計算機實用教程

計算機實用教程

《計算機實用教程》是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懋。本書涵蓋了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其中計算機一級的內容也全部涵蓋在當中。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實用教程
  • 作者:陳懋
  • ISBN:9787302230076、7302230072
  • 頁數: 298頁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計算機實用教程》主要介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共分為三篇9章。第一篇計算機套用基礎篇,包括第1~5章;第二篇計算機網路基礎篇,包括第6~7章;第三篇常用工具軟體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篇,包括第8~9章。每章都配有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建議課時以及習題。
《計算機實用教程》圖文並茂、條理清晰、實例豐富、內容實用,涵蓋了計算機一級考試的全部內容,並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前沿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做了補充,有助於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相關知識的了解及掌握工作中所需的相關技能。《計算機實用教程》突出能力培養、強調實踐教學,並有與之配套的輔助教材《計算機實用教程實訓指導》,以幫助讀者鞏固學習內容並檢驗學習效果。
《計算機實用教程》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各專業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一級考試的培訓教材,還可作為辦公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通用教材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自學用書。

目錄

第一篇 計算機套用基礎篇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的發展和套用
1.1.1 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孕育了電子計算機的雛形和設計思路。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
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發展的四個階段
1.第1代計算機: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帶。軟體方面採用機器語言、彙編語言。套用領域以軍事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計算機:電晶體數字計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電晶體主存儲器採用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碟。軟體方面出現了以批處理為主的作業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式。套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計算機:積體電路數字計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套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4代計算機: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套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1.1.2 計算機的主要套用
1.2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2.1 計算機硬體系統
構成計算機的硬體系統通常有“五大件”組成: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和控制器
1.2.2 計算機軟體系統
1.3 計算機中的計量單位和信息表示
1.3.1 計算機中信息的計量單位
1.3.2 數制計算
1.3.3 字元編碼
1.4 資訊理論概述
1.4.1 信息的基本概念
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繫的形式。1948年,數學家香農在題為“通訊的數學理論”的論文中指出:“信息是用來消除隨機不定性的東西”。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奠基人諾伯特·維納在他的《控制論——動物和機器中的通訊與控制問題》中認為,信息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過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英國學者阿希貝認為,信息的本性在於事物本身具有變異度。
1.4.2 信息技術和計算科學
1.5 計算機語言
習題精選
第2章 Windows XP作業系統
2.1 中文Windows XP作業系統概述
2.1.1 中文Windows XP作業系統新特性
2.1.2 中文Windows XP作業系統的硬體需求
2.2 中文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
2.2.1 滑鼠操作
2.2.2 鍵盤操作
2.2.3 視窗操作
2.2.4 選單操作
2.2.5 對話框操作
2.3 中文Windows XP的工作環境設定
2.3.1 控制臺
2.3.2 顯示設定
2.3.3 字型設定
2.3.4 輸入法設定
2.4 “開始”選單
2.4.1 “開始”選單的組成
2.4.2 啟動應用程式
2.4.3 檔案搜尋
2.4.4 附屬檔案應用程式
2.4.5 管理用戶賬戶
2.4.6 註銷和切換用戶
2.5 計算機資源管理
2.5.1 檔案和資料夾管理
2.5.2 硬碟管理
習題精選
第3章 文字處理軟體Word2003
3.1 認識Word2003
3.1.1 啟動和退出Word2003
3.1.2 Word2003的視窗組成
3.1.3 Word2003的視圖方式
3.2 文檔的編輯
3.2.1 創建和打開文檔
3.2.2 輸入文本
3.2.3 編輯文本
3.2.4 數學公式的使用
3.2.5 查找和替換文本
3.2.6 文檔的保存
3.3 文檔的編排
3.3.1 設定字元的格式
3.3.2 段落格式化
3.3.3 設定項目符號和編號
3.3.4 分欄
所謂分欄,是指在報紙編輯中,將報紙的版面劃分為若干欄。橫排報紙的欄是由上而下垂直劃分的,每一欄的寬度相等。一個版面按幾欄分版是固定的。這種相對固定的、寬度相同的欄稱為基本欄。每一個報紙都有相對固定的分欄制,依據是否有利於讀者的閱讀,是否有利於表現報紙的特點決定。
分欄:將文檔中的文本分成兩欄或多欄,是文檔編輯中的一個基本方法。一般用於排版,和排版。
如果是全篇分欄:格式--分欄
如果是部分分欄,那么先選擇要分欄的段落再分欄;
如果要游標以後的部分分欄:分欄時選插隊入點之後
文本框內不能分欄
3.3.5 分隔設定的使用
3.3.6 頁面設定
3.3.7 頁眉和頁腳
3.3.8 設定腳註和章節附注
3.4 表格製作
3.4.1 創建表格
3.4.2 表格操作
3.4.3 編輯表格
3.4.4 格式化表格
3.4.5 表格與文本的相互轉換
3.4.6 文字環繞
3.5 圖文混排
3.5.1 插入圖片
3.5.2 編輯圖片
3.5.3 插入藝術字
3.5.4 插入文本框
3.5.5 繪製圖形
3.5.6 插入其他對象
3.6 高級操作
3.6.1 使用樣式
3.6.2 自動生成目錄
3.6.3 設定超連結
3.6.4 郵件合併
郵件合併:在Office中,先建立兩個文檔:一個WORD包括所有檔案共有內容的主文檔(比如未填寫的信封等)和一個包括變化信息的數據源EXCEL(填寫的收件人、發件人、郵編等),然後使用郵件合併功能在主文檔中插入變化的信息,合成後的檔案用戶可以保存為Word文檔,可以列印出來,也可以以郵件形式發出去 。
3.6.5 宏操作
3.7 文檔的列印
3.7.1 列印預覽
3.7.2 列印文檔
習題精選
第4章 電子表格軟體Excel2003
4.1 Excel2003概述
4.1.1 Excel2003主要功能
4.1.2 Excel2003的啟動和退出
4.1.3 Excel2003的視窗組成
4.2 工作簿的操作
4.3 工作表的操作
4.3.1 選定工作表
4.3.2 增、刪工作表
4.3.3 重命名工作表
4.3.4 移動和複製工作表
4.3.5 工作表的拆分和凍結
4.4 單元格的操作
4.4.1 單元格的選定和數據輸入
4.4.2 單元格數據輸入
4.4.3 單元格編輯
4.4.4 單元格數據的移動、複製和清除
4.4.5 單元格的換行操作
4.5 格式化工作表
4.5.1 數據的格式化與設定框線和底紋
4.5.2 調整行高列寬
4.5.3 設定對齊方式
4.5.4 自動套用格式
4.5.5 設定框線和底紋
4.5.6 批註
4.6 公式和函式的使用
4.6.1 輸入公式
4.6.2 公式運算符
4.6.3 單元格的引用
4.6.4 常用函式及套用
4.7 圖表的使用
4.7.1 圖表的類型
4.7.2 創建圖表
4.7.3 編輯圖表
4.7.4 圖表格式化
4.8 數據管理
4.8.1 數據清單的使用
4.8.2 數據排序
數據排序是指按一定規則對數據進行整理、排列,為數據的進一步處理作好準備。
好的排序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排序速度,提高排序效果。
在計算機領域主要使用數據排序方法根據占用記憶體的方式不同分為2大類:內部排序方法外部排序方法。
內部排序方法
若整個排序過程不需要訪問外存便能完成,則稱此類排序問題為內部排序。
內排序的方法有許多種,按所用策略不同,可歸納為五類:插入排序選擇排序交換排序歸併排序和基數排序。
其中,插入排序主要包括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兩種;選擇排序主要包括直接選擇排序堆排序交換排序主要包括氣(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外部排序方法
外部排序基本上由兩個相互獨立的階段組成。首先,按可用記憶體大小,將外存上含n個記錄的檔案分成若干長度為k的子檔案或段(segment),依次讀入記憶體並利用有效的內部排序方法對它們進行排序,並將排序後得到的有序子檔案重新寫入外存。通常稱這些有序子檔案為歸併段或順串;然後,對這些歸併段進行逐趟歸併,使歸併段(有序子檔案)逐漸由小到大,直至得到整個有序檔案為止。
4.8.3 數據篩選
4.8.4 分類匯總
4.8.5 數據透視表
4.9 頁面設定與列印
4.9.1 頁面設定
4.9.2 調整分頁
4.9.3 列印預覽
4.9.4 列印工作表
習題精選
第5章 演示文稿製作軟體PowerPoint2003
5.1 PowerPoint2003概述
……
第二篇 計算機網路基礎篇
第6章 計算機網路基礎與Internt
第7章 計算機信息安全
第三篇 常用工具軟體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篇
第8章 常用工具軟體
第9章 辦公自動化設備
附錄A 基本ASCII碼字元集
附錄B 輸入法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