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培訓系列教材·職場直通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是2010年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計算機培訓系列教材·職場直通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
- ISBN:9787561228395
- 頁數:254頁
- 出版社: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計算機培訓系列教材?職場直通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為“職場直通車”計算機培訓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體、網路設備、計算機外圍設備,計算機的組裝、BIOS設定與最佳化、硬碟分區與格式化、計算機的維護與檢修以及軟體安裝。章後附有本章小結及過關練習,使讀者在學習時更加得心應手,做到學以致用。
《計算機培訓系列教材?職場直通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程》結構合理,內容系統全面,講解由淺入深,實例豐富實用。
圖書目錄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發展史
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例如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孕育了電子計算機的雛形和設計思路。
ENIAC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內增長6個數量級。
發展的五個階段
1.第1代計算機: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帶。軟體方面採用機器語言、彙編語言。套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計算機:電晶體數字計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電晶體,主存儲器採用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磁碟。軟體方面出現了以批處理為主的作業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式。套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計算機:積體電路數字計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套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4代計算機: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1970年至今)
1.1.2 計算機的發展特點
1.1.3計算機的套用
1.2 計算機的系統組成
1.2.1 計算機硬體系統
1.2.2 計算機軟體系統
1.3 計算機外部連線
1.3.1 顯示器的連線
1.3.2 鍵盤、滑鼠的連線
1.3.3 音箱的連線
1.3.4 主機和顯示器電源線的連線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2章 中央處理器
2.1 CPU的發展歷程
2.2CPU的結構組成
2.2.1 CPU的物理結構
2.2.2 CPU的邏輯構成
2.2 .3CPU的封裝
2.3 CPU的核心類型
2.3.1 Intel CPU的核心類型
2.3.2 AMDCPU的核心類型
2.4 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2.4.1主頻
2.4.2 外頻
2.4.3 倍頻係數
2.4.4.前端匯流排頻率
2.4.5 位和字長
2.4.6 快取
2.4.7 超執行緒技術
2.4.8 製造工藝
2.5 CPU的接口類型
2.5.1 常見的Intel CPU接口
2.5.2 常見的AMDCPU接口
2.6 主流CPU介紹
2.6.1 AMD羿龍四核9650
2.6.2 AMD羿龍三核8750
2.6.3 AMD羿龍Ⅱ四核945
2.6.4 AMD羿龍Ⅱ三核720
2.6.5 AMD羿龍Ⅱ雙核555
2.6.6 Intel酷睿i7,ExtremcEdition975
2.6.7 Inte酷睿i5750
2.6.8 Intel酷睿2四核Q955s
2.6.9 Intel酷睿2四核Q8200
2.6.1 0Intel酷睿2雙核E8600
2.7 CPU的選購
2.7.1 CPU選購原則
2.7.2 AMD處理器選購建議
2.8 CPU的散熱器
2.8.1 熱量的來源
2.8.2 散熱方式
2.8.3 散熱器的選購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3章 主機板
3.1 認識主機板
3.1.1 主機板的組成
3.1.2 主機板的分類
3.2 主流主機板晶片組
3.2.1 主機板晶片組簡介
3.2.2 Intel平台晶片組
3.2.3 Intel晶片組命名規則
3.2.4 AMD平台晶片組
3.2.5 上網本專用晶片組
3.3 主機板的選購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4章 記憶體
4.1 記憶體簡介
4.2 記憶體的發展
4.2.1 記憶體條的誕生
4.2.2 SDRAM時代
4.2.3DDR時代
4.2.4 DDR2時代
4.2.5 RDRAM
4.2.6 DDR3時代
4.3 記憶體的分類
4.3.1 唯讀存儲器(ROM)
4.3.2 高速緩衝存儲器
4.3.3 隨機存儲器(RAM)
4.4 記憶體的性能指標
4.4.1 記憶體容量
4.4.2 記憶體頻率
4.4 .3記憶體頻寬
4.4.4 記憶體超頻
4.4.5 記憶體雙通道
4.4.6 記憶體封裝形式
4,4.7 記憶體顆粒
4.5 記憶體的選購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5章 硬碟與移動存儲設備
5.1 硬碟簡介
5.1.1 硬碟的發展
5.1.2 硬碟未來的發展趨勢
5.2 硬碟結構及工作原理
5.2.1 硬碟碟片的物理結構
5.2.2 硬碟的物理結構
5.2.3硬碟的工作原理
5.3 硬碟的分類
5.3.1 IDE硬碟
5.3.2 SCSI硬碟
5.3.3 光纖通道
5.3.4 SATA硬碟
5.3.5 SATAII硬碟.
5.4 硬碟的基本參數
5.4.1 硬碟容量
5.4.2 轉速
5.4.3 硬碟快取
5.4.4 數據傳輸率
514.5 平均尋道時間
5.4.6 平均訪問時間
5.4.7 硬碟磁頭數
5.5 硬碟的選購
5.6 硬碟維護
5.7 移動存儲設備
5.7.1 隨身碟
5.7.2 移動硬碟
5.8 固態硬碟
5.8.1 固態硬碟的分類
5.8.2 固態硬碟的優點
5.8 .3固態硬碟的缺點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6章 光存儲系統
6.1 光碟機的發展歷史
6.1.1 第一代光碟機(標準型)
6.1.2 第二代光碟機(提速型)
6.1.3 第三代光碟機(發展型)
6.1.4 第四代光碟機(完美型)
6.2 光碟機的工作原理
6.3光碟機的讀盤速度
6.4 CD-ROM光碟機
6.4.1 CD-ROM光碟機的分類
6.4.2 CD-ROM先驅的結構
6.4.3 CD-ROM光碟機的性能指標
6.5 DVD光碟機
6.5.1 DVD光碟機的特點
6.5.2 DVD光碟機的分類
6.5 .3DVD光碟機的性能指標
6.5.4 DVD光碟機的選購
6.6 康寶光碟機
6.6.1 康寶光碟機的發展
6.6.2 康寶光碟機的新技術
6.7 刻錄機
6.7.1 CD.R/RW刻錄機
6.7.2 DVD刻錄機
6.7.3 光睢刻錄機
6.8 藍光光碟機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7章 顯示卡與顯示器
7.1 顯示卡
7.1.1 顯示卡的基本結構
7.1.2 顯示卡的工作原理
7.1.3 顯示卡的分類
7.1.4 顯示卡的主要性能參數
7.1.5 顯示卡的選購
7.2 顯示器
7.2.1 LCD顯示器簡介
7.2.2 LCD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7.2.3 ICD顯示器的特點
7.2.4 LCD顯示器的技術參數
7.2.5 LCD顯示器的選購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8章 音效卡與音箱
8.1 音效卡
8.1.1 音效卡的發展
8.1.2 音效卡的結構
8.1.3 音效卡的工作原理
8.1.4 音效卡的分類
8.1.5 音效卡的技術指標
8.1.6 音效卡的選購
8.2 多媒體音箱
8.2.1 多媒體音箱的結構
8.2.2 多媒體音箱的性能指標
8.2.3 多媒體音箱的分類
8.2.4.音箱的選購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9章 網路設備
9.1 網卡
9.1.1 網卡的功能
9.1.2 網卡的分類
9.1.3 網卡的技術參數
9.1.4 網卡的選購
9.1.5 無線網卡
9.2 數據機
9.2.1 數據機的發展
9.2.2 數據機的分類
9.2 .3數據機的傳輸模式
9.2.4 數據機的傳輸速率
9.2.5 數據機的傳輸協定
9.2.6 數據機的選購
9.3 其他網路設備
9.3.1 集線器
9.3.2 交換機
9.3.3 路由器
9.4 建立網路連線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0章 其他設備
10.1 機箱
10.1.1 機箱按結構分類
10.1.2 機箱按尺寸分類
10.1.3 機箱按樣式分類
10.1.4 機箱的選購
10.2 電源
10.2.1 電源簡介
10.2.2 電源的技術參數
10.3 鍵盤
10.3.1 鍵盤的結構
10.3.2 鍵盤的選購
10.4 滑鼠
10.4.1 滑鼠的性能指標
10.4.2 藍光滑鼠
10.4.3 滑鼠的選購
105 手寫板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1章 計算機外圍設備
11.1 印表機
11.1.1 針式印表機
11.1.2 噴墨印表機
11.3 雷射印表機
11.2 掃瞄器
11.2.1 掃瞄器的分類
11.2.2 掃瞄器的技術指標
11.2.3 掃瞄器的選購
11.3 數位相機
11.3.1 數位相機工作原理及其結構
11.3.2 數位相機的技術指標
11.4 數碼攝像機
11.4.1 數碼攝像機的結構
11.4.2 數碼攝像機的附屬檔案
11.5 攝像頭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2章 計算機的組裝
12.1 電腦配置方案的擬定
12.1.1 確定電腦的用途
12.1.2 電腦配置原則
12.2 組裝前的準備工作
12.2.1 裝機工具準備
12.2.2 輔助準備
12.2.3 裝機應注意的事項
12.3 機箱內部組裝
12.3.1 安裝機箱電源
12.3.2 安裝CPU和散熱器
12.3.3 安裝記憶體
12.3.4 安裝主機板
12.3.5 安裝驅動器和硬碟
12.3.6 安裝顯示卡
12.3.7 機箱內部連線
12.3.8 整理內部連線併合上機籍蓋
12.4 開機檢測
12.5 典型實例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3章 BIOS設定與最佳化
13.1 BIOS基礎知識
13.1.1 BIOS的作用
13.1.2 進入BIOS設定程式的-般方法
13.1.3 BIOS設定的-般原則
13.2 B10S的設定
13.2.1 標準CMOS設定
13.2.2 高級BIOS設定
13.2.3 高級晶片組設定
13.2.4 集成外設設定
13.2.5 電源管理設定
13.2.6 即插即用與PCI設定
13.3 典型實例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4章 硬碟分區與格式化
14.1 硬碟分區的基本概念
14.1.1 硬碟的分區類型
14.1.2 分區格式
14.1.3 硬碟分區軟體
14.1.4 分區的規劃
14.2 實戰Fdisk分區
14.2.1 創建基本DOS分區
14.2.2 創建擴展DOS分區
14.2.3 在擴展分區中建立邏輯分區
14.2.4 激活分區
14.2.5 刪除分區和邏輯驅動器
14.3 格式化硬碟
14.3.1 Format格式化硬碟
14.3.2 直接格式化
14.4 典型實例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5章 計算機的維護與檢修
15.1 計算機維護基礎
15.1.1 計算機的日常維護
15.1.2 計算機故障的分類
15.1 .3識別故障的原則
15.1.4 計算機故障常見的檢測方法
15.1.5 計算機的清潔
15.2 計算機各部件的維護
15.2.1 主機板的日常維護
15.2.2 CPU的日常維護
15.2.3 硬碟的日常維護
15.2 .4光碟機的日常維護
15.2.5 顯示器的日常維護
15.2.6 鍵盤的日常維護
15.2.7 滑鼠的日常維護
15.2.8 掃瞄器的日常維護
15.2.9 印表機的日常維護
15.2.10 多媒體音箱的日常維護
15.3 計算機病毒
15.3.1 計算機病毒程式的構成
15.3.2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及特點
15.3.3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15.4 計算機常見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15.4.1 光碟機故障
15.4.2 記憶體故障
15.4.3 顯示卡故障
15.4.4 硬碟故障
15.4.5 主機板故障
15.4.6 電源故障
15.4.7 顯示器故障
15.4.8 掃瞄器故障
15.4.9 印表機故障
15.4.10 其他故障
15.5 典型實例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
第16章 軟體安裝
16.1 作業系統的安裝
16.2 硬體驅動程式的安裝
16.2.1 安裝主機板晶片驅動程式
16.2.2 安裝顯示卡驅動程式
16.3 套用軟體的安裝
16.3.1 Office2003的安裝
16.3.2 瑞星防毒軟體的安裝
16.3.3 音頻播放軟體
16.4 典型實例
本章 小結
過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