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畫經濟計量學
- 類型:經濟術語
問題
“計畫經濟計量”模型事實上並沒有將哈耶克在知識分散特徵方面的貢獻納入到模型當中,因此,在為社會主義經濟計算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個問題上,它們是毫無用處的。很多“計畫經濟計量學”專家認為問題已經在理論上得到解決,認為信息的分散特徵已經考慮到了,現在只需要等待計算機能力方面的必要進展,以使相應的模型能夠得到實際的套用。相反,“計畫經濟計量”模型並沒有考慮真實世界的某些本質特徵(奧地利經濟學家已經對它們做了描述),這些特徵將使這些模型完全喪失其功能,無論計算機能力(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的未來發展如何。
第一,一般意義上的“計畫經濟計量”模型和作為其特殊形式的赫維茨理論,是以一種笨拙的(awkward)和摻假的(adulterated)方式來把信息分散特徵這條原則併入到他們的模型中去。這是因為,本質上與信息的主觀性與絕對的私人性是不可分的。假如信息不僅是分散的,而且也是私人的和主觀的,那么它傳達給每一個經濟主體的含義是極不相同的,因此,不可能只用唯一的一種含義,把信息傳遞給任何中央計畫者。換句話說,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外部物質目標、同樣的數量、同樣的經驗,它們的含義或對它們他所做的解釋,在一個人與另外一個人之間是極不相同的。對於在實施某個項目、實現某個目標或生產某些產品或提供某些服務時可能出現的不同選擇來說,這一觀點同樣可以適用。並且,一種產品的剩餘或短缺表達的是非常不同的含義,取決於觀察它的行為者以及所處的環境,因而,它所喚起的行為是大不相同的(如試圖降低需求、創造替代品、尋求新的視角,或這些行為任何的組合等等)。因此,信息的主觀特徵使赫維茨的整個模型失效——該模型是以信息的持續對 話或交流為基礎的,而他卻錯誤地認為這種信息是客觀的;這種信息交流發生在市場主體(被假定為擁有分散的、但是卻是客觀的知識)和中央計畫機關之間。
第四,“計畫經濟計量”價格調整模型要求,一旦信息被傳遞給了中央計畫當局,所有的交易或生產活動必須暫時停止——當這個機構解決相應的最優問題,並把有關均衡價格的新信息傳遞給經濟主體時。一些經濟學家,如班傑明·沃德(Benjamin Ward)甚至得出愚蠢的結論,認為這種制度比真實的市場經濟中的制度更加有效,在真實的市場經濟中,交換是在一個與均衡的價格水平不相符的價格水平上不斷地發生的,因此可以認為這種交換是“錯誤的”。 在真實的市場價格上面貼上“錯誤的”的標籤——就因為它們與一些不可知的、假想的價格(這種價格只存在於均衡理論家糊塗的頭腦中)不相符,世上最讓人驚嘆之事莫過於此了。另外,市場過程相對於“計畫經濟計量”調整模型的巨大優勢正是於把假想的“錯誤”交換真實地付諸實施的可能性。實際上,在“計畫經濟計量”模型中,儘管所有的行為與交換都是靜止的,信息被傳遞給了中央計畫當局,並且它解決了相應的方程組,但是不計其數的經濟主體,他們發現和創造新的信息受到阻礙,很多人的行為受到阻撓,所有這些都將損害社會的調整、協調和發展過程。相反,在企業家才能驅動的真實的市場過程中,即便均衡絕不可能實現,新的信息也是不斷地產生出來,在企業家警覺之力的作用下,所有的失調或偏差往往都會被揭露出來,並得到適當的協調和調整。
第五,所有“計畫經濟計量”模型一個潛在的主要弱點是,它們將複雜的現代經濟中發生的持續不斷的市場變化所提出的問題視為無足輕重的鴻毛。在真實的世界中,一個現代社會是不可能允許自己奢侈去等待一個規劃問題(它所有成員的活動和生活都涵蓋在內)的“解決方案”的。另外,這個方案在理論上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在不可能傳遞和產生必要的信息的情況下,不專橫地現實予以“凍結”或施加以強力,那么連問題是什麼都不可能想到。為了說明這一點,麥卡爾·埃爾曼(Michael Ellman)說,六十年代前蘇聯金屬行業的計畫部門收集必要的信息建立一個線形規劃問題就要花費六年,問題的確定要使用超過1000,000個未知數和30000個限制條件。
第六,“計畫經濟計量學”理論不僅對真實市場過程的運行一知半解,而且他們對計算機系統理論的基本要素也缺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