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yán zhīwúwén,xíng érbùyuǎn,形容語言沒有修飾,就不能流傳很遠。語出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 外文名:non-elegant words will not become popular 
  • 拼音:yán zhīwúwén,xíng érbùyuǎn
  • 例句: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漢語詞語,基本信息,詳細解釋,遣詞要生動,句式與修辭,造句句式要靈活,修辭要新穎,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言之無文釋解言之無文釋解
【英譯】[non-elegant words will not become popular]
【例句】 孔子說過:“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所以我們說話寫文章應該講究些藝術,讓它更生動活潑,作用更大。

詳細解釋

含義 :言辭。:文字記載。 :流傳,流行。 說出的話如果沒有文字記載,就不能流傳很遠。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也!” 北周·庚信《燕射歌辭·角調曲》:“言而無文,行之不遠;義而無立,勤則無成。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相關文段 原文 孔子聞之,謂子貢曰:“《志》有之,志古之書也言以足志,言以足成其志文以足言,加以文章以足成其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有言而無文章雖行而不遠也……” 譯文 孔子聽說這事,對於貢說:“《志》上有這樣的話:‘言語用來表達意願,文採用來完備語言。’不說話,誰知道他的意願?說話沒有文采,就不能傳布到遠方……”

遣詞要生動

精心運用疊音詞能增強語言的意境美、音樂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寫月光:“月光如流水,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如果說,僅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個“瀉”字配上“靜靜地”這一疊音詞,就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無聲響,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思。
而色彩詞能增強語言的意境美、繪畫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繪春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連鎖關係,寫景物色彩層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著春之生命舞動的美感,烘托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詩如畫,意境 十足。

句式與修辭

造句句式要靈活

靈活運用整句即運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採用駢句、整句的形式,來議論點題、抒發感情或點題、總領全文,以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一學生滿分作文《家》的開頭:“遠去的飛鳥,永恆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用三個結構相似的句子組成排比句,用“飛鳥”、“船兒”、“旅人”類比來點題,形象生動而極富吸引力。
運用整、散結合句,形成一種整齊錯落有致美。如一學生滿分作文《你要問我選擇什麼》:“……你要問我選擇什麼?我願做一粒運往非洲貧困地區的糧食,為飢餓的人們奉獻我的微薄之力。我願化作一隻和平的鴿子,去撲滅那戰爭的煙火,去撫慰那已經遭受創傷的南聯盟人民,使人們知道,和平總是會來的……”這段文字以整句為主,間以散句,開合自如,這種表達效果顯然要比單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修辭要新穎

作文中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能使文章語言形象鮮明,氣勢貫通,音韻和諧,顯得文采飛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寫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屢屢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本段連用了擬人、比喻、排比通感等各種修辭手法,新穎靈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描繪了荷花的情態,讀之令人盪氣迴腸,回味無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