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調胃湯

解郁調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萬病回春》卷二。主治郁證。因怒、憂、思、慮、勞心而致胃脘血液耗損,痰火內郁,水漿易下而食物難消,若噎膈之症;或氣分之火壅遏於中而時作刺痛者。

基本介紹

  • 名稱:解郁調胃湯
  • 出處:《萬病回春》卷二
  • 組成:白朮、陳皮、白茯苓、歸尾、赤芍、川芎、生地黃、香附米、神曲、梔子仁、麥芽、桃仁、生甘草
  • 主治:郁證。因怒、憂、思、慮、勞心而致胃脘血液耗損,痰火內郁,水漿易下而食物難消,若噎膈之症;或氣分之火壅遏於中而時作刺痛者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加減化裁,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白朮一錢,陳皮(鹽水洗)一錢,白茯苓(去皮)一兩,歸尾(酒洗)一錢二分,赤芍(酒浸)八分,川芎六分,生地黃(酒洗,薑汁拌,曬乾)八分,香附米八分,神曲(炒)七分,梔子仁(鹽水炒)一錢二分,麥芽(炒)七分,桃仁(去皮)四兩,生甘草四分。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主治

郁證。因怒、憂、思、慮、勞心而致胃脘血液耗損,痰火內郁,水漿易下而食物難消,若噎膈之症;或氣分之火壅遏於中而時作刺痛者。

加減化裁

若胸膈刺痛,加薑黃(酒炒)八分;若胸噎悶,加枳殼(麩炒)七分;胸內煩熱,加黃連六分;大便不利,加酒蒸大黃二錢二分;有痰,加半夏(薑汁炒)八分,去地黃;飲食不美,去地黃,加白朮五分;嘔吐,加藿香一錢,去地黃、川芎、桃仁。

重要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解郁調胃湯,治氣分之火,壅遏於中,時作刺痛,皆由怒憂思慮勞心所致也。梔子(鹽水炒)、當歸(酒洗)各一錢二分,白木、陳皮、白茯苓各一錢,赤芍藥(酒浸)、生乾地黃(酒洗薑汁炒)、香附米各八分,神由(炒)、麥芽(炒)各七分,川芎六分,桃仁、生甘草各四分。上銼,作一貼,姜三片,水煎服。《萬病回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