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活血湯

解郁活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婦科治療學》。具有舒郁行氣活血之功效。主治經閉氣鬱證。肝鬱氣滯,經閉不行,面色青黃,精神抑鬱,煩躁性急,頭暈耳鳴,胸脅作脹,食少暖氣,舌尖紅,苔微黃而燥,脈弦數或弦緊。

基本介紹

  • 名稱:解郁活血湯
  •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 組成:當歸、白芍、柴胡、茯苓、薄荷、丹皮、山梔仁、白朮、澤蘭葉、鬱金、甘草
  • 功用:舒郁行氣活血
  • 主治:經閉氣鬱證。肝鬱氣滯,經閉不行,面色青黃,精神抑鬱,煩躁性急,頭暈耳鳴,胸脅作脹,食少暖氣,舌尖紅,苔微黃而燥,脈弦數或弦緊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當歸二錢(10g),白芍三錢(15g),柴胡二錢(10g),茯苓三錢(15g),薄荷一錢(5g),丹皮二錢(10g),山梔仁二錢(10g),白朮三錢(15g),澤蘭葉四錢(20g),鬱金二錢(10g),甘草一錢(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舒郁行氣活血。

主治

經閉氣鬱證。肝鬱氣滯,經閉不行,面色青黃,精神抑鬱,煩躁性急,頭暈耳鳴,胸脅作脹,食少暖氣,舌尖紅,苔微黃而燥,脈弦數或弦緊。

方義

憂思喜怒則傷肝,肝傷則氣機郁滯,不能行血,沖任不通,經閉不行。面色青黃者,肝木克脾土之色也;肝氣不舒,則精神抑鬱,煩躁性急;肝火沖逆於上,擾亂清竅,則頭暈耳鳴;肝之經絡郁滯,則啕脅作張;肝氣犯胃,則食少噯氣;舌尖紅,苔微黃而燥,脈弦數,乃肝鬱化火之徵象也。治療以疏肝理氣,清化瘀熱為主。本方是以丹梔逍遙散化裁而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條達氣機,是治療胸脅脹痛之要藥;當歸、白芍養血調肝;白朮、茯苓、甘草健睥益氣;薄荷、丹皮、梔子清透肝經之鬱熱,安神除煩;鬱金善入肝經血分,化瘀止痛,清心除煩;澤蘭活血化瘀,下血通經。加入此二味,增加了活血化瘀的力量。

附方

名稱:解郁活血湯
組成:當歸12g,柴胡、川芎、紅花、桃仁、鬱金、菖蒲、牛膝、甘草各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陽痿
出處:《陝西中醫》
功用:活血通絡
名稱:解郁活血湯
組成:雞血藤30g,丹參、制首烏、當歸各15g,柴胡、川芎、白芍、茯苓、香附、鬱金各10g,桔梗6g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主治:斑禿
出處:《陝西中醫》
功用:疏肝理氣,活血化淤
名稱:解郁活血湯
組成:香附、瓜萎、丹參備15g,懷山藥,鬱金、川芎、赤芍、柴胡各12g,桃仁、青皮各10g,橘葉、枳殼、紅花各9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2次分服
主治:經前乳房脹痛
出處:《新編婦科秘方大全》
功用:解郁疏肝,調理沖任,行氣活血,軟堅散結
名稱:解郁活血湯
組成:黃芪30g,丹參、當歸各15g,桂枝、柴胡、乳香(後下)、沒藥(後下)、香附(後下)、知母各10g
用法:每日1劑,每劑煎2次,混合兩煎藥液共600ml,分早、午、晚3次服用。10天為1個療程
主治:心悸胸悶,胸脅脹痛
出處:《常見病驗方薈萃》
名稱:解郁活血湯
組成:白芷9g,川芎12g,丹參30g,蔓荊子9g,鉤藤15g,石決明9g,桃仁12g,紅花9g,菊花9g,枳殼12g,柴胡12g,黃芩12g,甘草3g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早、晚服。7天為1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
主治:外傷後頭痛(腦外傷後遺症)
出處:《頭痛病驗方》
功用: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