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人生

解悟人生

葉長珍編著的《解悟人生》分三部分向讀者講述作者的感悟。第一部分:智海導珠——哲人的深沉,內容是中外哲人的短語。《解悟人生》第一章古聖的箴言,第二章後哲的睿智。第二部分:文海探幽—文人纖巧的心扉,內容是中外文人的說辭等。第三部分:凡人凡眼看紅塵——人生隨感錄,內容是作者經歷的人和事。

基本介紹

  • 書名:解悟人生
  • 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
  • 頁數:296頁
  • 開本:32
  • 作者:葉長珍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71133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讀了葉長珍編著的《解悟人生》,你或許會以為今天的人類已至高無上,或以為前人己把你想說的話說完,把你想到的和尚未想到的都想到了——那就錯了。其實,任何偉人也不可能道盡真理,更不可能壟斷真理。世界之無窮、宇宙之無限,還正在等待今天和明天的人類去繼續探索與發現呢。你和他都可能成為一位快樂而無畏的探尋者或成功者,滿足於祖先的輝煌而停止思考和進取的民族國家都是沒有希望的。

作者簡介

葉長珍,女,高級工程師四川大學化學系1956級本科生,畢業後分配在鄭州中國第二砂輪廠從事技術工作。1974年,調回成都改行在中學教書。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春風初拂,已屆不惑之年而熱情未減的她再次改行,進入初創階段的《成都科技報》從事記者編輯工作,1986年出任總編輯。1990年,被遴選入成都市政府任專職參事,直至1999年退休。由於興趣廣泛、熱心社會,曾任過成都市政協第九屆、第十屆委員,九三學社成都市委第七屆、第八屆常委,成都市婦女聯合會第十屆執委,成都市婦女理論研究會秘書長,成都市女知識分子聯誼會理事等多種社會兼職。先後被中國科技報研究會、成都市科協、成都市政協、中共成都市委統戰部、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九三學社成都市委員會、成都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等評為先進工作者或受聯合表彰。多篇文章和論文曾獲全國、省、市級獎。

圖書目錄

第一部 智海尋珠——哲人的深沉
第一章 古聖的箴言
第二章 後哲的睿智
第一節 首倡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
第二節 奠定社會法理基礎的孟德斯鳩
第三節 被譽為18世紀的智慧與良心的盧梭
第四節 悲觀的叔本華
第五節 宣稱上帝已死的尼采
第六節 和平主義者伯特蘭·羅素
第七節 提倡寬容的房龍
第八節 主張行動的薩特
第九節 實用主義哲學家的思考
第十節 洞悉人性的馬斯洛
第十一節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
第十二節 新精神分析學派的弗羅姆
第十三節 看重“現在”的韋恩·w·戴埃
第十四節 點滴拾粹
第二部 文海探幽——文人纖巧的心扉
第一章 善解自然韻味的張潮
第二章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
第三章 台灣女作家羅蘭話人生
第四章 詩詞中的世界
第一節 詞林漫步
第二節 詩底波瀾
第三節 心靈之弦——千古名句
第三部 凡人凡眼看紅塵——人生隨感錄
(一)是鼓勁還是誤導
(二)一場大討論,餘音不再
(三)在傳統與現代間艱難前行
(四)美的欣賞與展示
(五)從擇偶看女性的卑微感
(六)女人啊,你究竟想要什麼
(七)一段故事的沉重再提
(八)成功的女人為何有負疚感
(九)母親是什麼
(十)什麼是母愛和好母親
(十一)泰然與悲愴——離異線上看男女
(十二)回味《1988——女人的出路》
(十三)關於和睦、穩定、幸福的聯想
(十四)游弋的愛
(十五)愛情是什麼
(十六)自由選擇小議
(十七)命運即選擇
(十八)珍惜生命
(十九)班昭·讀書人·知識分子
(二十)我們能否走出低谷
(二十一)家庭文化·企業文化·社會文化
(二十二)人·神·香火
(二十三)神受人封
(二十四)關公神話出籠記
(二十五)重陽隨想
(二十六)輕鬆走一回
(二十七)又想起《狐狸的故事》
(二十八)夕陽無限好
(二十九)涼山風情涼山思
(三十)花·草·樹
(三十一)青春遐想
(三十二)嫩薑應比老薑辣——再談青春
(三十三)人生,值得你愛
(三十四)神童·凡人和教育
(三十五)英雄·義氣及其他
(三十六)謙虛的限度
(三十七)問候·祭祀·口頭禪
(三十八)男人·女人·老人
(三十九)孝文化的衰落
(四十)愛與回報
(四十一)矛盾的人生,艱難的選擇
(四十二)王法·法家之法·現代法
(四十三)好鬥的人類,可悲的英雄
(四十四)吃皇糧
(四十五)為民做主
(四十六)貓與鼠
(四十七)大團圓
(四十八)宗教
(四十九)各路神仙都是主
(五十)木蘭辭新解
(五十一)岳飛
(五十二)文天祥
(五十三)崇拜癖
(五十四)文字獄——不該忘記的千年之痛
(五十五)真實的笑話
(五十六)奧運會和奧運精神
(五十七)文化·文人
(五十八)感慨無限
附錄 主要人物簡考
主要參考文獻

文摘

知識就是力量。
一個人的愚蠢是另一個人的財產。
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學問來修剪。
跛足而不迷路的人,能趕過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者。
人在未得志時,尚能具有某些美德,一旦有了權勢,就喪失了它們。
許多容顏俊秀的人一無所成,因為他們過於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
最高的美是內在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
利人的品德就是善,在性格中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仁者。
人性中既有天然的向善傾向,也有天然的向惡傾向最惡的是嫉妒到禍害他人。
謊言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天性,所以人們寧願相信謊言而不追隨真理。
追求真理、認識真理、依賴真理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沒有能比攀登於真理的高峰之上,再俯視來路上的層層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的事情了。
求知可以改進人的天性,而經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能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使人精確。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崇高,邏輯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改善人的精神缺陷。
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會因愛情發狂愛情一旦干擾事業,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目標。
沒有友情的社會只是一片繁榮的沙漠。
討論猶如礪石,思想好比鋒刃,兩相抵礪將使思想更加銳利。
愚者等待機會,智者造就機會。
青年人富於直覺,老年人長於深思。
青年長於創造而短於思考,長於猛乾而短於討論,長於革新而短於持重。
人是自身幸福的設計師,迷信愚妄的人是不會幸運的。
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美好的品質也會在厄運中顯示。
社會的習慣勢力是一種無比可怕的專制力量。
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
只要有自由開放的言論環境,私慾和惡行就很難掩蓋。
財富應當用正當手段去謀求並謹慎的使用、慷慨的濟世,人臨死時還應該毫無留戀地與之分手。
恪守舊俗是致亂之源給人民以言論自由,使他們的痛苦與怨恨有發泄的途徑,是保證國家安全的一種重要方法。
一次不公正的審判超過十次犯罪,它毀壞法律,就如污染了水源。
靠壓力逼供、誘供必出冤案,不能使法律變成使人民動輒得咎的天羅地網。
使人民幸福是最高的法律。
說謊將使人失去人格並毀掉人們對他的信任。
好自誇者必不能保守機密。
對於神,與其陷入錯誤的信仰,不如不抱任何信仰。 迷信把人類託付給九霄雲外的神秘統治者,這種統治足以否定人間的正常法制在迷信盛行的時代,智者也不得不服從愚人。P7-8

後記

人自稱為萬物之靈,自稱是理性的動物,自認“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自以為最懂得愛,不僅能將愛施於同類,還擴而廣之,施於與人相距甚遠的各種動物。但人類真實的歷史是:充滿征戰、血腥、壓迫、剝奪、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在漫長的五千年世界文明歷史中,沒有戰爭的時間還不足三百年!聰明的人類的確有時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在追求什麼和到底想要什麼。被譽為人中智者的哲學家對人的本性、人的生活作了千百年不懈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文學藝術家又從情感的角度去仔仔細細地審視人類,均無定論,仍然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從南非撤除種族隔離之藩籬後,人類的種族歧視歷史走向終結。聯合國雖然有關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但各國因國情和宗教的原因,執行起來舉步維艱,婦女的總體地位仍然低下,這個世界還是男人的世界。歷史對女性欠公允。女人的青春、善良、同情心和愛都獻給了丈夫和兒子,得到這些恩惠的男人世界卻反過來輕賤女人。尼采的“鞭子”抽打著包括生他並以奶水餵大他的母親在內的所有女人。孔夫子也是。不過,對夏娃永世詛咒的時代畢竟已是落下的夕陽、散去的雲,人類文明進步的腳步正在踏過野蠻時代的污漬,向著萬物之靈應該有的理性、博愛、平等、自由的目標走去。今天,人類似乎找到了共識——把超越種族、性別、國界、關懷全人類,作為人類的共同追求和文明社會的標誌及人類進化程度的量尺。
所幸,中國也已擯棄閉關鎖國、孤芳自賞的千年舊習,正在跨越國界、拓展視野、吸取全人類智慧和思想之精華,從而促進了國家進步和民族成長。如今,不僅女性的自我意識在覺醒,男性中的有識之士,也認識到如果忽略了女人,人類價值亦只被認識和實現了一半,“女性問題”不再是“女性的問題”,而是全社會的問題。當代劇作家魏明倫和劉樹綱先生對女性問題就相當關注。遠一點的還有教育家葉聖陶前輩,早在“五四”時代他就說過“女子應知道自己是個人”,“人個個都是進化歷程中的一個隊員,但並不是去做男子的奴隸”。再遠點,還有《鏡花緣》的作者、清代的李汝珍先生,他在其書中讓男人反串為女,受盡女人的苦楚,為女子鳴不平。男性中既有如此豁達的智者,女性更沒有理由甘當二等公民了。男女平等、和諧相處,老少兩代互愛互助,這應該是正常人的生活理念而不應該把這么簡單自然的要求視為奢望。否則,就是社會出毛病了。但是,並不是多數人更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明智、那么通情達理,留戀傳統的男性更多,膺服情理而放棄特權者畢竟是少數。於是,奧地利政府在1998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家務法,規定丈夫必須承擔一半以上的家務活,否則就違法,真乃法制社會的一大幽默!這樣也好,不自覺的男人總得要點硬性的規範才會放下大男子主義的架子,否則,他們在生活上對女性的依賴性不僅改不了,還會覺得理直氣壯:應該的。
隨著人類的進化,夫唱婦隨的傳統正在世界各地失去市場。20世紀90年代挪威女首相在答中國女留學生問時表示,夫妻在所有問題上意見一致是不可取的,只有當男女都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時候,才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的夫人在公開的電視採訪中說:“我對成為總統的裝飾品感到厭倦。”原西德的婦女提出“要當老闆,不作老闆娘”。美國男女大學生各占一半,前蘇聯女生達52%,連拉美各國大學校園也是男女平分秋色,20世紀80年代我國女大學生僅26.7%(據1988年經濟日報)。可喜的是20世紀末至現在我國大學女生人數激增,據《新民周刊》載,2009年被高校錄取的高中生中已女多於男。看來,我國婦女的上進之路走得很穩健。無論是政界或經濟領域,如果還有對女性的比例照顧,就說明女性依然是弱者。美國婦女的生活格言是“永遠挑戰”,美國華人婦女受“永遠挑戰”觀念的影響,也在異國他鄉譜寫了一部強者的歷史,在科技、文化乃至政界都有突出成就。
人類正在全方位進化,對人生越來越有解悟能力,實現自我不再只是男人的目標。本書第三部分為女性問題多用了些篇幅,不僅僅因為我是女性,實因多年來我深感女同胞的自知、自感、自悟能力弱於男同胞,原因既有傳統的重負,又有教育和宣傳的缺陷及對平等概念的誤解。比如,當今一些年輕女子看到男人抽菸戀酒,也要去比個高下,結果傷了身體;又如,看到男孩子朝三暮四地與女孩子鬼混,自己也去效仿,最後是感情被騙、身心受傷,因為男孩子是不會去承受人工流產之類痛苦的。男女平等只是社會地位的平等,在生理上永遠男女有別!關注弱勢群體已是當今文明社會的共識,恃強凌弱是人類野蠻蒙昧時期的遺蹟。滾滾紅塵,飲食男女,誰都有權活得自尊、自信、不受歧視,無論他們是何出身、是何種族、是男是女。因出身、種族、性別導致的歧視悲劇應該落幕了。願全人類幸福、快樂!
人類從遠古走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從幼稚走向成熟,留下了艱難而蹣跚的足跡。今天的人也不敢自認已經成熟、已經正確,後人回過頭來細看,我們也還是一群蹣跚學步的孩子。如果僅僅為了好看一點就抹去那些歪歪扭扭的步子,就喪失了歷史的真實、人類的真實,那將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所以,本書前兩部分力圖在相當有限的篇幅中,以“保真”的形態將歷代著名人物對社會和人生的種種思考展現在讀者面前而不予置評。不僅因為作者沒有那么高的水平,還因為正確與否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是留給讀者自己去想為好,一千個人或許有一千種看法,正常。本書第三部分反映的是我對人生和社會的觀察和思考,是一個凡人的視力、視角所能體驗到的百味人生。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本書所涉及的很多哲學家、思想家大多是改革開放後才正式進入國人視野的,是改革開放使我們能認識他們和看到他們豐富著述的中譯本。凡屬教科書或其他渠道已讓人們普遍熟悉的東西,本書就略而不提了。本書想帶給你的是新鮮感,不是陳腐,更不是老生常談。
2011年5月

序言

哲學家的眼裡,世界充滿玄機;文學家的筆下,世界情趣四溢;詩人心中的世界如詩;畫家能讓山水動情;庸人的世界物慾橫流、紙醉金迷。
世界到底是什麼?人到底是什麼?無論是古希臘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還是東方古聖釋迦牟尼和孔夫子都想解開這個千古之謎。從古希臘哲學家到康德、黑格爾,正統的經院哲學為探求世界本源費盡了心機,為證明上帝的存在曾耗去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和生命,這些智者恰恰忘記了研究世界應該首先從研究人入手。歐洲14~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為科學、文學、藝術和哲學開闢了新天地,尤其是哥白尼、伽利略在天文學方面的巨大發現為宇宙畫出了全新圖景,哥倫布、麥哲倫對新大陸和新航線的發現,改變了人們的地球觀,哲學亦從傳統的經院哲學中走出來,轉向對“人”這種唯一能意識到自己存在同時又能意識到其他存在的特殊存在物的研究。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20世紀,在科技迅速發展和兩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雙重刺激下,哲學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期,於是,以研究“人的問題”為主題的哲學興盛起來,而把關於宇宙的結構和本源等問題完全留給了自然科學家。人的行動和實踐被提到了應有的高度,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的核心是號召行動,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更直白地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人不僅是思考的動物,還是行動和實踐著的動物,正是思考、行動和實踐推動著人類前進。
哲學家的思考是深沉的,雖然不一定字字珠璣,卻都至情至理。文學家更多地是以情感說話,卻也充滿智慧的哲理,還因其表述方式更為人性化、更多美學意味,常人往往更易親近。中國古詩詞乃是文人情感的結晶,寥寥數十字即可描繪出情景交融的、活生生的生活圖畫,堪稱中華文化中的奇葩。有了它,我們的文化才有了人情味、激情和生氣。自然科學從另一條比哲學、文學更寂寞的道路獨自探索著世界,創造了古人們想像不出的、真實而非神話的奇蹟,使人類上天入地、馳騁宇宙成為現實。人的性靈如此精、妙,為什麼人會經常忽略了自己呢?
美與和諧是密不可分的。正如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凱栢(KEPES)教授所說:“科學家的靈竅、詩人的心扉、畫家的慧眼,此三者所感受到的都是同樣的和諧、同樣的優美、同樣的富有韻律與節奏。大自然的視野如詩如畫!”本書就是想從不同角度為你展現詩畫般的人生和世界。本書第一部分是古今哲學家的精闢之言,第二部分是文人們的發抒,第三部分是作為凡人的作者自己心中體味的現實社會和人生。
林語堂說:“要獲得人類的智慧,要看看人類的愚蠢,七十年人生夠了。”但是,如果人人都要到古稀之年才能解悟人生,那么,人這一輩子中最有價值的青壯年時期不都在糊裡糊塗中白活了嗎?多可惜呀!細想想,確實如此,我也是年近七旬才慢慢悟透人生和人性的。看世間,明明白白活過的人實在太少,而人云亦云、人趨亦趨的人太多。本人一生勤讀、好思,自認為還不算太糊塗,到老了,仔細一考量,還得承認,此生的確是糊塗多於清醒。退休後再回頭讀書,始品出一些過去不曾品出過的滋味,從而萌生了把智者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已經說破的人生真諦輯錄成篇,與沒有時間博覽群書的年輕人和我輩這等未必真清醒的過來人分享的願望。不過,人類智慧寶庫無限,即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知所見仍很有限,僅僅是冰山一角、大海一隅罷了。所以,掛一漏萬自不必說,就是用心挑選出來想與大家分享的智慧之珠,也斷不敢說都是精品。只要這份心意能被理解並能幫助讀者增長知識、啟迪讀者那關閉已久的悟性之門,我就很滿足了。
順便要說明的是,有些至理之言並非出自名人,有些甚至尚查不到出處,是過去無意間記下的,這兩類只好不署出處了。讀者大可不必去追究說這些話的人有無名氣,只看是否言之成理即可。少一點名人崇拜,多一點真理崇拜不是更好嗎?
讀了本書,你或許會以為今天的人類已至高無上,或以為前人己把你想說的話說完,把你想到的和尚未想到的都想到了——那就錯了。其實,任何偉人也不可能道盡真理,更不可能壟斷真理。世界之無窮、宇宙之無限,還正在等待今天和明天的人類去繼續探索與發現呢。你和他都可能成為一位快樂而無畏的探尋者或成功者,滿足於祖先的輝煌而停止思考和進取的民族和國家都是沒有希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