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寒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八。具有補二經之虛,兼散其寒邪之功效。主治行房之後,陽明與沖脈之氣,皆奪其所用,其中空虛,寒邪相犯,邪乘虛而入,舍於二經之間,一時病症,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熱,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只蘇一時。
基本介紹
- 名稱:解寒湯
- 出處:《辨證錄》卷八
- 組成:人參、白朮、附子、蒼朮、川芎、柴胡
- 功用:補二經之虛,兼散其寒邪
- 主治:行房之後,陽明與沖脈之氣,皆奪其所用,其中空虛,寒邪相犯,邪乘虛而入,舍於二經之間,一時病症,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熱,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只蘇一時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五錢(15g),白朮一兩(30g),附子三分(0.9g),蒼朮三錢(9g),川芎二錢(6g),柴胡五分(1.5g)。
用法用量
水煎服。二劑汗出而愈。
功用
補二經之虛,兼散其寒邪。
主治
行房之後,陽明與沖脈之氣,皆奪其所用,其中空虛,寒邪相犯,邪乘虛而入,舍於二經之間,一時病症,自卯足寒,自酉分方熱,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只蘇一時。
方義
此方用參、術以大補其氣,佐之蒼朮、川芎、柴胡以發其汗,用附子以引至陽明、沖脈、宗筋、氣街之所,自然氣因補而無秘寒之憂,邪得散而無閉結之患矣。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辨證錄》:“此方用參、術以大補其氣,佐之蒼朮、川芎、柴胡以發其汗,用附子以引至陽明、沖脈、宗筋、氣街之所,自然氣因補而無秘寒之憂,邪得散而無閉結之患矣。”
方論選錄
《辨證奇聞》:“一瘧,卯刻寒起,至酉方熱,至寅方休,只蘇一時,人謂風邪入營衛,誰知寒氣人陽明乎。足陽明與沖脈合宗筋,會氣街房事後,陽明與沖脈之氣皆奪所用,其中必虛。寒邪乘之,而入舍於二經,二經過脛,會足跗上,因邪相舍,二經之陽日虧,不能滲榮經絡,故痁行不能止。宜補二經虛,兼散寒邪,則陽氣自旺,寒邪難居,得汗可解。然足跗道遠,非多加藥餌不能到。用解寒湯:人參五錢,白朮一兩,附子三分,蒼朮三錢,川芎二錢,柴胡五分。二劑汗出愈。用參、術補氣,芎、柴、蒼朮發汗,附子引陽明、沖脈、宗筋、氣街之所,自氣無秘塞,邪散無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