觢

觢,拼音shì,出自《廣韻》時制切,去祭,禪。釋義兩角直豎的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觢
  • 拼音:shì
  • 繁體字:觢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字源字形,

基本信息

注音: ㄕˋ
簡體部首:角 部首筆畫:7 總筆畫:13
筆順:橫橫橫豎折撇撇折撇折橫橫豎
五筆86:DHVE
五筆98:DHVE
五行:金
UniCode:U+89E2
四角號碼:57227
倉頡:QHNBG
GBK編碼:D36C
筆順編號:1112533535112

基本解釋

shì ㄕˋ
◎ 兩角直立的牛。

漢語字典

[][shì]
[《廣韻》時制切,去祭,禪。]
兩角直豎的牛。

音韻參考

[廣 韻]:時制切,去13祭,shì,蟹開三去祭A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尺制切,音和婚愚懘。《說文》一角仰也估燥煮榆。《易·睽卦》其牛掣。《集韻》掣、觢通。或作挈。
又《廣韻》兵酷殼《集韻》𠀤時制切,音誓。《類篇》牛角立謂之觢。《爾雅·釋道寒甩體畜》角皆踴觢。《疏》牛兩角豎者名觢。《集韻》或作𤙲。
又《集韻虹連戀》征例切,音制道良汽。一角仰。一曰豎角牛也。 《玉篇》作㸷。

字源字形

字源迎蒸演變
字源演變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