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鼻龍的模式標本身長約5.3米,但不清楚這個標本是否屬於完全成長個體。在1985年,大衛·諾曼(David B. Norman)估計角鼻龍的身長可達6米。一個於60年代發現於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的大型標本(編號UUVP 81),身長可能達6米,900千克。但因為角鼻龍的更多異地破碎化石顯示其種類或許較多,體型小的3·5到5米,最大的也只有6米,一直還不確定個各種類的體型數據,在1884年,馬什認為角鼻龍的重量相當於異特龍的一半。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在他的掠食恐龍書籍中,估計角鼻龍模式標本的體重約524公斤。另外,葛瑞格利·保羅根據一個發現於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的大型股骨(編號UUVP 56),估計這個體的體重為1000公斤。在2000年,詹姆斯·麥迪遜(James H. Madsen)與Samuel Paul Welles將這個大型股骨建立為新種,C. dentisulcatus。在2007年,專門研究莫里遜組的John Foster重新計算這股骨的體型,提出角鼻龍的體重為275公斤,而C. dentisulcatus的體重為452公斤,但這個估計顯然是不太正確的,經後期研究提出c. nasicornis 角鼻角鼻龍約為500公斤,c. dentisulcatus的體型7-8米之間,體重估計為2噸。
物種發現
角鼻龍的化石是在美國猶他州中部的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及科羅拉多州的乾梅薩採石場所發掘出來。模式種是角鼻角鼻龍(Ceratosaurus nasicornis),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於1884年所描述、命名,並由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爾(Charles W. Gilmore)於1920年所重新描述。在2000年,兩個另外的物種被描述,分別是:大角角鼻龍(C. magnicornis)及C. dentisulcatus。兩者與角鼻角鼻龍相比,較為強壯、更為衍化,年代也較年輕。在2006年,從葡萄牙發現的化石被歸類於C. dentisulcatus。其他的物種,包括有:碩大角鼻龍(C. ingens)、斯特喬氏角鼻龍(C. stechowi)、及梅里安氏角鼻龍(C. meriani),皆為較不完整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