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黃耆

角黃耆

角黃耆(學名:Astragalus ceratoides M. Bieb.)多年生草本。莖發達,木質化,稀不發達(但不短於2厘米),常具凋存的葉柄。羽狀複葉常具線形或披針形的小葉;托葉離生。總狀花序生疏鬆排列的花,稀密集成頭狀或傘房狀;無小苞片;花萼長管狀,不膨大;花冠無毛,多色。莢果線形,長圓形,革質,假2室。期5-7月,果期6-8月。生於礫石山坡陽處、草原牧場等地。分布於中國、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及阿爾泰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黃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薔薇目 Rosales
  • 亞目:薔薇亞目 Rosineae
  • :豆科 Leguminosae
  • 亞科:蝶形花亞科 Papilionoideae
  • :山羊豆族 TRIB. Galegeae
  • 亞族:黃耆亞族 SUBTRIB. Astragalinae
  • :黃耆屬 Astragalus
  • 亞屬:裂萼亞屬 Subgen. Cercidothrix
  • :劍葉組 Sect.Xiphidium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2-30厘米。
莖的地下部分木質化,彎曲,地上部分短縮;當年生枝直立,被灰白色伏貼毛。
羽狀複葉有13-19片小葉;托葉離生,卵狀三角形,漸尖,基部被白色和混生少量黑色的伏貼毛;小葉長圓形或狹披針形,淡綠色,長5-15毫米,寬1-4米,上面近無毛或疏被伏貼毛,下面毛較密。
總狀花序因花序軸短縮,呈頭狀或傘房狀,生6-10花;總花梗長為葉長的1.5倍;苞片卵圓形,被伏貼毛,較花梗短或與其等長;花萼管狀,長6-9毫米,稀長超過10毫米,被黑色和混生有少量白色伏貼毛,萼齒短,長約為筒部的1/5,鈍,長短不等;花冠藍紫色,旗瓣長18-24毫米,寬7-10毫米,菱狀長圓形,上部稍狹,先端微凹,翼瓣較旗瓣短,瓣片較瓣柄短,先端有時微凹,龍骨瓣較翼瓣短,瓣柄較瓣片長1.5倍;子房近無柄,被伏貼毛。
莢果線形,平展或向下微彎,假2室,被黑白混生的伏貼毛。
花期5-7月,果期6-8月。

分布範圍

生長於礫石山坡陽處、草原牧場等地。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新疆北部(吐魯番,烏魯木齊,沙灣、鞏留、精河)。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及阿爾泰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