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鱗魨

角鱗魨

角鱗魨(Melichthys niger Bloch,1786)是鱗魨科角鱗魨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鱗魨
  • 拉丁學名:Melichthys nig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魨形目
  • :鱗魨科
  • :角鱗魨屬
  • 命名者及年代:Bloch,1786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體長136.2mm,采自台灣(美國USNM標本)。
背鰭Ⅲ,2+31;臀鰭2+28;胸鰭16;尾鰭1+10十1。體側鱗片55橫行。
體長為體高2.0倍,為頭長3.5倍、頭長為吻長1.5倍,為眼徑4.9倍。
體長橢圓形,側扁,吻端至第一背鰭起點的背緣稍凸起。尾柄細,側扁,尾柄長為尾柄高1.4倍。頭中大,側扁而高,背、腹緣圓弧形。吻圓突。眼前方、鼻孔下方有一縱凹溝眼小,側位而高,眼間隔寬而圓凸,眼間隔寬為眼徑1.7倍。鼻孔很小,每側2個,位於眼前方。口小,前位。上下頜齒邊緣較平直,每側具4齒,中央2齒呈門齒狀,幼體標本稍有凹刻。唇肥厚。鰓孔側位,稍傾斜,其下端稍後於眼的後緣。脊椎骨7+11=18。
頭體除上下唇外全部被鱗,鱗片小,多為菱形,表面有一些縱紋。鰓孔後方有數枚骨板狀大鱗。尾部兩側無棘突或瘤狀突起。頭部自口角到鰓孔下方有鱗片22橫行。
背鰭2個,第一背鰭始於鰓孔上方,具3鰭棘,第一鰭棘粗大,頭長為其長的1.6倍;第二鰭棘細弱,第三鰭棘極短,稍突出於背緣鰭溝上。第二背鰭始於肛門上方,前方鰭條較長,體長為其基底長的2.7倍。臀鰭與第二背鰭相似,起點後於第二背鰭,基底長稍短於第二背鰭基底。胸鰭短圓形,側中位,頭長為胸鰭長的2.8倍。腹鰭合具1短鰭棘,附在腰帶骨後端。尾鰭新月形,上下緣的鰭條延長。
頭體藍黑色。第二背鰭及臀鰭黑色,在鰭的基部有淺藍色縱條(液浸標本為白色);尾鰭黑色,外緣有淺藍色條紋。胸鰭黑色。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我國產於南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