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鐮魚(學名:Zanclus cornutus)屬鐮魚科,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太平洋區,自非洲東部到墨西哥,北至日本南部及夏威夷群島,南到羅得豪及拉帕島;包括密克羅尼西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鐮魚
- 外文名:Zanclus cornutus
- 分布地區:印度-太平洋及東太平洋區
- 生態習性:棲息於舄湖、礁台、珊瑚或岩礁區
- 科:鐮魚科
- 最大體長:23 cm
- 界:動物界
- 綱:輻鰭魚綱
- 種:鐮魚
- 目:鱸形目
- 門:脊索動物門
- 屬:鐮魚屬
- 亞目:刺尾魚亞目
分布,型態特徵,生態習性,分布,漁業方法,
分布
型態特徵
鐮魚科最大體長為23 cm,體極側扁而高。口小;齒細長呈刷毛狀,多為厚唇所蓋住。吻突出。成魚眼前具一短棘。尾柄無棘。背鰭硬棘延長如絲狀。體呈白至黃色;頭部在眼前緣至胸鰭基部後具一極寬黑橫帶區;體後端另具一黑橫帶區,區後具一細白橫帶;吻上方具一三角形而鑲黑斑三黃斑;吻背部黑色;眼上方具兩條白紋;胸鰭基部下方具一環狀白紋。腹鰭及尾鰭黑色,具白色緣。
生態習性
主要棲息於舄湖、礁台、清澈的珊瑚或岩礁區,棲息深度在3-182公尺。經常被發現成小群優遊於礁區。主要以小型帶殼的動物為食。 生活於3~182公尺海域,仔稚魚具長時間的漂浮期,成魚三五成群洄游於礁石區間,尤其喜在大礁或斷崖之邊緣活動,夜間棲身於珊瑚礁底部或凹陷處休息。雜食性,以藻類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
分布
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漁業方法
水族館展示之重要魚種,據報載在水族箱內有存活十年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