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蘇村

角蘇村

角蘇村,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社區,位於虎門鎮中心,距鎮政府約2.5千米,面積0.32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斤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東與梁屋村、小捷滘村相接,南隔東引河與東風村相望,北與南坊村相連,西隔太沙路、東引河與三東村相望。2015年末,角蘇村戶籍人口276人。

明代,角蘇村境域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清末,屬缺口司。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赤龍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虎洲鄉,虎門人民公社金洲生產大隊,虎門區金洲鄉,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管理區,虎門鎮金洲行政村、金洲社區。

2015年,角蘇村集休經營行業主要有製衣。是年,有工商企業近百家,其中外資工業企業2家,年產值1125萬元。村集體廠房及配套設施建築面積約4400平方米,總收入749.5萬元,純收入348.7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6136.9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角蘇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社區
  • 地理位置:虎門鎮中心
  • 面積:0.32 km
  • 電話區號:0769
  • 人口數量:276 人(2015年末戶籍人口)
  • 車牌代碼:粵S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人口,經濟,社會事業,文體事業,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明代,角蘇村境域屬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
清末,屬缺口司。
民國時期,屬第五區赤龍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六區虎洲鄉,虎門人民公社金洲生產大隊,虎門區金洲鄉,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管理區,虎門鎮金洲行政村、金洲社區。

行政區劃

角蘇村為東莞市虎門鎮金洲社區轄自然村,行政區劃代碼沿用金洲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441900121021。

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角蘇村位於虎門鎮中心,距虎門鎮政府約2.5千米,面積0.32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斤陵地帶。平均海拔較低。東與梁屋村、小捷滘村相接,南隔東引河與東風村相望,北與南坊村相連,西隔太沙路、東引河與三東村相望。
角蘇村

人口

2015年末,角蘇村戶籍人口276人,其中男129人,女147人;80歲以上5人,最年長者89歲(女)。外來暫住人口22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0人。
角蘇村
角蘇村

經濟

1956年,成立“角蘇”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95年10月,角蘇村引進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莞草為主,兼種植花生、番薯、木薯、蔬菜及果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有耕地184畝,除種植水稻外,曾大面積種植莞草,盛產年種有59畝,總產量最高達629擔。另在村周邊的山坡地大量種植花稔(番石榴)。20世紀90年代,隨工業化發展和農村城市化建設,耕地面積大量減少,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0年,已沒有耕地。
2015年,角蘇村集體經營行業主要有製衣。是年,有工商企業近百家,其中外資工業企業2家,年產值1125萬元。村集體廠房及配套設施建築面積約4400平方米,總收入749.5萬元,純收入348.7萬元,村集體資產總額6136.9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5年末,角蘇村內有角蘇村老人活動中心。

基礎設施

1973年,角蘇村通電,1976年,通電話,1984年,通自來水。1987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2000年,通網際網路。

交通運輸

角蘇村有鎮道連升路從村前經過,村北有金捷路,村南是金寧路,西南是太沙路。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角蘇由角咀岸、蘇屋、潘屋3個自然村組合而成。1955年,3個自然村組成農業生產合作社,稱“角蘇”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蘇屋、潘屋村民為便於農業生產,逐步遷居到角咀岸,自此形成“角蘇村”。
  • 傳統民居
角蘇村記憶體廣府傳統民居2座。
  • 世居村民
角蘇村世居村民有蘇、陳、馮、潘等姓,以蘇姓為主。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年),蘇氏先祖蘇允到東莞縣任監務官,其後代蘇民仰又從東莞縣南城蚝崗遷居虎門郭武,後再遷蘇屋立村。陳、馮、潘等姓遷入情況不詳。
  • 本地方言
角蘇村民均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虎門話。
  • 相關歷史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艦炮擊虎門,村民(含角蘇村)向內地、山間疏散。1955年,角咀岸、蘇屋、潘屋3個自然村村民組織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地方特產

角蘇村傳統節慶食品有油角、煎堆、炒米餅、響丸等。
角蘇村
油角

著名人物

馮堅(1968年生),女,任東莞市統計局副局長,獲“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先進個人”“全國第二次R&D資源清理先進個人”稱號。
馮彬(1970年生),任道滘鎮委副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