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角翅舟蛾
- 拉丁學名:Gonoclostera timoniorum (Bremer,1861)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鱗翅目
- 科:舟蛾科
- 亞科:扇舟蛾亞科
- 屬:角翅舟蛾屬
- 種:角翅舟蛾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文獻,生物學描述,
基本信息
編號: | 918 |
拉丁目名: | LEPIDOPTERA |
定名人: | (Bremer) |
年代: | 1861 |
中文名: | 角翅舟蛾 |
ogenus: | Pygaera |
原始文獻: | Bull. Acad. Imp. Sci. St. Petersb. 3: 482. |
生境: | 寄主植物:多種柳樹。 |
國內分布: | 北京(海淀,百花山,昌平,密雲,平谷),遼寧(清源),吉林(長白山),黑龍江(哈爾濱,岱嶺),上海,江蘇(南京,楊州,南通),浙江(杭州,天目山,寧波,溫州),安徽(金寺山),江西(陡水,廬山),山東(齊河),湖北(潛江),湖南(衡山),陝西(寧陝) |
國外分布: | |
資料來源: |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一卷 鱗翅目 舟蛾科:793-795 |
形態特徵
體長10~13mm,翅展29~33mm。下唇須紅褐色。觸角乾灰白色,分支灰褐色。頭部和胸部背面暗褐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褐黃帶紫色;內、外線之間有1暗褐色三角形斑,斑尖幾乎達翅後緣,斑內顏色從內向外逐漸變淺,最後呈灰色,但從橫脈到前緣較暗;內線前半段不清晰,後半段較可見,灰白色外襯暗褐邊;外線灰白色波浪形曲;亞端線模糊的暗褐色,鋸齒形;外線與亞端線之間的前緣處有1暗褐色影狀楔形斑;緣毛暗褐色。後翅灰褐色,有1模糊的灰白色外線。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大,近圓形;顎形突細小,稍彎曲;抱器瓣寬短,大部分膜質,具鰓狀平行皺褶,抱器背突大,近月牙形,抱器基突小鈍三角形;陽莖長,約為抱器瓣的2倍,粗壯,末端鈍,一側具縱行小齒;陽端基環盾形,端緣淺弧形;囊形突很短。雌性外生殖器:前、後表皮突短粗,約等長;前陰片開口處呈心尖形缺刻;後陰片端緣幾乎直,中央稍具缺刻;囊導管長,基部窄,端部4/5很寬;囊體較小;囊突月牙形,中部有1條無齒的縱槽。幼蟲:全身淺玉綠色;氣門上線很細,淺紫色;氣門線淺黃色;兩側至背中部有淺黃色斜紋;氣門黑色。
文獻
- Bremer. 1864. 不詳. Mem.Acad Imp.Sci.St.Petersb, 8: 45-45.
- Cai. 1979. 不詳. 1979: 152-152.
- 武春生 方承萊. 2003.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三十一卷 鱗翅目 舟蛾科.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953.
- Schintlmeister. 1992. 不詳. 1992: 180-180.
- Bremer. 1861. 不詳. Bull.Acad.Imp.Sci.St.Petersb, 3: 482-482.
生物學描述
體長10~13mm,翅展29~33mm。下唇須紅褐色。觸角乾灰白色,分支灰褐色。
頭部和胸部背面暗褐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褐黃帶紫色;內、外線之間有1暗褐色三角形斑,斑尖幾乎達翅後緣,斑內顏色從內向外逐漸變淺,最後呈灰色,但從橫脈到前緣較暗;內線前半段不清晰,後半段較可見,灰白色外襯暗褐邊;外線灰白色波浪形曲;亞端線模糊的暗褐色,鋸齒形;外線與亞端線之間的前緣處有1暗褐色影狀楔形斑;緣毛暗褐色。後翅灰褐色,有1模糊的灰白色外線。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大,近圓形;顎形突細小,稍彎曲;抱器瓣寬短,大部分膜質,具鰓狀平行皺褶,抱器背突大,近月牙形,抱器基突小鈍三角形;陽莖長,約為抱器瓣的2倍,粗壯,末端鈍,一側具縱行小齒;陽端基環盾形,端緣淺弧形;囊形突很短。
雌性外生殖器:前、後表皮突短粗,約等長;前陰片開口處呈心尖形缺刻;後陰片端緣幾乎直,中央稍具缺刻;囊導管長,基部窄,端部4/5很寬;囊體較小;囊突月牙形,中部有1條無齒的縱槽。
幼蟲:全身淺玉綠色;氣門上線很細,淺紫色;氣門線淺黃色;兩側至背中部有淺黃色斜紋;氣門黑色。
觀察標本:北京西郊公園2♂♂3♀♀,1952.Ⅶ.18,百花山1♂,1973.Ⅶ.16,平谷5♂♂,1971.Ⅴ.27,1976.Ⅴ.8~16,昌平1♀,1959.Ⅶ,密雲2♂♂,1972.Ⅷ.20;黑龍江岱嶺390m,3♂♂,1957.Ⅶ.7,1962.Ⅶ.3;吉林長白山800m,2♂♂1♀,1974.Ⅵ.30~Ⅶ.6;遼寧清源1♂,1954.Ⅶ.30;江蘇南通三餘1♂,1955.Ⅷ.4,揚州1♂,1936.Ⅴ.15,上海1♂,1933.Ⅴ.20;浙江天目山3♂♂,1936.Ⅴ,1♀,1972.Ⅶ.31,寧波1♂,1941.Ⅵ,杭州1♀,1972.Ⅶ.19;山東齊河3♂♂,1969.Ⅷ;安徽金寺山1♂,1972.Ⅷ.27;江西陡水1♂,1975.Ⅶ.7;湖北潛江1♂(無日期);陝西寧陝1620m,3♂♂,1979.Ⅶ.27~Ⅷ.5;甘肅康縣白雲山1250~1750m,1♂,1998.Ⅶ.20。
頭部和胸部背面暗褐色。腹部背面灰褐色,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褐黃帶紫色;內、外線之間有1暗褐色三角形斑,斑尖幾乎達翅後緣,斑內顏色從內向外逐漸變淺,最後呈灰色,但從橫脈到前緣較暗;內線前半段不清晰,後半段較可見,灰白色外襯暗褐邊;外線灰白色波浪形曲;亞端線模糊的暗褐色,鋸齒形;外線與亞端線之間的前緣處有1暗褐色影狀楔形斑;緣毛暗褐色。後翅灰褐色,有1模糊的灰白色外線。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大,近圓形;顎形突細小,稍彎曲;抱器瓣寬短,大部分膜質,具鰓狀平行皺褶,抱器背突大,近月牙形,抱器基突小鈍三角形;陽莖長,約為抱器瓣的2倍,粗壯,末端鈍,一側具縱行小齒;陽端基環盾形,端緣淺弧形;囊形突很短。
雌性外生殖器:前、後表皮突短粗,約等長;前陰片開口處呈心尖形缺刻;後陰片端緣幾乎直,中央稍具缺刻;囊導管長,基部窄,端部4/5很寬;囊體較小;囊突月牙形,中部有1條無齒的縱槽。
幼蟲:全身淺玉綠色;氣門上線很細,淺紫色;氣門線淺黃色;兩側至背中部有淺黃色斜紋;氣門黑色。
觀察標本:北京西郊公園2♂♂3♀♀,1952.Ⅶ.18,百花山1♂,1973.Ⅶ.16,平谷5♂♂,1971.Ⅴ.27,1976.Ⅴ.8~16,昌平1♀,1959.Ⅶ,密雲2♂♂,1972.Ⅷ.20;黑龍江岱嶺390m,3♂♂,1957.Ⅶ.7,1962.Ⅶ.3;吉林長白山800m,2♂♂1♀,1974.Ⅵ.30~Ⅶ.6;遼寧清源1♂,1954.Ⅶ.30;江蘇南通三餘1♂,1955.Ⅷ.4,揚州1♂,1936.Ⅴ.15,上海1♂,1933.Ⅴ.20;浙江天目山3♂♂,1936.Ⅴ,1♀,1972.Ⅶ.31,寧波1♂,1941.Ⅵ,杭州1♀,1972.Ⅶ.19;山東齊河3♂♂,1969.Ⅷ;安徽金寺山1♂,1972.Ⅷ.27;江西陡水1♂,1975.Ⅶ.7;湖北潛江1♂(無日期);陝西寧陝1620m,3♂♂,1979.Ⅶ.27~Ⅷ.5;甘肅康縣白雲山1250~1750m,1♂,1998.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