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社村

角社村

角社村地處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西北部,轄區面積5.7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約3300人,是東坑鎮面積最大的一個行政村。由於地處大圳埔之南,多面環水,與外界隔河相望,以前進出均需過渡。解放前後一段很長時間內,角社村的八大支柱行業支撐了全村村民生活:耕田、做瓦、撐艇、放蝦、拋魚、牽布罟、斬埔草、畜牧鵝鴨,其中依賴於發達水系的漁業占了相當比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角社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西北部
  • 面積:5.7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在1984年角社大橋建成之前,這裡大小江河面上漂浮的船艇,曾經構成了該鎮一道獨具特色的農村風景線。如今,很多角社人都能道出撐艇過河的種種經歷,當年過渡的影像隔著幾十年的距離依然深刻在許多人的歷史記憶當中。
角社村進入上世紀90年代,在修建大橋解決民眾過河用渡的問題後,路通問題擺在了角社村解放發展的突出位置上。昔日角社,由於地型特徵、土質結構、居住分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形成了多處羊腸小道,道路不通,村民出入不便。當時的村支部清楚地認識到道路建設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尖銳地提出了“角社要發展、要前進、要繁榮興旺,必須新築大道通往茶山,通過茶山的路,就是角社之生命線”的意見。1993年,全長2768米、36米寬、水泥路面15米的從角社大橋,經內連壙、沙頭、大水田、上埔、小埔尾通往茶山的東茶路(東興西路)以總工程造價650萬元的巨額投入終於正式動工;同年9月,另一條從下圍沙頭至角祥(山邊)工業區的逾千米公路——角祥路緊接著施工;1996年至1998年間,新鋪新村、上聯一、上聯二、校前、市場、草塘等6條總長度2178米的聯網水泥路,將村中各主要部位有機聯繫起來,角社五條自然村自此實現了連片道路化。
路網建設打通了角社村經濟的生命線。實現了連片道路化,全村公路一張網之後,很快便有工業經濟的血液源源輸入,東茶路(東興西路)和角祥路的建成,大大提升了角社村的交通運輸能力,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資辦廠。角社因為地勢低洼、偏離鎮中心區,發展受到制約,但近年來隨著東部快線和東莞生態園的植入,能夠明顯感受到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只要積極接收輻射,5至10年內角社的發展定能有很大的飛躍。
2007年,角社村以鎮委鎮政府提出的“一中心、三培育、五突破”工作思路為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團結進取,幹事創業,勇於創新,在土地統籌、社會管理、民生事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維護了團結穩定的良好大局,開創了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在全鎮2007年度總結表彰大會上,該村榮獲市固本強基工程示範點標兵、經濟總量前三名、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城建工作先進單位、解決民眾就業先進村等6項榮譽。

其他信息

一、抓經濟發展,促進效益提升
2007年,角社村實現工農業生產總值8200萬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工業總產值4600萬元,增長6%;農業總產值3600萬元,增長14.6%。村集體固定資產總額達7805萬元,增長4.9%。村委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907萬元(其中廠租、管理費收入848萬元,其他收入28萬元),純收入312萬元,增長17.7%。一年來,全村經濟運行良好,質量效益有所提升,主要在兩個方面穩步推進:
一是集體利息負擔減輕,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角社村利用東部快速路土地統籌款,償還銀行貸款及利息共1748萬元,使集體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到目前的4.28%,降幅達35.58%,大大減輕了集體經濟的負擔,促進了集體純收入的增長。
二是投資環境有效改善,民營經濟發展活躍。角社村大力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投入60萬元修建完成大圍至學校水泥道路;全面整治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提高服務水平,提升招商引資軟環境,吸引了不少民營資本在該村投資創業。2007年新增上規模民營企業2家,新增個體民營工商戶120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