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行

觀潮行

觀潮行鄭板橋於1932年(雍正十年)秋遊杭州,於錢塘江觀潮有感而發,並有姊妹篇《弄潮曲》。姊妹篇觀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潮行
  • 外文名:look water walk
  • 作者:鄭板橋
  • 體裁七言詩
  • 創作年代:清代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觀潮行
銀龍翻江截江入,萬水爭飛一江急。①
雲雷風霆為先驅,潮頭聳並青山立。②
百里之外光熒熒,若斷若續最有情。③
崩轟喧豗倏已過,萬馬飛渡蕭山城。④
錢塘岸高石五丈,古松大櫟盤森爽。⑤
翠樓朱檻衝波翻,羽旗金甲雲濤上。⑥
伍胥文種兩將軍,指揮鯤鱷驚鼉蟒。⑦
杭州小民不敢射,盪豬擊彘來相享。⑧
我輩平生多鬱塞,豪情逸氣新搔癢。
風定月高潮漸平,老魚夜哭蛟宮盪。

注釋譯文

注釋

①龍:指海潮上漲與錢塘江水入海相迎撞而形成的白色浪花帶。②雲雷風霆:風雲雷霆,形容潮勢洶湧,潮聲巨大。③熒熒:光芒閃射的樣子。④喧豗(huī):轟響聲。蕭山城:在杭州市東、錢塘江南岸,江經此流入杭州灣。這兩句寫近聽錢塘入海的聲勢。⑤大櫟(lì):落葉喬木,高可達十二米。壤:高燥爽豁之地。⑥“翠樓朱檻”和“羽旗金甲”,都是作者由觀潮而引起想像中的幻景。⑦伍胥:名員,字子胥,春秋吳國大夫,因太宰伯喜丕進讒而被賜死,死後屍首被盛入馬皮袋,拋入錢塘江中。文種:字少禽,春秋越國大夫,越王勾踐聽信讒言,賜劍命他自殺。後世傳說,文種與子胥成為錢塘水神(詳見《吳越春秋》)。《揚州畫舫錄》:“浙江江潮,在春秋已然,觀伍胥、文種皆乘白馬而為濤,是也。”詩中說他們指揮鯤鱷等是對神話的進一步渲染。⑧射:是射潮。五代吳王錢鏐築海塘,因江濤晝夜衝擊而不能就,於是命士兵用弓箭射濤頭,向水神開戰。⑨彘(zhì):豬。

譯文

潮水翻動江水,截斷江流,水流衝激,江水湍急。潮勢如同風雲雷霆般洶湧,聲音巨大,潮頭與山峰並立。遠望錢塘江上游,江水映日閃爍發光。轟隆響聲迅速地過去,仿佛萬馬狂奔飛渡蕭山城一般。錢塘岸有五丈高,古老的松樹和大櫟樹盤根錯節生長在錢塘岸的高處。翠樓朱檻一樣的潮水一會兒被波浪沖翻,一會兒像羽旗金甲一樣的潮水又翻騰於雲濤之上。伍子胥、文種兩位錢塘水神指揮著鯤鱷,驚動水中的鼉蟒。百姓不敢用弓箭射向潮水,所以只好殺豬祭神。我平生總是志氣難抒,此時豪情逸氣也因觀潮而有所激發。風漸漸平息,月亮升起來了,潮水也平了,水底的龍宮震盪後只有老魚在夜間哭泣。

作品鑑賞

這首詩作於1932年(雍正十年)秋,作者游杭州,觀潮於錢塘江上,同時還寫了《弄潮曲》等詩。此詩寫錢塘江觀潮的感受。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江口呈喇叭形,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錢塘潮。《錢塘候潮圖》云:“潮惟八月十五獨大常潮。遠觀數百里若素練橫江,稍近見潮頭高數丈,捲雲擁雪,混混庵鹿,聲如雷鼓。每年是日,遠近士女來觀;舟人漁子訴濤觸浪,謂之迎潮。”
歷史上有關錢塘潮的作品很多,最早的當屬枚乘《七發》中觀潮一節。鄭板橋的這首《觀潮行》想像豐富,意境開闊,語言豪壯有力,將錢塘潮寫得波瀾壯闊,氣勢雄偉。開篇“銀龍翻江截江入,萬水爭飛一江急”,為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萬水爭流、翻江倒海的宏大場面。後面六句以誇張的筆法渲染潮水的聲音、顏色和速度。再往後,作者的想像力更為豐富,他從神話、歷史故事中描繪潮水的駭人氣勢,把錢塘潮想像為戰場,讓人不由得不為之心驚膽戰,以至於詩人因觀潮也激發起豪情逸氣。詩歌最後想像潮水平息後水底的老魚為之哭泣,又為潮水的強悍力量加上一筆。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鄭燮所作詩,如《悍吏》《私刑惡》《逃荒行》《姑惡》《孤兒行》等篇反映社會黑暗,同情人民疾苦,富有現實意義;《揚州》《自遣》《游焦山》《野老》等篇自抒所見,表現真率性情;大量提畫詩都有寄託。他詩歌的特點是,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暢,通俗易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