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佶(唐)的《觀壁畫九想圖》選自全唐詩:卷205_29。看破紅塵的人才會有這般手筆,生命之榮枯、生活之哀樂,終究是要殊途同歸的。烏鴉、喜鵲本來只是兩種不同的鳥,被人無端地賦予了象徵意義,純屬無稽之談。僧人入定,哪管這些世事之紛爭,也道出了“人定勝天”的本義,這個“定”做入定講,不是一定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壁畫九想圖
- 作者:包佶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題解,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觀壁畫九想圖
包佶
一世榮枯無異同,百年哀樂又歸空。
夜闌鳥鵲相牟處,林下真僧在定中①。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闌:殘,晚。夜闌即後夜。真僧:已證得真理之僧。
作品譯文
富貴貧窮都一生,悲哀歡樂總歸空。
鳥鵲相爭夜將盡,林下真僧入定中。
作品題解
包估,字幼正,潤州延陵(今屬江蘇丹陽縣南)人。父包融,集賢院學士,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天寶六載(748)擢進士第,曾任諫議大夫,遷刑部侍郎,改秘書監,封丹陽郡公。據《宋高僧傳》卷十五,包估對會稽雲門寺僧靈澈“禮遇非輕”。《全唐詩》存其詩1卷。
九想:又作九相,於人之屍相起九種觀想,以知人之不淨,除其貪慾。九想為:一脹想,二青瘀想,三壞想,四血塗想,五膿爛想,六瞰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燒想。
作品賞析
從九想圖而引發對人生的感嘆,由感嘆人生而追慕解脫。人生是短暫的,榮華富貴與窮困潦倒其實並沒有區別:人人都免不了一死。生短暫死永恆,一世的悲哀歡樂也是空的。有真智慧者已參破了這一關,儘管身處欲界色界卻於無著無住的禪定中獲得了解脫,出離了生死苦海。而芸芸眾生卻仍在執迷之中,勞心勞力,汲汲以求,人為物縛,既沒有參透死也就沒有領悟生。作者寫林間相爭的烏鵲與林下禪定的真僧作對照,表現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對生的領悟卻是基於對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