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上馮家村

觀上馮家村

乳山市馮家鎮觀上馮家村,是著名作家馮德英的故鄉,是去聖水宮景區的必經之路。近年來,觀上馮家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建設美而特的新農村。村裡的街道整潔、乾淨,主大街的兩旁的牆壁上粉刷一新,而且還繪有宣傳畫及馮德英“三花”裡面的一些名句。村裡的老百姓淳樸、厚道、熱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上馮家村
  • 行政區劃代碼:371083106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乳山市馮家鎮 
  • 面積:1000 畝 
  • 電話區號:0631
  • 郵政編碼:264505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72戶 人
  • 著名景點:馮德英舊居
  • 車牌代碼:魯K
  • 耕地面積:715畝 
  • 主要民族:漢族 
  • 方言:膠東方言 
地名故事,發展歷史,傳統習俗,姓氏宗族,名人事跡,軼事傳說,風景名勝,名產名物,榮譽稱號,

地名故事

實際上,馮家鎮的“馮”,跟觀上馮家村的“馮”,以及馮德英的“馮”,在淵源上都屬於同一個馮。根據《乳山市村莊志》的記載,元末馮姓從雲南(民間也有青州的說法)遷玉虛觀(聖水宮)之南定居,取名觀上馮家。
馮家鎮觀上馮家村民委員會

發展歷史

該村1936年就有中共黨的組織活動,1941年1月正式建立村黨支部。
觀上馮家村,以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為傲。市、鎮、村也非常重視馮老先生的舊居保護,給馮老先生的老屋進行了整修加固,以便無數探訪者方便尋訪。村里也非常重視村容村貌建設,街道整修整齊,門前衛生狀況非常好,路面硬化方便出行、尋訪。

傳統習俗

村域傳統習俗,為典型的膠東乳山民俗特色,民風淳樸、勤勞善良,民眾群體性格艮心憨誠(堅韌、忠誠)。

姓氏宗族

元末,馮姓從雲南(民間也有青州的說法)遷玉虛觀(聖水宮)之南定居,取名觀上馮家。明初,有個分支從觀上馮家遷出,到老清河畔的平坦地帶建立新村,取名“馮家”。

名人事跡

馮秀峰(1920.11~1983.8) 曾用名馮紹章,觀上馮家村人。出身農民家庭,1936年入文登鄉師就讀,因受學校共產黨地下組織影響,嚮往革命。1938年畢業後在本村國小任教,經常秘密參加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活動。並積極參與發動貧苦農民組織抗日自衛團等工作。1940年正值日軍進行大“掃蕩”之際,毅然棄教參加革命。在進行抗日活動中,曾多次機智勇敢地擺脫了日、偽軍的追捕。1941年2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3月任牟海四區文化界抗日救國會主任,後在; 任《膠東大眾》報社分銷處任科長、主任,中共牟海縣委宣傳幹事、縣委秘書等職。1946年9月至1947年7月任中共夏村分區區委書記。1949年南下後,先後任中共蘇州地委辦公室政治秘書、副主任、主任及生產合作部第一副部長等職。1954年3月轉做教育工作,先後任輕工業部上海機械學校校長, 輕工業部南京機電學校黨委書記、校長。1964年調任西北輕工業學院籌備處黨委副書記,後任西北輕工業學院革委會副主任。1975年至南京化工學院任黨委副書記、副院長。1978年調蘇州大學任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等職。1981年調任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1983年春,雖發現自己身患絕症,仍堅持工作。是年8月逝世。
馮德英(1935.12~2022.1) 觀上馮家村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入區國小,9歲當兒童團長。1949年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入伍後在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通訊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華東空軍航訓大隊深造。歷任空軍某部報務員、電台台長、無線電雷達指揮排排長等職。
1959年,調至空軍政治部創作室任專職創作員。1980年,轉業回山東工作,歷任濟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政協濟南市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兼黨組書記、《泉城文藝》主編、《時代文學》主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政協青島市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榮譽委員等職。
馮德英是中國當代“紅色經典”代表作家,在當代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其作品以深刻鮮明的時代精神、真實生動的藝術形象、淋漓盡致的藝術筆觸、濃郁的地域鄉情氣息蜚聲文壇,被譽為“崑嵛山的頓河風情”和“膠東風格的傑出代表”,其創作的《苦菜花》被稱為“中國版的《母親》”。抗日戰爭時期,馮德英的家人積極投身革命洪流,黨的教育、根據地人民的革命精神、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給馮德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與體驗,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三花”系列(《苦菜花》 《迎春花》《山菊花》)正是源於故鄉親人的英雄事跡。“三花”作品多次再版,累計發行1000多萬冊,被譯成俄、日、英、朝、越、蒙等多國文字出版,並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改編成評劇、話劇、呂劇等多個劇種。他創作的長篇小說《染血的土地》《晴朗的天空》被譽為“藝術化的膠東革命史”,《中短篇作品選集》、話劇和電影文學劇本《女飛行員》等也獲得讀者好評。2007年12月,馮德英被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文化藝術終身成就獎 ”。 2019年9月,《苦菜花》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馮新生 1950年9月出生,觀上馮家村人。1968年3月入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通信總站戰士,後為河南省鄭州市電信局無線科工人,1970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4月,在北京郵電學院微波通信專業學習,畢業後歷任鄭州市150微波站技術員,鄭州市電信局職工學校教師、宣傳科副科長、副局長,河南省郵電管理局電信處處長、副局長,寧夏回族自治區郵電局局長、黨組副書記,局長、黨組書記,山東省郵政管理局局長,北京市郵政局局長。1996年9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在職研究生班學習。2004年1月,任國家郵政局副局長。2007年起,歷任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國家郵政工會委員會主席,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4月,任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8年9月離任。

軼事傳說

據史書和碑碣記載,唐貞觀年間在此建廟曰“聖水宮”,其鼎盛時期在金元,曾是全國道教三大聖地之一。此處原有一庵,名“聖水庵”。據1987年在現玉虛觀遺址西側出土的一塊殘碑記載,聖水庵始於漢晉,距今近兩千年。另有傳說,唐太宗時曾派尉遲敬德在這裡監修宮觀。根據現存“玉虛觀碑”文記載,金大定丁未(1187年),道教全真派七子之一王玉陽及其徒眾在此茅庵修煉。承安丁已(1197年)牒敕賜額曰“玉虛觀”。翌年,王玉陽為章宗皇帝講完道學,攜御賜金帛及道經一藏回到這裡,約集善眾門人“獻木”、“獻谷”、“剪荊芟草”、“夷峻堙谷”,擴建殿宇樓閣、亭台橋榭。金至寧元年(1213年)又牒賜“玉真觀”,即“萬壽宮”。至此時,王玉陽在此地開創了全真教嵛山派,大開教門,濟世布道,使這裡名揚宇內。此時“玉虛觀”“蒼松偃蓋,古檜潘龍,碧瓦鱗鱗,朱門赫赫,神仙異人出沒,天地英靈自然之氣相聚。遊人雲集,香火竟夜”。“玉虛觀”如此壯觀,加之有“虎澗春雲”、“御碑濯雨”、“石柱撐霄”、“竹園遺翠”等美景及紫氣谷、石燕坡、鳴鐘岩、佛頂峰、二姑頂等名勝,使這裡成為當時名聞天下的道教聖地之一。

風景名勝

馮德英舊居位於乳山市馮家鎮觀上馮家村,系著名作家馮德英老先生青年時代生活的老屋,也是著名紅色經典系列小說《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三花”故事的發生地,同時也是抗戰時期,膠東黨組織的主要活動地點。張連珠同志在擔任第三任膠東特委書記前,就在觀上馮家村的聖水鄉國小,以教學為掩護開展黨的活動。1942年,膠東第三兵工廠一部分在山南的高家台村開展生產,一部分在觀上馮家村開展生產。
作為紅色故里、“三花”誕生地,觀上馮家村著力挖掘、弘揚“三花”文化和紅色革命精神,先後投入資金70餘萬元,對馮德英舊居進行修繕、擴建,設定了苦菜花展館、迎春花展館、山菊花展館和廉政教育展館。展館展陳大綱10萬餘字,圖片500餘張,主要以“三花”小說為線索,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膠東黨組織和人民民眾始終高揚信仰旗幟、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的傳奇故事。展館內古樸的實物和豐富的影像資料,吸引了大量遊客慕名而來。

名產名物

紅薯、水果、板栗

榮譽稱號

·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
·第二批山東省景區化村莊
·第一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社區)
·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