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稿選篇以蒙學、古詩絕句及語文教材中古詩篇目為主,選篇全面涵蓋教育部門所規定的必背古詩詞篇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初學階段古詩詞教學要求。並邀請國內最優秀的八位國語吟誦名家,錄製最專業、最權威、最動聽的吟誦音頻。內容涵蓋詩詞精講,吟誦練習,吟誦欣賞,並由吟誦專家按文讀、入聲的要求逐一正音,旨在全方位提升吟誦初學者古詩詞學習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親近母語·我愛吟誦:初級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9558889
- 作者:徐健順 陳琴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72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內優秀的吟誦教材,標註吟誦符號,並從吟誦角度賞讀詩文、撰寫聲韻分析,由全國優秀語文教師與吟誦專家共同編寫。由國內優秀的吟誦名家錄製最專業、最權威、最動聽的吟誦音頻。不僅適合小學生使用,對於初高中學生以及成人同樣適用。
圖書全面涵蓋新課標規定內容,選篇為學生必備古詩詞——選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基本涵蓋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課標《國小必備古詩80首》和《國小必備古詩70首》中的所有詩詞,符合初學階段古詩詞教學要求。
初、中、高三冊,分別對應吟誦學習的低、中、高年級,是國內眾多吟誦教學推薦用書、教師課堂推薦用書。
大字注音,詩詞精講,吟誦練習,吟誦欣賞,並由吟誦專家按文讀、入聲的要求逐一正音,全方位提升古詩詞學習水平
著名古典文化學者、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葉嘉瑩擔任顧問
傑出語言文字學家、中華吟誦學會首席專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擔任顧問
當代著名翻譯家、常州吟誦調代表屠岸專業推薦
圖書全面涵蓋新課標規定內容,選篇為學生必備古詩詞——選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基本涵蓋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都是課標《國小必備古詩80首》和《國小必備古詩70首》中的所有詩詞,符合初學階段古詩詞教學要求。
初、中、高三冊,分別對應吟誦學習的低、中、高年級,是國內眾多吟誦教學推薦用書、教師課堂推薦用書。
大字注音,詩詞精講,吟誦練習,吟誦欣賞,並由吟誦專家按文讀、入聲的要求逐一正音,全方位提升古詩詞學習水平
著名古典文化學者、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葉嘉瑩擔任顧問
傑出語言文字學家、中華吟誦學會首席專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擔任顧問
當代著名翻譯家、常州吟誦調代表屠岸專業推薦
作者簡介
徐健順,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近年來熱情投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搶救、恢復和開展之中。發起成立中華吟誦學會,致力於搶救吟誦傳統的工作。多次受央視之邀,先後在清明和端午傳統文化紀念節目中吟誦經典篇章。
吟誦專家,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教師,“素讀”經典的推動者。十餘年致力於國小語文“素讀”經典的探索。
吟誦專家,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教師,“素讀”經典的推動者。十餘年致力於國小語文“素讀”經典的探索。
媒體推薦
兒童古詩吟誦教材;標註吟誦符號;從吟誦角度賞讀詩文;撰寫吟誦建議。——人民日報
圖書目錄
五言絕句
風【唐】李嶠
渡漢江【唐】宋之問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鳥鳴澗【唐】王維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秋浦歌(其十五)【唐】李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絕句(其一)【唐】杜甫
塞下曲【唐】盧綸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池上【唐】白居易
梅花【宋】王安石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七言絕句
詠柳【唐】賀知章
回鄉偶書(其一)【唐】賀知章
涼州詞【唐】王之渙
出塞【唐】王昌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贈汪倫【唐】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望天門山【唐】李白
別董大【唐】高適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唐】杜甫
絕句【唐】杜甫
竹枝詞【唐】劉禹錫
烏衣巷【唐】劉禹錫
山行【唐】杜牡
清明【唐】杜牡
蜂【唐】羅隱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春宵【宋】蘇軾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宋】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宋】范成大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小池【宋】楊萬里
春日【宋】朱熹
鄉村四月【宋】翁卷
約客【宋】趙師秀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畫雞【明】唐寅
古體絕句
詠鵝【唐】駱賓王
春曉【唐】孟浩然
鹿柴【唐】王維
竹里館【唐】王維
憫農(其一)【唐】李紳
憫農(其二)【唐】李紳
江雪【唐】柳宗元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樂遊原【唐】李商隱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所見【清】袁枚
樂府
江南【漢】
敕勒歌【北朝】
靜夜思【唐】李白
四言詩
擊壤歌【上古】
歌行
登幽州台歌【唐】陳子昂
韻文
聲律啟蒙一東
聲律啟蒙五歌
三字經(節選)一
三字經(節選)二
三字經(節選)三
三字經(節選)四
附錄
關於吟誦
風【唐】李嶠
渡漢江【唐】宋之問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鳥鳴澗【唐】王維
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秋浦歌(其十五)【唐】李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絕句(其一)【唐】杜甫
塞下曲【唐】盧綸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池上【唐】白居易
梅花【宋】王安石
夏日絕句【宋】李清照
七言絕句
詠柳【唐】賀知章
回鄉偶書(其一)【唐】賀知章
涼州詞【唐】王之渙
出塞【唐】王昌齡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贈汪倫【唐】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望天門山【唐】李白
別董大【唐】高適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其六)【唐】杜甫
絕句【唐】杜甫
竹枝詞【唐】劉禹錫
烏衣巷【唐】劉禹錫
山行【唐】杜牡
清明【唐】杜牡
蜂【唐】羅隱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春宵【宋】蘇軾
四時田園雜興(其一)【宋】范成大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宋】范成大
宿新市徐公店【宋】楊萬里
小池【宋】楊萬里
春日【宋】朱熹
鄉村四月【宋】翁卷
約客【宋】趙師秀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畫雞【明】唐寅
古體絕句
詠鵝【唐】駱賓王
春曉【唐】孟浩然
鹿柴【唐】王維
竹里館【唐】王維
憫農(其一)【唐】李紳
憫農(其二)【唐】李紳
江雪【唐】柳宗元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樂遊原【唐】李商隱
江上漁者【宋】范仲淹
所見【清】袁枚
樂府
江南【漢】
敕勒歌【北朝】
靜夜思【唐】李白
四言詩
擊壤歌【上古】
歌行
登幽州台歌【唐】陳子昂
韻文
聲律啟蒙一東
聲律啟蒙五歌
三字經(節選)一
三字經(節選)二
三字經(節選)三
三字經(節選)四
附錄
關於吟誦
序言
序言
葉嘉瑩
為小學生們編選一套古詩文的讀本,而且教給他們怎樣去吟誦,一直是我多年來常存心中的一個願望。我抱有這個願望,還不僅是為了保存中國經典文學作品的寶貴傳統,更是想借著教導小朋友們吟誦的訓練,來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我深信孩子們如果能在童幼年時代就學會了吟誦,不僅能使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對社會和人類都更為關懷的人,而且能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富於聯想和直觀的能力。這也是我為何會在自己身處大洋彼岸、諸事繁雜的情況下,仍然接受“親近母語”與中華吟誦學會之命,為國內第一套國小吟誦教材———《我愛吟誦》的即將出版寫幾句話的緣故。
我以為吟誦之目的不是為了吟給別人聽,而是為了使自己的心靈與作品中詩人的心靈能借著吟誦的聲音達到一種更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應。因此,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著吟誦之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密切結合在一起的。想要真正重振中國吟誦之傳統,私意以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諸實踐,也就是從童幼年開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誘導孩子們養成吟誦的愛好和習慣。因為童幼年之時的記憶力好,而且直感力強。也許有人以為學習古詩文是要通過講解說明,使孩子們理解了古詩文的內容意義,然後才能教他們吟誦的。可是幼小的孩子們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們的思想和感情呢? 其實這種顧慮乃是不必要的,因為有時候孩子們不需要理解就能學習。著名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在一篇題為《談談我的讀書經驗》的訪談錄中,就曾提出一種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謂“滲透性”的學習法。他說:“滲透性學習方
法就是在學習的時候對學習的內容還不太清楚,但就在這不太清楚的過程中,已經一點一滴地學到了許多東西。”並且還說:“這種在還不完全懂的情況下,以體會的方法進行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我認為楊先生這段話說得極好,因為一般而言,教育和學習大概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偏重於智性的知識的灌輸,另一種則是偏重於感性的直覺的感化。前一種教育方式,學習
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之知識,而後一種教育方式,學習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對其心靈與品格發生莫大的影響。教孩子們吟誦,正是屬於後一種教育的一種最為簡單易行而效果卻極大的,極值重視的教育方式,這種滲透性的教育,是挽救單純的知識灌輸之教育缺失的一個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
吟誦是口耳相傳的一種藝術,最好的學習方式應該就是聆聽別人的吟誦。值得注意的是,《我愛吟誦》這套叢書不但附有文字版的“吟誦建議”,而且由中華吟誦學會組織多位吟誦專家進行了錄音、篩選和審定的工作,每篇作品都配選了不止一個吟誦錄音,更好地呈現了吟誦
應滲透著吟誦者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的特性。吟誦乃是一
種實踐的藝術,而不是可以從理性去學習的一種知識。
葉嘉瑩
為小學生們編選一套古詩文的讀本,而且教給他們怎樣去吟誦,一直是我多年來常存心中的一個願望。我抱有這個願望,還不僅是為了保存中國經典文學作品的寶貴傳統,更是想借著教導小朋友們吟誦的訓練,來培養和提高孩子們的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我深信孩子們如果能在童幼年時代就學會了吟誦,不僅能使他們長大後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對社會和人類都更為關懷的人,而且能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富於聯想和直觀的能力。這也是我為何會在自己身處大洋彼岸、諸事繁雜的情況下,仍然接受“親近母語”與中華吟誦學會之命,為國內第一套國小吟誦教材———《我愛吟誦》的即將出版寫幾句話的緣故。
我以為吟誦之目的不是為了吟給別人聽,而是為了使自己的心靈與作品中詩人的心靈能借著吟誦的聲音達到一種更為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應。因此,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著吟誦之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密切結合在一起的。想要真正重振中國吟誦之傳統,私意以為最好的方法就是付諸實踐,也就是從童幼年開始就以吟唱的方式誘導孩子們養成吟誦的愛好和習慣。因為童幼年之時的記憶力好,而且直感力強。也許有人以為學習古詩文是要通過講解說明,使孩子們理解了古詩文的內容意義,然後才能教他們吟誦的。可是幼小的孩子們怎么能完全理解古代那些作家們的思想和感情呢? 其實這種顧慮乃是不必要的,因為有時候孩子們不需要理解就能學習。著名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在一篇題為《談談我的讀書經驗》的訪談錄中,就曾提出一種不必先求理解的所謂“滲透性”的學習法。他說:“滲透性學習方
法就是在學習的時候對學習的內容還不太清楚,但就在這不太清楚的過程中,已經一點一滴地學到了許多東西。”並且還說:“這種在還不完全懂的情況下,以體會的方法進行學習,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我認為楊先生這段話說得極好,因為一般而言,教育和學習大概可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偏重於智性的知識的灌輸,另一種則是偏重於感性的直覺的感化。前一種教育方式,學習
者之所得往往只是一些身外之知識,而後一種教育方式,學習者之所得往往可以對其心靈與品格發生莫大的影響。教孩子們吟誦,正是屬於後一種教育的一種最為簡單易行而效果卻極大的,極值重視的教育方式,這種滲透性的教育,是挽救單純的知識灌輸之教育缺失的一個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
吟誦是口耳相傳的一種藝術,最好的學習方式應該就是聆聽別人的吟誦。值得注意的是,《我愛吟誦》這套叢書不但附有文字版的“吟誦建議”,而且由中華吟誦學會組織多位吟誦專家進行了錄音、篩選和審定的工作,每篇作品都配選了不止一個吟誦錄音,更好地呈現了吟誦
應滲透著吟誦者自己對作品的理解的特性。吟誦乃是一
種實踐的藝術,而不是可以從理性去學習的一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