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神經亞型梅毒螺旋體在神經梅毒發生中的作用機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楊天賜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親神經亞型梅毒螺旋體在神經梅毒發生中的作用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楊天賜
- 依託單位:廈門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神經梅毒發病機制未明,其研究集中在宿主的免疫應答反應上,而忽視梅毒螺旋體(Tp)遺傳背景。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別Tp可能與神經梅毒發病有關,我們前期研究也發現神經梅毒患者腦脊液來源的Tp比急性梅毒患者硬下疳來源的Tp更能抵抗吞噬細胞的清除。推測存在親神經亞型Tp,並且相當數量神經梅毒的發生由其介導。本項目從Tp基因分型入手,尋找我國親神經亞型Tp信息,採用全基因序列分析和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其差異基因和蛋白質;研究親神經Tp關鍵蛋白介導免疫細胞活化、增殖和凋亡,促進巨噬細胞吞噬作用,誘導免疫細胞表達前炎症細胞因子,探索關鍵蛋白在細胞免疫失衡和免疫抑制中的作用;並通過動物模型,研究該亞型Tp及其關鍵蛋白介導宿主免疫功能變化和結局,揭示親神經亞型Tp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逃逸免疫清除,發展為神經梅毒的作用機制。從全新角度闡明神經梅毒的發病和損傷機制等當前神經梅毒研究的難點和盲區,有望產生重要突破。
結題摘要
研究背景: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的梅毒患者中有 25 %-40% 將發展為神經梅毒。至今對梅毒螺旋體感染中樞神經系統後,發生自然消退和產生嚴重神經系統性損傷的機制一無所知。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型別梅毒螺旋體可能與神經梅毒發病有關。 研究方法:我們採用CDC subtype/Tp0548 sequencetype 分型系統,檢測神經梅毒的分型,並與非神經梅毒比較,尋找親神經亞型梅毒螺旋體信息。採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篩查差異蛋白質。進一步研究差異蛋白在神經梅毒免疫中的作用。 研究結果:我們採用63例臨床可疑神經梅毒患者的腦脊液接種紐西蘭兔睪丸,神經梅毒腦脊液的接種陽性率為2.78%(1/36),非神經梅毒腦脊液的接種陽性率為3.70%(1/27),獲得2株梅毒野生株基因型分別為14d/f 和14a/f。採用密度梯度離心法收集梅毒螺旋體,提取膜蛋白進行差異蛋白分析。套用所獲得的差異蛋白進行體外細胞實驗,發現神經梅毒差異蛋白能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導致螺旋體逃逸了巨噬細胞的吞噬。而後續的動物實驗也發現神經梅毒組的外周血淋巴細胞的CD3+CD8+ 淋巴細胞的高於對照組(χ2 =4.427, P = 0.035),而NK細胞的低於對照組。(χ2 =13.226, P = 0.000),存在免疫抑制。 研究結論:存在神經梅毒基因亞型,神經梅毒基因亞型和非神經梅毒基因亞型在體外免疫吞噬和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的影響不同,為後續神經梅毒免疫抑制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實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