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教育叢書:陪孩子讀一年級》從分析一年級孩子與學齡前孩子身、心各方面發展的不同之處入手,細緻地為家長們提供較學前篇迥異而更為豐富的實例與教育方法。與家長們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並以富有經驗的教師的視角,為家長們分析如何面對孩子們在校園內遇到的各類學習或是處事上的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親師教育叢書:陪孩子讀一年級
- 作者:楊筱艷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7月1日
- 頁數:16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510114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親師教育叢書:陪孩子讀一年級》維持著分享的觀點與謙虛的敘事態度,為廣大一年級孩子的家長提供育子問題的幫助。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幼小銜接
第一節幼小過渡期的特點
一、要不要讓孩子早一年入學
二、幼稚園與國小在日常作息上的區別
三、學習內容及要求上的區別
四、學習方式上的區別
五、師生關係的變化
六、怎樣跟一年級的學生說話
七、對自理能力的新要求
八、學習用具的選擇
九、幼小過渡期知識的準備
第二節為孩子選取適合的學習方法
一、如何引導孩子說話
二、怎么教孩子讀詩
三、如何教孩子識字
四、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五、如何讓孩子對英語多一點興趣
第二部分一年級習慣的養成與訓練
第一節別讓孩子成為電子產品的小俘虜
一、引導孩子看電視
二、別讓孩子成為遊戲兒童
三、正人先正己
四、讓孩子了解科技的發展
第二節必要的能力培養
一、給孩子自己想要的
二、孩子在課堂的不同表現及針對性建議
三、讓孩子懂得天道酬勤
四、權威與教育
五、賞識與懲罰
六、身體第一位
七、災難時的自救知識
第三部分豆丁們的學校生活
第一節學習上的問題
一、什麼也代替不了學校教育
二、向四十分鐘要效益
三、有關作業的幾個問題
四、注重讀書的細節
五、如何輔導一年級孩子英語
六、如何幫助孩子適應考試
七、跟爸爸媽媽們說一說教輔用書
八、感統失調的孩子們
九、合理規劃,為孩子減壓
十、試一試夥伴學習
第二節學校生活中的問題
一、兩件重要的事
二、遇到師德不好的老師如何處理溝通
三、孩子在班級里受人欺負怎么辦
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五、接受失敗和挫折
六、讓孩子有一些人文情懷
作者簡介
楊筱艷,南京市某國小教師。南京市國小英語學科帶頭人,南京市首屆優秀青年教師稱號獲得者。曾獲全國英語會課優秀獎。業餘從事文學創作,廣受讀者歡迎。根據她創作的一部都市題材小說改編的電影已經開拍,另一部也正在物色演員。《綠綠的小螞蚱》取材當下真實的國小校園生活,描寫了近距離觀察來的一群最鮮活的人,語言簡潔,故事幽默,節奏明快,視角獨特,在校園小說中獨樹一幟
序言
每天晚上,從6點半到9點半,我會與兒子一起學習,他寫作業,我看書。然後,我會按老師的要求幫他複習,背書啦,背單詞啦,默寫啦……如果第二天有考試,那我還得幫他複習。而在我們家樓上,也有一位女士與我做著同樣的事,在天氣睛暖的日子裡,開著窗,我能聽到她檢查孩子背書或是跟孩子說話的聲音,偶爾,那聲音也包含著怒氣。想必,她也可以聽到我的聲音。我們彼此沒有說過話,甚至很少能碰上,但是,我熟悉她的聲音,就像她一定也熟悉我的聲音,我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疏離地熟悉著。
那種方式用一句大俗話說就是:望子成龍。
每晚我寫作累了的時候,會趴在陽台上看遠遠近近的那些樓,那樓里一扇一扇窗里的燈。我會想,那每一個視窗里,可能都有著這樣的聲音,一聲一聲地重複著“望子成龍”這四個字。
中國的父母,大約是世上最辛苦、最操勞、最嘔心瀝血的父母。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我們便開始想像著他們的未來,他們的前途。古老的“抓周儀式”在當今,可能混合了更多的娛樂成分,但是,在我們的記憶中,當孩子的小手伸向擺在他們面前的各種具有象徵意義的物件時,我們的心裡是不是還是曾有過一絲期盼與莫名的緊張呢?
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中國父母的心中,重如泰山。
我已經從教多年,我的心底里,一直藏有一個資料夾,在裡面,我收藏了多年以來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還有大量的可作為佐證的個案。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像所有的初為父母的人一樣,雄心勃勃,將兒子當成一塊待開墾的土地,進行著各種教育實驗,有的似乎有一些成效,有的則以失敗告終。這樣的經歷,又在我的資料夾里添加了無數的新篇章。
我心裡的這個資料夾越來越厚重,越來越翔實,但同時,它也是散亂的,我很想有一個機會將之整理並表述出來。感謝南京大學出版社給了我這樣的一個機會。
但當我真正下筆寫的時候,卻又感到千頭萬緒,不知從何入手。
於是我問自己,如果我是這套教育書籍的讀者,我最希望從書中看到什麼,最不想在書中看到什麼呢?
首先,我不想看到一些高深的、專業性過強的理論。我想看到一些可實際操作的方法以及對這些方法的反思。
其次,我不希望作者以一種需要我仰視的姿態,指導我如何教育孩子。我想看到平實的講述、客觀的建議,如果作者本人也對某一種教育方式或方法拿捏不準或是有疑問,我希望他能在書中告訴我,與我分享他的迷惑。
第三,我想在書中看到,那些在我孩子身上發生的問題、存在的毛病,在別的孩子身上也發生著、存在著。我需要知道,我並不是孤獨地面對著孩子成長中的這些問題,不是孤獨地承受著那些成長之痛、養育之傷。我需要得到一種安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任何孩子,都有前進與上升的空間。
第四,我想在讀這套書的時候,能夠越讀內心越平靜。我想聽到作者告訴我,人生並非一場短跑,並不需要從起跑線上便繃緊了神經,唯恐一敗塗地。我想聽到作者用實例,當然也用一定的理論,告訴我,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只要堅持跑到終點,任何人都是自己的冠軍。
這樣一思考,我便有了一些頭緒,知道該以什麼樣的角度去寫,也知道該在書里寫些什麼了。
在寫這套書時,我採用的是教師與母親的雙重視角,所以,我將這套書命名為《親師教育叢書》。為何會選取這樣的雙重視角呢?因為我考慮到,單從教師的角度可能略有生硬,而且,教師面對的畢竟是學生的群體,即使做個案研究時,我們依然會去考量個案中隱藏著的普遍性。所以,單以教師的角度,不夠有針對性。而單純以母親的角度,我覺得又不夠客觀。因為在自己孩子身上成功的做法,並非放之四海皆準,並非一定具有普及的價值。
在這套書里,我寫了大量的操作性強的教育方法,我儘可能將方法寫得詳細、寫得有針對性。比如,如何教學齡前的孩子識字;如何幫孩子建立軼序意識;如何讓孩子“坐得住”;如何幫即將升一年級的孩子做入學前的準備,包括知識的準備、心理的準備和物質上的準備;如何讓孩子對閱讀更有興趣,如何為他們選擇閱讀書目;如何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保護它;如何引導一年級的孩子了解考試是怎么回事,如何面對考試;我從教師的角度,告訴讀者們四年級的孩子在學業上會面臨哪些變化,該如何幫助他們應對這些變化;如何指導四年級的孩子寫作文;如何引導孩子做好考前複習;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和鞏固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
在這套書中,我試圖以一個教師和母親的雙重身份,與讀者們分享我在教學、育子方面的得與失,功與過。我會提出建議,供讀者朋友們選擇。我會寫到一些親身經歷的失敗,因為我相信,沒有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是萬能的,是完美的,我告訴你我的失敗,或許你在使用這種方法時就會有所改進。也許我用過的一些方法,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並不適合我的孩子和學生,但說不定對你的孩子卻是適用的。我還會寫到自己的一些困惑,就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家或是最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也會有困惑的,我想與讀者們分享,如何去面對這些困惑,戰勝它們,或是忽略它們。
在這套書中,我給出了大量的案例,這些案例都來自於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我自己的育子經歷,當然,都用了化名。也許你會在這些案例中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案例中孩子的問題可能也在你孩子身上出現過。在每一個案例下,我試圖去進行一些分析,提出一些建議,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方法。
在這套書里,我主要與讀者們分享這樣幾大觀點:
第一:慢教育觀點
這十幾年以來就好像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推動著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快一點再快一點,讓孩子多學一些,讓孩子在最年幼的時候掌握儘可能多的知識,學會儘可能多的技能,這樣就能讓他們在今後的社會競爭中多一分勝算。我在這本書里則想與家長們分享一個慢教育的觀點。我們在教育上的腳步,邁得太大了,我們走得太快了。我們不妨以平和的心態,等一等我們的孩子。等待他們心智的成長,等待他們自我的覺醒,等待他們以一種慢而快樂的方式享受他們的童年。世上沒有任何事物或是任何人比我們的孩子更值得我們等待。
第二:輔學的觀點
我們提倡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這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別忘了,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與自律精神還未發展完全,他們是需要我們做家長的督促與鼓勵的。對孩子放手是必然的,誰也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但要想達到“放手”這樣的一個終極目標,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家長不妨“先抓後放”,在他們的自控自律能力尚不能完全支撐他們的求學與做人時,在他們的身邊,為他們提供幫助與指導。
第三:關鍵期觀點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意識到了,國小四年級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孩子們所要面對的學習內容會有比較大的變化,相應的,他們的學習方式也必須有所變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性格與心理上的變化也是巨大的,有的時候,我們意識到了,卻沒有找到適當的方式幫助他們應對變化。這個年齡段,必須要讓孩子養成一些固定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最終會成為孩子的學力,會讓他們享用終身。所謂關鍵期之所以關鍵正是因為它的不可復得,一旦錯過,今後我們的育子之路會走得比較難,而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也會舉步維艱。
第四:品質重於成績的觀點
沒有家長不希望孩子成績優異,成績對於孩子重要嗎?某種程度上說,是的,作為教師,作為母親,我承認這一點。可是成績並沒有重要到超越品質的地步。育子並非只育其身體,只重其成績,更重要的是正其氣,端其行。相信書中的這個觀點是最容易為讀者朋友們所接受的。
第五:自我完善的觀點
孩子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是我們生命里最重要的部分,但他們也並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父母也應有自己的生活,有甘願為之努力的工作,有自己的愛好,有親密投緣的朋友,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這樣的父母,心胸會更開闊,個性也相對樂觀。這樣的頭腦與個性,對孩子會有良性的影響。而一味地將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養育上,往往會失去了自我。人一旦沒有了自我,便會在自己為之付出最多的那個人或那件事物上尋求心理的平衡,如果求而不得,或是所得不足,便會陷入委屈、痛苦、暴怒甚至絕望的境地。所以,別忘了在育子的過程中保持自我,完善自我。給孩子一雙翅膀,我們自己也要飛翔。
當我在寫這篇序言時,樓上的聲音依舊傳來,我很喜歡這種交流,讓我覺得自己並不是孤單地行進在艱難但又充滿了希望的教育之路上。
樓上樓下,書里書外,都是一場溫暖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