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

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

《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收集了兩百多篇《雜文月刊》讀後感,皆出自學生之手,雖文筆稚嫩,語言澀滯,但思想新銳,視角獨到,辨事說理嚴謹透徹,剖析問題入木三分,體現了大學生獨有的風範,也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基本介紹

  • 書名: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6頁
  • 開本:16
  • 品牌: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作者:尹邦滿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4330201, 97875643302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主要匯集了重慶郵電學院移通學院的學生閱讀雜文後的讀後感,這對鼓勵在校大學生關注社會,開闊視野,培養和提高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都大有益處。《視角·感悟:一本雜誌和一所大學的追求》的多數文章是讀《雜文月刊》的讀後感,就內容而言,“讀後感”多談社會人生。

圖書目錄

從德國的焚書紀念日想到的……——讀《德國有這么個紀念日》有感
“雷鋒”哭了
讀《農民工何時不再流浪於落腳的城市》有感
讀《得理也讓人》有感
讀《“結果主義”值得深思》有感
讀《向醜女致敬》有感
以史為鑑——讀《德國有這么個紀念日》有感
用思考打破膽怯的沉默
讀《大學變小了》有感
讀《細小的善》有感
讀《中國年輕人被庸常的生活綁架了》有感
讀《唯善人能受盡言》有感
也談大學為什麼變“小”了
讀《穿越之大幸大不幸》有感
也談農民工何時不再流浪於落腳的城市
請給我,我想要的——讀《第十個書包》有感
讀《就怕認真》有感
讀《微博孤獨症》有感
讀《同病相憐》有感
讀《日記》有感
讀《第十個書包》有感
讀《雷鋒“哭了”》有感
讀《微博孤獨症》有感
讀《因人而異的是非觀》有感
冷漠
讀《愛面子的中國人》有感
讀《得饒人處且饒人》有感
讀《這種愛》有感
別讓心中的大學變“小”——讀《大學變小了》有感
“瘦肉精”揭示的社會病因
讀《小心眼是怎樣練成的》有感
讀《念念不忘的“失敗”》有感
讀《回望民國知識分子之夢》有感
讀《偉大是熬出來的》有感
時間打磨出來的偉大
人生若只如初見
讀《賈也先生》有感
讀《如果秦朝延續一百年》有感
讀《讓每個孩子真正享受童年》有感
讀《“官上代”的示範效應》有感
心中的張居正
讀《血玲瓏》有感
讀《小王子》有感
知足者常樂
讀《我喜歡的和他們不一樣》有感
讀《“搶”緣何成了生存之道》有感
讀《其實誰都不容易》有感
淺談
人性中有一種惡叫嫉妒
讀《人人都容易犯的毛病》心得
讀《講真話有多難》有感
“醜女”不醜——讀《向醜女致敬》有感
讀《一根繩子管住人》有感
今天我們是子女,明天也會是父母——讀《日記》有感
誠信
籠子裡的“自由”
讀《細小的善》有感
中國人不快樂
態度決定高度
小榕樹
讀《周雲蓬語錄》有感
讀《結果主義》有感
關於“沉默是金”——讀《房間裡的大象》有感
誰讓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瘋子狂想
讀《中國年輕被庸常的生活綁架了》有感
現實
農民工
那是金錢買不到的奢侈品
讀《中國缺什麼》有感
讀《白晝有限,黑夜無邊》有感
淺談中國教育的得與失
讀《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有感
心窗
讀《最大的智慧是捨得》有感
讀《春晨的霧》有感
讀《歷史中的三類人》有感
讀《中國缺什麼》有感
當利益關乎自身
誰在泯滅我們的良知
生命的力量在於不順從
讀《欣賞的力量》有感
眾里尋他驀然回首
讀《房間裡的大象》有感
讀《飄》有感
遠山·思緒
讀《一個被特殊利益集團綁架了的王朝》有感
讀《燈下散思》有感
讀《當下流行“過度病”》有感
讀《從細小的善》有感
讀《向日常生活致敬》有感
讀《農民工何時不再流浪於落腳的城市》有感
讀《秦滅六國是野蠻還是戰勝》有感
楊先生,你好
讀《廉政撲克》有感
害怕輪到自己
農民工,城市不可缺少的創造者
讀《趙鵬之死》有感
讀《中國年輕人被庸常的生活綁架了》有感
讀《人類的集體變質》有感
讀《唯善人能受言》有感
隨筆
讀《大學變小了》有感
籠子裡的教育
美麗等待
講孝心,踐孝行
魯迅精神,關注人生
讀“梯子,按老師的思路放”
談中國民生問題
一米陽光
讀《生命不轉彎》有感
最好的年代,最壞的年代——讀《文化腐敗不只是文化界的腐敗》
讀《離惡魔遠一點》有感
讀《稱謂的改變》有感
讀《理想社會應該是所有人愛所有人》有感
讀《從8歲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說起》有感
讀《失敗》有感
命運
枉法的背後是失控的權利
讀《道德不是萬能的》有感
讀《教育失去了什麼》有感
讀《張三李四如是說》有感
讀《偉大是熬出來的》有感
讀《生命的價值》有感
讀雜文二則有感
讀《假如賈伯斯生在中國》有感
丟失的腳步
中國農民
穿越古今談腐敗
教育的共性與個性
手裡究竟有多少麵包——讀《我們不知道有多窮》有感
讀《“挨罵”才能“治病”》有感
讀雜文幾則
聽“為五斗米折腰”有感
讀雜文幾則有感
話說“說話”
讀《國人的乾爹情結》有感
讀《我的故鄉》有感
讀《炫富罪》有感
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感
如何選擇
論當下舞弊與古代舞弊——讀《焚卷與舞弊》有感
讀《父親的信》有感
學學孫悟空
我為什麼而活著
從孩子徒步回家說起
讀《官車號牌的秘密》有感
讀《敬重土地》有感
讀《是什麼催生人性之惡》有感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讀《理想社會應該是所有人愛所有人》有感
論思齊於前賢
讀《從8歲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說起》有感
從《爸爸去哪兒》談爸爸難當
簡單為慧
往南向北
喂,向日葵
礫石堆里的野蘑菇
致青春
學會了寂寞
孤島
遍地秋光
出發吧,趁活著
江南水賦
忽而今夏
花雕
或是斷開塵埃,期期艾艾
滿庭芳
南鄉子
玫瑰花的葬禮
青春——別樣的繁華
人生若只如初見
山城的霧,山城的雲
生命的取向
歲月仍在,靜默安好
逾越自己的牆
未來屬於勇敢的人
我曾經遙遠的那些年
我和重慶有個約定
我是一個送外賣的
戲子
用一生換君三年
緣之痛
再見了,那個男孩
擇在雨夜回家
最美
讀《念念不忘的失敗》有感
讀《從8歲半的孩子徒步700公里說起》有感
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想家的燕子
改變不了的事情,可以改變心態——讀《其實誰都不容易》有感
讀《生命不轉彎》有感
讀《那些我確認和信守的》有感
讀《順應官意》有感
讀《理想社會應該是所有人愛所有人》有感
讀《讀紅樓說世相》有感
遠離暴力,擁抱和諧
讀《野蠻是野蠻人的通行證》有感
讀《桃花心木》有感
後記

後記

本書由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主編,系“文化移通叢書”之一。本書所收錄的200餘篇文章均為學生閱讀《雜文月刊》之後的所感所悟,雖文筆稚嫩,語言澀滯,但見解新穎,視角獨到,體現了大學生獨有的風範,奏響了時代的最強音。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批判性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董事長彭鴻斌博士的倡導下,訂閱了由河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一本有良知,講真話的雜誌”——《雜文月刊》,供學生傳閱和交流。該雜誌“整體格調都是人們最關心和最需思考的熱門話題,寫近不是浮皮潦草,逞一時之勇;寫遠不是坐而論道,滿紙清淡;都是實實在在話,一顆真真切切的心。尖銳、潑辣、幽默,乃其獨特風格;可讀、可信、可親,因而雅俗共賞”。
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以班級為單位每月進行《雜文月刊》讀書交流分享會,就雜文寫作、閱讀心得、時事熱點等方面開展心得交流和見解分享。學生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鑑賞水平、認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思維能力與批判精神。此項讀書分享活動經過長期的舉辦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文化移通”繼“名家大講壇”、“名師課堂”的重要補充;也與學院大力推行的競技體育、志願者服務、社團活動、藝術修養與實踐的“英才教育”相得益彰,旨在通過多元一體的模式培養一個“完滿的人”。
本書的出版得益於董事長彭鴻斌博士的大力倡導與督促。學院團委李文豹書記、招生處王永周處長、王楹梁老師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幫助。輔導員李思維、楊寬、王思穎、楊凱、廖陽、馬莉、向艷平、孫佳婧、趙曉雨、付金梅、陳飛等老師在文章的指導方面也費盡心力。學生編委黃萬軍、李書望、王銘楷等同學為文章的收集和篩選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此外,本書的出版也得到《雜文月刊》編輯部的大力支持並為之作序。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併致謝!
“頭腦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種”,大學的責任就是用思想的火花點燃可以釋放無限能量的火種,讓學生在思想的引領下自由地燃燒,不斷地蔓延。出此書,只為鼓勵學生多讀多思,讓思想之花匯成火焰,照亮成長的道路,點綴時代的星空。
編者
2013年12月

序言

讀寫雜文的好處
《雜文月刊》編輯部
讀一家雜誌,專門出版一本讀後感的書,在出版史上也是件稀罕事。很榮幸,《雜文月刊》就在這稀罕事裡充當一個“被讀”的角色,但這件事的主角,毫無疑問應當屬於書的作者,屬於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的200多位同學。
當我們得知重慶這所大學有一群年輕人,在被網路攪得天翻地覆信息紛飛的今天,特別是校園外部環境又充滿欲望、誘惑與浮躁,襲擾連連的情況下,能夠靜下心來讀幾篇雜文,很為他們感到高興。從這200多篇讀後感中可以看到和辨識出,許多同學不僅經常讀,而且讀進去了,與自己的思考連結起來,讓見解有了一定程度的升華。對於教學來說,這可能只是被視作一種寫作的基礎練習式的提高,但從一個人的成長角度講,可以肯定,它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雜文有益於在校學生(包括社會上的許多人)思辨能力的提高早已成為一種定論。學生作文中膚淺寡淡、乾癟蒼白、紊亂無序等等這些常見病,都可被雜文擅長的深刻剖析、形象評說、嚴謹論證所療治。不是說讀雜文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萬能靈藥,只要用了它就如馬良神筆在手,千古華章一揮而就不足掛齒,但它的確是味好藥,它的發散性思維,它的多樣化形式表達手段,往往能產生醍醐灌頂、頓然醒悟之效,這是確鑿無疑的。對此,教育工作者已有許多很精準、很專業的論述,不再贅言,我們只想從另一個側面來談談大學生讀寫雜文的好處。
雜文是一扇洞悉社會人生,開闊視野的視窗。先說“視窗”。相對於過去的閉門辦學,對大學生而言,現在朝向校外的“視窗”其實是敞開的。但學生們畢竟身在校園,所見所聞有限。而雜文話題所議,所謂宇宙之大蒼蠅之微;材料所用,所謂古今中外市井閭巷,無不涵括其中,包容的信息,若清流之不竭,若湖海之浩瀚,不論你豪飲還是只舀一瓢,取捨自便。應該說,現代雜文是所有文體中包容信息量最大的一種文體。有這樣一扇視窗為你開著,你的視野自然會開闊起來,知識結構也隨之向立體化發展變化。再說“洞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可是識得社會人生的“真面目”,並非光憑所見所聞多了就功成於自然。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年紀一大把了,所見所聞不可謂不多,卻仍無見識可言,眾是我是,眾非我非。那么,身處同一個社會環境,為何別人能看清“廬山真面目”而你不能?缺的其實就是這兩個字:洞悉。有了洞悉的本領,就能夠透過重重迷霧,看清事物的“真面目”,抓住本質。雜文中多角度地、特別是以獨立精神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與真相、真理的追求出於同一路徑,多多讀寫雜文,有助於完善你的思維方式,能夠培養和提高你洞察世事的能力。尤其在“眾人皆醉”之時,用練就的“洞悉”本領,發一番“獨醒”之見,是何等的可貴!
就一個“社會的人”這個標準來評判,客觀地說,大學生還處於“青澀”階段。青澀是人生躲不過的一道坎,沒什麼害羞的;值得害羞的是,人家不青澀了,你還青澀,過了青澀階段乃至生理年齡已至“不惑”,可肩膀上的腦袋還青澀得邦邦硬。所以對大學生而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個如何催促自己的思想早日熟化的問題。顯然,讀寫雜文是個不錯的選擇。雜文看上去很尖銳,有時措辭十分暴烈,有人就責怨它偏激,其實它是最講究辯證法的,無一字不拿捏,無一句不推敲。你鼓吹的見解,既要“想人之未想,說人之未說”,達到一箭穿心的效果,又要讓人信服,如無辯證法的支撐,四處透風,通身把柄,滿頭小辮,怎么可以?這樣說吧,現在偏激的雜文,你想在公開的媒體上發表出來都很難。一言以蔽之,雜文只會使人遠離偏激,脫離稚嫩,催促你儘快地脫澀變熟。
學生是社會改造未來的生力軍,通過讀寫雜文,接觸和關心一點社會和政治問題,對自身、對國家都是一種負責的態度。歷史進退,匹夫有責,具備高等文化素質的人,理應在促進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國家也只有讓高素質的人來參與改造,才可能變得更加美好。在校關注社會政治問題,走向社會後就省卻了一個心理過渡期,不會因為一腳邁入發生“喔,原來社會是這樣的”而無所措手足。也許有的人會說:我對政治不感興趣,不喜歡雜文,也用不著讀雜文。不喜歡雜文是個人的選擇,不能強求,但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態度,未必能堅守得住。很多時候,是政治在招惹你,逼得你去關心它。魯迅一開始也只想學醫,後來就被逼得去改造國民性了。同樣,當你走向社會後,你的權益、公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乃至經常性的侵犯,你的“不關心”恐怕就挺不住了。實際上,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它的前提之一就是需要不斷去糾錯,病去體才健嘛。
雜文展示的東西,有別於其他文體,它不會因為鮮花的嬌艷就連同鮮花上的害蟲也去讚美,一是一,二是二,這就是它的品格。老實說,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較真的勁兒。所幸,我們的雜文還夠堅強。它的堅強來自於心底無私的自信,代表了社會的良知。也因於此,我們非常欽佩校方及其團委,為雜文的普及所做的工作,營造了一個如此之好的小環境。如果這樣的小環境再多一點,我們相信,今後建設我們國家的正能量也會多一些,而現代雜文發展的希望也在年輕人的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