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懸崖實驗

視覺懸崖實驗

視覺懸崖實驗是沃克和吉布森(Walk & Gibson,1961)曾進行一項旨在研究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覺懸崖實驗
  • 提出者:沃克和吉布森
  • 套用學科發展心理學
  • 目的:測量兒童深度知覺
  • 適用人群:0-1歲嬰兒
實驗步驟,實驗結論,

實驗步驟

研究者製作了平坦的棋盤式的圖案,用不同的圖案構造以造成"視覺懸崖"的錯覺,並在圖案的上方覆蓋玻璃板。這樣,眼鏡看上去像懸崖一樣。實驗的主旨是考察嬰兒是否敢爬向具有懸崖特點的一側。
視覺懸崖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實驗結論

將2~3個月大的嬰兒腹部向下放在"視覺懸崖"的一邊,發現嬰兒的心跳速度會減慢,這說明他們體驗到了物體深度:當把六個月左右的嬰兒放在玻璃板上,讓其母親在另一邊招呼嬰兒時,發現嬰兒會毫不猶豫地爬過沒有深度錯覺的一邊,但卻不願意爬過看起來具有懸崖特點的一側,縱使母親在對面怎么叫也一樣。
約從六個多月開始,嬰兒就具有深度知覺。即使兩個月的嬰兒也對深度不同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如心率變化)。這說明嬰兒的深度知覺不太可能是後天經驗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