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器官在接收外界刺激候,由視覺中樞參與形成視覺感知反應和回饋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覺反饋
- 外文名:visual feedback
- 屬性:心理測量諮詢治療
簡介,實踐運用,視覺反饋和仿真的Internet機器人,視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
簡介
視覺反饋是將個體接收的視覺信息進行感知反應和認知回饋的階段。
人類在認識外部世界的過程中,80%的信息是通過視覺提供的。視覺系統與腦的許多高級功能密切相關,深入而系統地研究視覺通路及其信息加工,是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視覺的形成由視覺器官、視覺通路和多級視覺中樞參與,包括視覺信息反饋階段和視覺信息處理階段。視覺信息主要由作為感覺器官的眼產生,眼依靠折光成像機制與感受機制將視覺刺激轉換為視神經信號。視覺信息的處理包括感覺和知覺兩個部分,前者從視覺信息中獲取目標基本特徵,如顏色、明暗、方位等;後者是獲得視感覺信息所具有的深層意義的過程,它使得視覺主體能夠理解視覺刺激的內容,從而指導主體所採取的行動。
實踐運用
視覺反饋和仿真的Internet機器人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基於Internet的機器人遙操作因其廣泛的套用前景而成為研究的熱點,如何消除Internet引入的複雜時延對控制系統的影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現有研究在分析Internet兩點間時延規律的基礎上,設計並實現了一個基於視覺反饋和預測仿真的機器人遙作業系統(Telemanipulator.Tman),三維仿真伺服器模擬出操作現場,遠程用戶根據視覺反饋和本機的三維仿真及時做出控制決策;同時,為了消除時延可能導致的超調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採取遠程控制結合本地自主控制的模式,由本地伺服器完成最後的小區域內的精細操作。已有實驗結果表明仿真預測和控制模式切換有效地補償了時延,保證了控制系統的魯棒性和安全性。
視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的影響
探討基於鏡像神經元理論的視覺反饋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 of DailvLiving,ADL)的影響。研究者將61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31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採用常規康復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採用視覺反饋訓練,即在進行上肢運動功能訓練前,先仔細觀看即將訓練的動作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該動作的錄像,要求患者仔細觀看電視中所播放的上肢ADL動作視頻,告知患者在看完後盡最大努力模仿練習,所有錄像均由同一模特演示;兩組療程均為8周,每周治療6次,每次30min。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後分別採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上肢部分)(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評估上肢功能、Barthel指數(Barthel Index,BI)評估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評定患者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張力。結果發現,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評價指標評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FMA評分、BI評分、MAS評分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研究者發現,基於鏡像神經元理論的視覺反饋訓練能改善腦卒中早期偏癱患者的上肢運動功能、減輕痙攣,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