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界體驗

視界體驗

《視界體驗(和影視青年一起閱讀生命)》(作者盧志強、盧微微)以西部電視人的視角,散文化的筆觸集結、詮釋了作者從事電視工作三十多年的創研心路。對轉型中的當代電視文藝流變大處涉獵時代鏡像、小處聚焦現實觀察。遊走於兩極,以個人化的影視體驗、以視昕化的表述方式抒寫了生活的流程和藝術的探索。內容涉及電視節目的多種類型樣態,兼及相關的文化現象。既有創作理念也有操作技巧,都放在了“人”的作為中。 《視界體驗(和影視青年一起閱讀生命)》和初涉影視藝術的青年們真誠地交流,一同梳理影視藝術律動,啟發電視藝術創新,就如何做好電視節目進行了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 作者長期生活在西部欠發達地區,在創研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曾經無路、無助、無書。基於此,作者把自己的目光和感情轉向今天的後來人,也是一次對電視從業的景深延伸、人生的感恩和對生活的回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視界體驗
  • 外文名:Visual Experience -- Treasuring Life with Youths of This Visual-Media Generation
  • 作者:盧志強 盧微微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出版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 頁數:21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攝獵,互動——電視轉播的藝術活力》;《電視轉播說》;《凝聚攝製團隊》;《不斷釋放活力》;《只見內容影像》;《節目形態決定方式》;《電視晚會的傳播優勢》;《異質同構多元整合——當代思維下的電視文藝節目》;《形態建構》;《深入開掘》;《聯想發散》;《當代思維》……《視界體驗(和影視青年一起閱讀生命)》以西部電視人的視角,散文化的筆觸集結、詮釋了作者盧志強、盧微微從事電視工作三十多年的創研心路。

作者簡介

盧志強,1962年生。1984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現任職業該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創作院畫家。

作品多次在全國美展中獲獎。其中《繡紅旗》入選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並獲第四屆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一等獎,《百年冰心》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優秀獎,同年入選文化部主辦的九屆美展獲獎作品海外展並獲第三屆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三等獎,《別夢依稀》入選《毛澤東詩詞創意畫集》獲一等獎,《祖母》入選1998年全中國畫展,並獲銅獎,並參加1999年中日水墨交流展,《海韻》入選迎新世紀中國畫展,獲銅獎,《歲月如歌》入選中國畫三百家展覽,獲銅獎,《溝梁紀事》入選1998年中國美術金彩獎展覽,獲優秀獎,《微瀾》入選“迎澳門回歸中國畫展”獲優秀獎。
徽油畫家,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蘭州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講師。主要作品:素描《小提琴》2000年入選西安美術學院優秀素描作品展,油畫《家》2006年參加陝西省建黨55周年美術作品展,油畫《風景》2009年入選第十屆全國高校建築美術作品展,油畫《肖像NO.1》2011年榮獲全國九省市師範院校美術作品展優秀獎,油畫《綠色》參加798“千年時間”畫廊《回望的風景2013》展。

圖書目錄

以電視的名義(代序)
2000,用心靈穿越
2008,同一個夢想
初識影視
從感悟開始
由文字回歸影像
非線性思考
遭遇電視
生活這樣走過
透過鏡頭看世界
追蹤思想的藝術
連結1:紀錄片《常書鴻》
連結2:紀錄片《段文杰》
電視風雅頌
風雲想衣裳
雅二胡有情義
頌向勞動者鞠躬
賀歲片給電視人
半是無奈半是期待
鄉關何處是我家
春天,東部雨西部雪
蘭州,美麗還要可愛
定義視覺藝術
從現代設計想到
創意中國西部
集體補課的視覺藝術
創造音畫生活
緣分黃河石林
DV,自在的樂活
播音員的甘肅現象
感悟生活感念生命
人與空鏡頭
進入創作狀態
影視外景的美
動感汶川感動中國
藝術趨向音樂
花兒唱的是心裡話
吹一口靈氣給畫面
音樂讓電影歌唱
時尚名流未必卓越
生命需要沉靜
地獄變
兩次走到懸崖邊
終於找回了自己
把一件事做好
——電視人與電視節目的品格
卓越出經典
影響力產業
電視本體再探索
接地脈的資源
清唱大戲台
——電視戲曲欄目策劃
打造升級換代的欄目
讓戲曲與當下生活對接
走進秘境中的奇異花園
攝獵,互動
——電視轉播的藝術活力
電視轉播說
凝聚攝製團隊
不斷釋放活力
只見內容影像
節目形態決定方式
電視晚會的傳播優勢
異質同構多元整合
——當代思維下的電視文藝節目
形態建構
深入開掘
聯想發散
當代思維
連結1:原創音樂劇《大金川》
連結2:情景朗誦《陽光伴你遠行》
人類的電影
——作為傳播的影視藝術
電影的時代語境
另眼看電影
影視地圖
影視品賞與評析
連結1:《何去何從
——簡評電影》
連結2:《信仰的痕跡
——電影賞析》
情迷潘多拉夢入阿凡達
數字改變生活
刷新電影美學
第五維,人擇心理時空

文摘

甘肅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曾邀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永泗、周傳基和c,中國第一剪輯”傅正義先生來蘭州講學。在陪同的空隙里看片請教,劉教授沉吟良久.說:“這是典型的唯美學派”。從此,唯美一路成為歸屬認同,在創作實踐和理論探索互為表里的點點滴滴思考中,視聽守望便時刻“唯美”,從內蘊的“核,,里一次又一次地放射出美的能量來。電視也是講求匠藝的“手工活”,在工藝上我的方法是先期視覺化和先期聽覺化。具體做法,在拍片前先用電視連環畫和電視總譜來做視聽設計。這樣,就讓文學腳本的多義和不確定性,讓形象、場景、調度、拍法等複雜的視覺表達;讓對話、解說、動效、音樂等紛亂的聽覺示意都有了形態,而不再是在黑暗中摸索,混雜中碰運氣了。特別是典型形象、人文精神、哲理意蘊、結構設計、影像風格等這些較抽象的呈現也就有了圖錄有了譜系依據。即使是非敘事使用資料,也會把關鍵幀畫在總裝圖上,從一點去觀照全部。你先做在了暗中,最後的償還一定顯現在明處。
電視片《黃土魂》在拍攝前已經是手上的連環畫式的鏡頭草圖本。畫家蔣志鑫來自隴東高原的西部山水畫粗獷凝重深邃雄渾,用長筆大墨寫意西部,很適合我的拍片取向。採用創作和畫作相互對接,因果映照的手法,捨去畫框和裝裱,讓觀眾分不開生活和作品的界限,互為出人,就融會貫通成為一種有性情有韻致的電視藝術。原本,生活中的畫家和西部畫意就是渾然一體的。我和攝像董樹維一起翻過七溝八梁,借蔣志鑫的主觀視線一路穿過扑打的高粱葉,鏡頭落幅在畫作《靠山吃山》,畫著崖畔的茅屋和翻曬糧食的農人。蔣志鑫採風歸來,望著牆上的《地老天荒》走進畫裡,走向高原蒸騰的太陽。當畫家的創作陷入藍調的困惑時,一把焚毀廢畫——咔嘣,音樂中斷,“突突突”發動聲猛然強人,拖拉機巨大的輪子衝過來,透過金黃麥垛他正在給一位老農寫生……電視的構成是知性、理性的,但它的製造往往是感性、智性的。影像、聲音不是各不相關,而是互動互補,互為依存的。你要用畫面用聲音來表述一個故事,傳達一種思想、情態和境界的時候,這樣的電視連環畫和電視總譜就是一種很有用的方式,也就是一個非文字的按時序運行的音畫並立的分鏡頭台本。它的最大的好處是把孕育中的作品,朦朧的想法變得清晰容易操作。方案預想、臨場變通、合成重構都變得直觀具體、可感可觸摸,一切都實實在在,而不再是空穴來風,玩玄弄虛了。
紀錄片不是有聞照錄,在電視片《劉文西》里,畫家劉文西長年在陝北農村寫生,有一組鏡頭編導將劉文西畫過的一個模特。從小姑娘到新娘再到中年不同時期的畫像與真人疊印在一起,從而提煉出生活的藝術精義。記錄了西部的人生也記錄了西部的歷史。或者說,是用藝術的影像記錄了生活,用紀錄的方式創造了藝術。音畫紀錄是影視藝術的本體。
我發現,在影視精英中畫畫出身的人數不勝數,這是視覺的宿命。愛森斯坦、希區柯克、黑澤明、阿巴斯、溝口健二、張藝謀、何平、馮小剛、馮曉寧、王小帥、徐克、王家衛、葉錦添、金基德、張子恩、霍建起、張紹林、尹力、高希希、徐靜蕾、寧浩……不難想見,這些影視人已經在畫面影像的唯美敏感上占了先機。諳達美之道,能從形象設計中暗合奇特的造型,能從劇情鋪敘中點化絕妙的色調,能從肉眼看不到的精彩中拍出讓人驚嘆不已的影像,現場華美至極,演員的表演也不會被淹沒。雖然做法各有千秋.但在形象思維這一點上無人企及。電影《鐵達尼號》里傑克給露絲畫肖像的,那是導演卡梅隆的手。卡梅隆是左撇子,拍完的畫面反了個相。
太陽、大地,自然萬物,人間萬象。有了光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切。才會有影有像,透過稜鏡,光有七種顏色。光影光色,光激活了我們的神經元,讓影視里的大幹世界奧妙無窮,真美無限。你觀察體會過光的蹤影嗎?晨曦微露,你來在花木蔥鬱的樹林,一切都籠罩在迷濛中。太陽出來了,染上樹梢,一層層花木在變化中醒了,承托傳遞著光亮。一片片投影互動疊合,處處朝氣蓬勃,紛紛給自己打扮著光的顏色。 “夏日,消磨在細沙的溫軟中,沙灘、碧海、藍天,陽光燦爛。這時惺忪的夢幻里會不斷滾動出大大小小的棕色太陽。鏡頭放大3300倍時,棕沙灘和暗紅浪花的分界處是胡亂放在一起的碎紙花。誰能想到,鏡頭放大到107倍後,在碎紙堆中仍然隱藏著億千萬個小小的棕色太陽。”這些景象用文字就很難盡述妙諦。P14-15

序言

小時候寫作文《暢想21世紀》,想像著到了那時候,一個美麗新世界就撲面而來:人人都能有一架停在頂樓上的小飛機,端著咖啡在家裡看電視。
《海外文摘》稱:我們的電視節目信號,一旦發射出去,便以30公里/秒的光速在宇宙中傳播開來。很久很久以後,也許在宇宙的某個地方,某個外星生物還能看到我們的節目。
我們都進入了2000年,在同一個時空維度,世界是一個整體。
我們都曾趕上過21世紀的到來,那一夜,在這個被創造和創造的地球上,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人們站立在山巔,聚集在海灘,擁上街頭,眼睛裡閃著祈盼的淚光.心裡不時掠過一絲未知的慌亂。南太平洋紐西蘭的吉斯伯恩從凌晨毛利人呼喚著“光明、光明”開始祈禱,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一起歡呼,在“千年等一回”的最後時刻集體讀秒,最先迎來了新千年的第一縷陽光。
……
也就有意無意地在人際往還中融入了信仰因子。有一次講座,以“認識影視”為題互動,和一個初涉影視的高中男孩對談,他說:“誰不渴望成功,我只報一個志願.北京電影學院。”不甘平庸的他一直為破繭而出所焦慮。他還不明白,世人羨慕的名利場,苦苦掙扎的奮鬥背後,也許是蒙頭在被子裡不敢哭出聲來。“人不可能脫離塵世,經風雨歷寒暑,成熟了的蔬果才各有味道。只有遠離各種誘惑的迷亂,忍受磨難,承受失敗,把自己降為卑微,就像一花一果,該在時在,該開時開,去做好遇到手邊的大事小事,內心喜樂,心境和平才是成功,而即使成功了也還是人。”“別說萬里挑一,一將功成萬骨枯,枯了我也願意”。還有一位才女從上戲畢業了,她沒有選擇鑽大城市,而是徒步往偏僻山區去支教,體驗生活,熏人間煙火色。“先選一份穩定的事做,建一個生活基地,有了積累再說創作。”說心裡話,我都很讚賞,人和人長相不同,行止不一樣,為人為藝的理念也會差異,但,必定有溝通的方式,那,以電視為媒。因為電視,我們和世界裡縱橫捭闔的人一樣了,因為電視,我們和訪問里錦心繡口的人一樣了.因為電視.我們有了同樣的“視界”,竟然“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2008年8月8日晚8時,在萬口同聲的呼喊中倒計時又一次跳到零,電視螢屏上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開幕。這一次全球的開幕,我們的“視界”格外亮麗。走出汶川大地震的中國凝聚起來的多難興邦的力量轉化成了“百年奧運。夢圓中國”的盛大輝煌。當我們一個一個像斑斕的像素一樣推近拉遠,在電視裡人浪的起伏中,在電視外心潮的起伏中,你一定會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驚艷。為追逐美,創造美而睡不著覺的人們,為電影人電視人張藝謀和他的團隊喝彩。在幾近完美的表演中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細節:“活字模”節目整齊劃一,卻有一塊比別的低了一點,後來追究,原來是這塊字模的機械軸突然折了,為了完成整體表演,年輕的戰士把自己的手指塞了進去,一直在鮮血淋漓中堅持托舉。為了這一晚,為了這一刻,我們付出的太多太久,天天等待的就是這一天。
我們融入世界的時候,世界也走進了我們。滿天的禮花自由開放,天界更加如夢如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