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賈平凹

見證賈平凹

《見證賈平凹》詳細介紹了賈平凹,關於賈平凹,文壇和媒體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賈平凹是“老人的意識,娃娃的脾氣,道家的風骨,農民的形象”;有人說他是鬼才;有人說他是中國文壇的獨行俠。他在當代中國文壇上最熱鬧,有“四多”:作品數量多,擁有讀者多,評論文章多,引起爭議多。 作者眼裡的賈平凹,既是一個普通而平實的賈平凹,又是一個獨特而神奇的賈平凹。他可能在人神之間,也可能在人鬼之間,卻絕對不會在人妖之間,因為無論有什麼缺點,他的文學感覺的出類拔萃、文學書寫的勤苦頑韌和心地的溫厚善良,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這些,作者將試圖在《見證賈平凹》里全面展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見證賈平凹
  • 作者:何丹萌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53 頁
  • ISBN:9787539636795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見證賈平凹》不僅對“透視”作了全面修訂,還增補了三個章節五萬餘言,將賈氏的創作與生活,講述至2011年《古爐》出版時。所述之言,均為耳聞目睹。一言以蔽之,作者力求向讀者介紹一個真實、具體的賈平凹。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從平娃到平凹
第二章 賈門韓氏女
第三章 行孝與弔孝
第四章 過年·賈氏十兄弟
第五章 處女作引出兩個老師
第六章 漫步在商州山地
第七章 “我的目標是奧林匹克”
第八章 患病十年
第九章 《廢都》與婚變
第十章 新家
第十一章 朋友
第十二章 書畫
第十三章 奇石與古玩
第十四章 八任“賈辦主任”
第十五章 關於評論
第十六章 落選“茅盾文學獎”與中國作協副主席
第十七章 寫作著是永遠的快活
第十八章 喜獲“茅盾文學獎”
第十九章 當選陝西作協主席
第二十章 字畫價、出遊及其他
第二十一章 有了慈祥氣

作者簡介

何丹萌,陝西省商洛市洛南縣人,筆名丹萌。陝西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副研究員。曾就讀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供職於陝西省藝術館。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寫有小說、散文、戲劇作品百萬餘字,出版散文集《有了苦不要說》等。

序言

從1975年在公開刊物發表第一篇文學作品算起,賈平凹已有了36年寫作史。這36年間,文壇上經歷了幾多“思潮”的時漲時落,經歷了屢次“風向”的偏東偏西,不說是“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景象,卻也算得有了些滄桑。但不管滄桑如何變換,賈平凹從未停止過手中的筆。正因如此,他成了當代中國為數不多的高產作家:積年所著長篇小說13部,中篇小說幾十部,短篇小說上百篇,還有難以計數的散文、隨筆、詩歌,乃至曲藝、題跋、尺牘等。在漫長的14000多個日子裡,他大約平均每天書寫2000個字,這應是個保守估計。如此推算,他的寫作總量已超過2000萬字。——因為目下尚無人做過準確統計,允我權作這樣的基本判斷。另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的書法、繪畫作品,也有了廣泛的影響。
中外各種出版機構出版的不同文本的賈平凹作品,少說也逾300餘種了。對賈氏來說,這些著作堆在一起,已不是等身而是淹身,乃至成倍於他的身高了。從網上查閱,全球有史以來著述最豐的作家,是一位名叫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美籍俄裔人,一生出版了470多部各類著作。但他生於1920年,卒於1972年,活了七十又二。賈平凹年僅59歲,仍筆健不衰,若追得阿西莫夫壽數或更長,去做全球著述豐厚第一人,不是沒有可能。
賈平凹至今拒絕使用電腦而堅持手寫,他的右手中指與食指間已結出了厚厚的繭殼。寫作之於他早已成癮,如同他的菸癮一樣,是須臾不可離開的生活伴隨。前些年使用鋼筆,如今到他書房去,發現消費最高的是香菸和一次性原子筆。煙是幾十條地存放,筆是幾十盒地購買。腳下的鐵皮垃圾桶里,除了無數菸蒂,就是眾多筆屍。
一年四季,賈平凹幾乎成了一台寫作機器。一種近乎永動的寫作慣性,使他無法克制轉動而消停下來。長期的寫作習性,也使他在現實生活世界與文學藝術的意象世界裡交替出入而不能自拔,他像佛教里的喇嘛,多數時間都處在了冥想之中,從而構成了只屬於他的獨有生態,也正是這種生態,平衡著他的靈與肉。而在世俗常人看來,他的目光有點痴,言語有點訥,甚至有了些畸人態。何謂畸人?《莊子·大宗師》說:“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云:“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蹤。月出東斗,好風相從。”其意並在強調:畸人是人間的另類,其情懷、思致、做派,皆自有高格而不從故常。
關於賈平凹,文壇和媒體總會有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他是鬼才,有人說他是中國文壇的獨行俠,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我曾猜想,全球15億多的華人,知“賈平凹”三字者會有多少呢?這怕難得說清。但以我之體驗,無論遊歷到中國任何地方,但凡在稍有文化或有點文學愛好的人群中,一談起賈平凹,幾乎都有呼應。儘管有人將其讀作賈平wā,有人讀作賈平āo,但都承認,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中國作家。
紙質出版物已步入一個蕭條冷落的生存境地,眾多出版界人士共同慨嘆,無論選擇出版哪位作家的書,十有八九會有虧損的風險。但截止目前,賈平凹的書還始終是個例外。他的任何一本新作,都能給出版社帶來效益,因此他的新書常在尚未脫稿時,就被好幾家出版單位盯梢、跟蹤、哄搶著早日簽訂契約。憑此一點,就足以看出賈平凹擁有的讀者之廣泛。每次去他府上,或與他聚談於飯桌,都能遇見購了他的書來求他簽名者絡繹而至。
除了著述豐富、讀者眾多以外,賈平凹對中國文學的貢獻,還在於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探尋著一條相互契合的創作路徑,並獨樹一幟地堅持了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有人喜歡他的小說,有人更多讚美他的散文。在文學的幾個領域,他都建造了自己的品牌,從而在新時期的文學進程中,成為了影響廣大的大牌作家。
很多人試圖評量賈平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卻不能確立定論之議,因為他的創作激情,還在如噴泉般汩汩涌動著。有創作激情在,說明他從未放棄過探索。尤其是那隻前額和後腦勺都有點凸出的頭顱,一直在劇烈思考,在為中國的鄉村、城市的底層人群的命運和情感而苦思冥想。悲天憫人的情懷,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活著,寫作著,是他人生的全部。他說過,一人上世來,專情為一事。的確,他便是為寫作而生的。天賦的文學才華,加上數十載筆耕不輟的精神,成就斐然,則成必然。他59歲生日時,商洛籍作家、評論家劉煒評寫過一首賀詩:“不世鴻才出野鄉,風流椽筆著華章。騁風騁骨自高翥,亦哭亦歌亦惋涼。此日夔龍將耳順,當年聲譽已鷹揚。回眸槲葉商山路,未愧為文少即狂。”詩中說他是文壇“鴻才”、“夔龍”云云,無人以異議相持。
客觀地講,賈平凹不是學貫中西、通徹古今的學者型作家。對於中學與西學的浸淫與把握,他顯然不能與梁啓超、魯迅、周作人、胡適、吳宓、郁達夫、郭沫若、錢锺書、茅盾等那輩人相比。即便單論領會中國傳統文化,他也趕不上比魯迅更晚些的沈從文、姚雪垠、孫犁、汪曾祺等人。然而這種不足,又怪不得他。他出生於1952年,趕上了一個文化斷裂的時代。上世紀50年代以後的作家,有哪個能有過硬的中西會通的文化修造?同樣客觀地講,這也是中國現代文化激進者們自己製造的惡果。“五四”前後,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陳獨秀、魯迅等人舉起了反傳統、棄舊學的旗幟,用意固然良好,卻為後來者留下了斷裂古國文化根脈的局限。但有一點還是值得慶幸的,像賈平凹這類作家,似乎仍有良好的傳統悟性在,雖舊學功底欠豐,缺乏紮實的唐風宋韻墊底,然骨子裡仍有著崇尚傳統的執著追逐與嚮往,以致在習性、愛好、做派等方面,依舊薰染了傳統文人和士大夫的不少氣味。這一點,從賈平凹的書法、繪畫、尺牘、題跋、手札中均可以窺得一斑。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傳統在民間土壤中的深厚沉澱,難以為新文化運動所蕩滌淨盡。有了這些,賈平凹才能做到在他不斷開拓著的文學世界裡,自覺與不自覺地留存了比較多的“古風”元素。比如在小說創作領域,照他的話說,就一直努力地“去探索一種中國式的小說表達”。其實,賈平凹對中國傳統文化審美趣味的承繼,在其散文創作中則表現得更為充分。
劉煒評在他的《放飛作家的智慧樹》的文章里還說:“賈平凹為人樸質,不善言辭,外表謙和,而內心慧性充盈且王者氣十足,屬於那種真正成了精的人物。他沒有家學承傳,也未有幸得到過某某公爵夫人或提奧式的兄弟相助,硬是靠一支健筆玉成了精彩人生,委實令人敬佩。”這就又使我想到了賈平凹的性格、文風、氣象等綜合特徵的形成。在地域特徵方面,不以全國作家而論,且以陝西的三位著名作家比較,無疑,路遙代表著陝北,陳忠實代表著關中,賈平凹代表了陝南。陝北是蒼涼渾厚的,關中是廣袤無垠的,陝南則是峰戀疊翠、跌宕起伏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三秦大地的不同區域,恰好成就了這三位風格不同的代表性作家。若用一個字來形容這三位作家,賜路遙以“雄”,給忠實以“厚”,予平凹以“秀”,看來也合情理,卻遺憾不能盡然,因為他們顯然還各自有著更多的“面”。評論家邢小利曾以季節特徵來比喻陝西作家的文學風格,他說路遙屬於春寒料峭的早春;那么,我想陳忠實應是初冬的風格,是農曆十月以後,是田疇村畔上地淨場光的時候;而賈平凹呢,我未看到邢先生是怎么看的,我推斷賈氏更多應屬於夏秋之交的風格,有著熱烈、靈秀、乖巧、以及一葉知秋的悲涼之意等等。一個作家文學風格的形成,與他生長的時代、地域、家庭環境,有著那么密切的聯繫,這一定論,在我所舉的以上三位作家身上,又一次得到了有力印證。
賈平凹生長於丹鳳棣花,那是個陝南山地上的江岸村落,有山亦有水。有山則不顯崢嶸,有水則並無壯闊;雖也有蓮池藕荷與稻花蘆盪的江南意味,然並無那種規模與氣候;也有連片的田疇,卻並無廣袤無垠的感覺。富足是談不上,貧窮倒也不至於之極。這就是培養了賈平凹的地理土壤,他自己也多次言及,說是居於秦頭楚尾,具有雄秦秀楚的兼容特徵。生長的自然環境,給了他以靈秀和細膩,也給了他雄心勃勃的追求與嚮往;成就了他的智慧和乖巧,不幸也使他染上了某些狷介與小氣。再說他的家境,那是個“一頭沉”的小教師之家,濡染了他的對與文化的極度崇尚,當然也讓他嘗到了謀生度日中的種種艱辛,所以在喜愛文化的同時,他也非常愛錢。他從小個頭矮小,不受人重視,釀就了他的膽小怕事和喜歡獨處和靜思的習性,遷想,移情,幻化,便成了他的個性化思維特徵。這一切,都屬於“先天”的成因,至於以後的文化與文明在他身上的修造,加減與取捨,肯定也會有許多的變化,但卻不會與那與生俱來的大模樣相去甚遠。總而言之,我眼裡的賈平凹,既是一個普通而平實的賈平凹,又是一個獨特而神奇的賈平凹,他在人神之間,也在人鬼之間,卻絕對不會在人妖之間,因為不管他有什麼缺點,他的天才、勤苦、大善良,這是毋庸置疑的。他的這些,我將試圖在這本書里去努力展示。
我與賈平凹結識於上世紀70年代末,到了80年代,我們就相交甚篤了。在他回商洛體驗生活的那段日子裡,我們曾形影不離。他曾說過:“我們是白天裡穿鄉過寨,天黑了在小旅館或農民家裡投宿,分別趴在床沿上寫見聞筆錄……然後就去買酒,有過一次夜深了商店關門,在衛生站買了咳嗽糖漿劃著名拳喝……那時候我們是多么青春,狂熱文學,放浪生命,在人生最單純而歡樂的階段建立了長久的友誼。”但在後來,他的名氣漸大,身旁圍攏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到了水泄不通程度,我便主動退避三舍,與他的來往漸漸稀少。再說,每個人的朋友的交替更迭,也屬一種再正常不過的情形,我寧願與他保持淡淡如水的君子交,有了事就說事,沒事便各忙各的。所以,當出版界朋友約我寫有關他的書時,我心情複雜,為寫與不寫猶豫良久,但最終還是寫了。幾年前,《賈平凹透視》出版後,有讀者在網上留言,將我歸入了賈先生的吹鼓手行列,我並不以為然,因為我堅信還是個敢於說真話的人,有人不相信我說的有關賈平凹的話是真話,說明他更需了解賈平凹。這本《見證賈平凹》,不僅對“透視”做了全面修訂,還新增補了三個章節五萬餘言,將賈氏的創作與生活,講述至2011年《古爐》出版時。所述之言,均為耳聞目睹。一言以蔽之,我力求向讀者介紹一個儘量具體的賈平凹。
目前,國內外已有了多家專門研究賈平凹的機構,雖均非官辦,卻也多具實力。相信有關賈平凹的研究,會越來越貼近事實,貼近學理。我不是賈平凹研究專家,但我與他曾經耳鬢廝磨,無話不談;他的家族與親朋,我也是十分地熟悉。知我的朋友們都知道,鼓搗阿諛奉迎之類文字,不合我的秉性和做人原則,所以我眼裡的賈平凹,自以為還是能最大限度接近真實的。
何丹萌
2011年仲春於西安將就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