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時, 鄭國 樵夫打死一隻鹿,怕被別人看見,就把它藏在坑中,蓋上蕉葉,後來他去取鹿時,忘了所藏的地方,於是就以為是一場夢。他不是把真實的事當夢,便是把夢當真實的事兒。後遂以“覆蕉尋鹿”等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覆蕉尋鹿
- 注音:fù jiāo xún lù
- 釋義: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 用法:作賓語、定語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典源,典源譯文,成語故事,成語示例,
成語資料
【成語】覆蕉尋鹿
【注音】fù jiāo xún lù
【釋義】復:遮蓋;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夢幻而一再失誤。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辦事失誤
【結構】緊縮式
【年代】近代
【相近詞】覆鹿尋蕉、覆鹿遺蕉
【同韻詞】教猱升木、蚤出夜入、刀槍入庫、香閨繡戶、蠅趨蟻附、損己利物、長慮卻顧、揮霍無度、八公草木、鼎新革故
成語出處
典源
《列子古注今譯》卷三〈周穆王篇〉
鄭人有薪於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鄭人有薪於野者,偶駭鹿,御而擊之,斃之。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順塗而詠其事。傍人有聞者,用其言而取之。既歸,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夢得鹿而不知其處;吾今得之,彼直真夢矣。」室人曰:「若將是夢見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夢真邪?」夫曰:「吾據得鹿,何用知彼夢我夢邪?」薪者之歸,不厭失鹿。其夜真夢藏之之處,又夢得之之主。爽旦,案所夢而尋得之。遂訟而爭之,歸之士師。士師曰:「若初真得鹿,妄謂之夢;真夢得鹿,妄謂之實。彼真取若鹿,而與若爭鹿。室人又謂夢仞人鹿,無人得鹿。今據有此鹿,請二分之。」以聞鄭君。鄭君曰:「嘻!士師將復夢分人鹿乎?」訪之國相。國相曰:「夢與不夢,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覺夢,唯黃帝孔丘。今亡黃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師之言可也。
典源譯文
鄭國有個人在野外砍柴,碰到一隻受了驚的鹿,便迎上去把它打死了。他怕別人看見,便急急忙忙把鹿藏在沒有水的池塘里,並用砍下的柴覆蓋好,高興得不得了。過了一會兒,他忘了藏鹿的地方,便以為剛才是做了個夢,一路上念叨這件事。路旁有個人聽說此事,便按照他的話把鹿取走了。回去以後,告訴妻子說:“剛才有個砍柴人夢見得到了鹿而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得到了,他做的夢簡直和真的一樣。”妻子說:“是 97 不是你夢見砍柴人得到了鹿呢?難道真有那個砍柴人嗎?現在你真的得到了鹿,是你的夢成了真嗎?”丈夫說:“我真的得到了鹿,哪裡用得著搞清楚是他做夢還是我做夢呢?”砍柴人回去後,不甘心丟失了鹿。夜裡真的夢到了藏鹿的地方,並且夢見了得到鹿的人。天一亮,他就按照夢中的線索找到了取鹿的人的家裡。於是兩人為爭這隻鹿而吵起來,告到了法官那裡。法官說:“你最初真的得到了鹿,卻胡說是夢;明明是在夢中得到了鹿,又胡說是真實的。他是真的取走了你的鹿,你要和他爭這隻鹿。他妻子又說他是在夢中認為鹿是別人的,並沒有什麼人得到過這隻鹿。現在只有這隻鹿,請你們平分了吧!”這事被鄭國的國君知道了。國君說:“唉!這法官也是在夢中讓他們分鹿的吧?”為此他詢問宰相。宰相說:“是夢不是夢,這是我無法分辨的事情。如果要分辨是醒還是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才行。現在沒有黃帝與孔丘,誰還能分辨呢?姑且聽信法官的裁決算了。”
成語故事
從前鄭國人在野外砍柴,看到一隻受傷的鹿跑過來,就把鹿打死,擔心獵人追來,就把死鹿藏在一條小溝里,順便砍了一些蕉葉覆蓋。天黑了,他想找到死鹿扛回家,可惜怎么也找不到。於是他只好放棄,就當作自己做了同樣的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