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是一部紀實性電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後12天,第三帝國最後的日子。
蘇聯紅軍已經攻入柏林,希特勒和情婦愛娃也躲到了掩體下。愛娃知道自己是來陪希特勒一起共赴黃泉的,但她並不後悔。即使在她向希特勒為妹夫求情遭拒絕後,她也和希特勒一起舉辦了最後一次的婚禮。
希特勒的忠實追隨者戈培爾決心全家一起陪著元首殉葬。他共有7個孩子,他和妻子堅決不讓自己的孩子們在沒有帝國的天空生長,在希特勒和愛娃自殺後也一同自殺。令人不勝感慨。歷史的真實通過鏡頭一幕幕重現。
影片評價
年輕不是不悔的藉口——第三帝國《覆滅》直感
《覆滅》里,希特勒雖然算不得最奪目的角色(竊以為戈倍爾更搶眼,下節再表),但是他的手無疑被刻意放大了,許是帕金森症,許是為了放大“希魔”垂死前歇斯底里的神經質,無論“手” 擺放何處,指點地圖、撥弄盤中的素食、戳著下屬勃然破口大罵、輕撫愛娃的臉……尤其是背於身後多次得到迫近的特寫鏡頭時,都痙攣一般地篩然抖動。
我想起,那個因為希特勒以致悲悽幻滅按捺不住拉著妻子一起自殺的人,他的一個小說中,曾寫到一雙比臉孔更曝光內心的,手。
愛娃的煙
最後一次從地下掩體來到地面放風透氣時,她對希特勒的女秘書和廚娘說,抽一根吧,點燃,深吸一口,視線聚集在廢墟瓦礫堆中倖存青銅少女雕像上,陽光很明媚,好像還有些風,四月底的柏林,天氣應該不錯。時間仿佛停滯,卻不過幾秒而已,空襲便響起,一顆顆炸彈凌空而來。
那根長長的香菸落在泥土裡,愛娃的腳踏上去,用力地踩轉一下。
她是來和他一起死的,她知道。她的妹夫是
希姆萊與希特勒之間的聯絡官,希姆萊瞞著希特勒偷偷和盟軍談和暴露,希特勒派人抓到她的妹夫要處極刑。她之前接到過妹夫勸她離開的電話,她衝到希特勒面前,請他寬恕妹夫,妹妹要生孩子了,大廈傾覆中,“此時你這樣做還有什麼意義呢?”他用顫抖的手輕輕抹去她的眼淚,他的眼睛紅了,他大聲拒絕將軍們疏散柏林市民的要求時沒有紅,他大聲咒罵士兵將領應該拚命的時候沒有紅,他說他們命該如此,
“根據種族通婚條例,元首你是純正雅利安人么?”
希特勒要在離開世界前與廝守15年的愛娃結婚了,炮火紛飛中,一個應該是牧師一樣的證婚人被帶到地下掩體。“根據種族通婚條例,元首你是純正雅利安人么?……根據種族通婚條例,愛娃你是純正雅利安人么?……根據條例元首我可以看你的身份證么?” “他是元首!”警衛官終於按捺不住發作了,牧師“喔”了一下,放棄查驗,繼續發問,“元首你願意娶愛娃布勞恩為妻么……”
想起《U531》中最結棍的一句台詞,“德國人造的東西,真TMD結實!”
戈倍爾的臉·戈倍爾夫人的小藥丸
希特勒周圍的人中,最搶眼的無疑是戈倍爾,雖然他在影片中出現好像沒有希姆萊早,但是一現身就被我一眼認出——當然,因為我之前在電視上看過他的照片,我第一反應竟然不是他的名言“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脫口而出的是“他把自己的孩子們都毒死,然後和妻子一起自殺了”——這是我書上看過的簡單一句話,我不知道,這個孩子“們”竟然如此之“們”,這個過程竟然,竟然如此……
這個演員簡直太像戈倍爾了,五官是隼和狼的融和,刀削一般的高顴深目,而特別是在希特勒周圍的軍綠色中,他的糟黃色文官制服尤其醒目。
那鷹一樣的眼睛居然流淚了,他像希特勒一樣讓柏林市民和士兵為他們的瘋狂殉葬的時候他的臉依然酷斃了,像沙漠一樣酷斃了。戈倍爾讓
希特勒的秘書為他記錄遺囑,秘書說,她正在打元首的遺囑,他猛地收了淚,“那我一會再來。” 戈倍爾不僅將妻子孩子全部弄到地下,還第一次違背元首領袖的命令,元首讓他帶著家人離開——他執意為元首殉葬,帶領全家。
戈倍爾夫人領著天使一樣的一群孩子,真的是一群,6個,其實他們一共是7個,剛好一串完整的音符——還有一個是戈倍爾夫人書寫遺囑的閱讀對象,一身戎裝地放置在相框裡。孩子們跟著媽媽,小鳥一般地齊聲說:“我們來看希特勒伯伯和愛娃阿姨。”銀鈴一般地為希特勒伯伯和愛娃阿姨齊聲合唱,媽媽是他們的指揮。
“孩子們不能活在沒有
國家社會主義的世界裡……孩子們不能活在沒有國家社會主義的世界裡。”這是媽媽一再強調的要把他們都帶走的理由。媽媽監督著醫生用錐形瓶配製好深度安眠的藥水。“孩子們,這是媽媽跟你們說過的藥,有點苦,誰先來……海達你最聽話,你先來……”最小的女兒先喝了,苦得癟了下嘴,最後一個最大的女兒哭了,“媽媽我不要喝……”媽媽只好用灌。
孩子們都睡著了,媽媽躡手躡腳地進來,掏出一盒小藥丸,逐一放到孩子嘴裡,用手將上下牙擠壓合攏,乾脆的“咔”一聲,孩子微微抽動一下,頭就歪過去了,媽媽將被子給她/他從頭蓋上——每個孩子都是一樣步驟,簡潔而乾脆。6個都完成後,她走出房間,頹然蹲在地上,她的丈夫,在幾步外看到她。
輪到他們了,戈倍爾戴好手套,整理好衣服,和妻子走到地上,他先朝她開槍,然後朝自己開槍。兩聲槍響剛落,幾個士兵有了之前對付希特勒和愛娃屍體的經驗,毫不拖沓老練地從過來澆上汽油,點火。
彼得只有12歲,
元首就接見了他,給他授勳,因為他用火箭筒擊中了2輛蘇軍坦克。這應該是他第一次見到元首真人,或許他會想,這個佝僂著背哆嗦著手有氣沒力的垂垂老人,真是我們狂熱追隨的元首么?
彼得的爸爸之前曾經試圖將他從街道上勸回家,爸爸也勸說其他和彼得一樣未成年的“戰士”,還有剛成年的戰士,未果。等彼得在炮火和死亡的遊蕩和游擊中逐漸回復一個12歲孩子的真實恐懼時,他沖回父母的懷中。
可是,即使在蘇軍的距離都可以目測的時候,依然有百姓構成的所謂戰場執法隊將懷疑對象迅速吊死打死。即使在希特勒已經自殺,柏林防禦司令剛宣布停止抵抗的時候,彼得看到戰場執法隊從家裡走出,父母都倒在血泊中。
於是,在蘇軍包圍住一群德軍士兵的時候,一個女人從包圍中悄悄溜走的時候,他有力地牽住她的手,穿行在勝利者的眼神里,用12歲孩子的物理外表掩護她離開。
彼得突然有個發現,河裡漂著一輛腳踏車,他撈起來,他們對視著笑了。她騎著車,載著他離開,他們在靜謐的鄉間路上行進,一起離開,離開……
前面說到這個電影的
紀實性,雖然隱約記得資料上說這個電影的視角和發軔都來自真實的希特勒的女
秘書特魯德爾小姐,好像她的姓是榮格,和著名心理學家一個姓——片子她的正式稱呼是“榮格夫人”。但是我覺得應該還有一個視角,原諒我沒有記住這個似乎是影片中唯一有點清醒旁觀者樣子的知識分子模樣的年輕醫生的名字,只記住他的軍階是上尉。這兩條線索,前者的角度應該是從地下掩體由內而外,因為她一直都呆在希特勒身邊,對於外面的戰事並無切身體驗;後者則是由外而內,他原來是負責食品藥物運輸的,後來到地下,並偶然見證了希特勒的死亡。
上尉醫生的
反省和清醒比彼得的父親幸運,他盡力的勸阻不要繼續抵抗血拚的語言似乎有些奏效,而他也在戰後幾年被釋放。
特魯德爾小姐被招聘被希特勒欽點為秘書,陪伴見證了希特勒最後的時光,她曾經在愛娃表態時迅速接口表態願與希特勒一起死,雖然此後自己都不知道當時為何脫口。在希特勒死後突圍,被蘇軍包圍時,因為女性身份,又得到12歲男孩彼得的幫助,逃脫。戰後被甄別為年輕的追隨者,被釋放。
片末是2002年特魯德爾小姐逝世前一段採訪錄像,她說自己多年以來都不願意開口,直到不久前看到一個展覽,一個被
納粹殺害的年輕女子的遭遇
刺激了她,“年輕不是藉口,應該把事實的真相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