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村(山西省交城縣夏家營下轄村)

覃村(山西省交城縣夏家營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覃村,是一個行政村,隸屬於山西省交城縣夏家營鎮,位於307國道北500米,雲夢山腳下,東鄰夏家營村,西與奈林村相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覃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5000
  • 人口:5000人
  • 耕地面積:5000畝
村落信息,傳統手工藝品,傳統節日,

村落信息

覃村,原名“潭村”,古代地形較低,積水成潭,因名潭村,後積水乾涸,遂去水旁成覃,從此便更名為“覃村”。現常住人口大約5000人。經濟以村辦工業企業為主,主要為玻璃器皿製造,被譽為“玻璃之鄉”,有玻璃(瓶)廠20餘家,其中著名的有“四達玻璃有限公司”、“交城縣華岳玻璃有限公司”。
覃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是全縣有名的富裕村和全省植樹造林示範村,改革開放和進入新世紀後,覃村面貌煥然一新,各方面不斷發展,企業數量和規模進一步擴大,經濟和村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台階。現如今村四周都是各類企業和工廠,煙囪林立,交通便利,但村裡的環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覃村曾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01--2004年“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這是呂梁市唯一一個獲得此殊榮的村鎮。
覃村古樹--大槐樹覃村古樹--大槐樹
覃村的自然景點有“覃村大槐樹”、雲夢山,遺址有覃村新石器文化遺址,特產有玻璃咯嘣、各種玻璃瓶、玻璃球等,還出產白灰等建築材料,盛產蘋果、桃、大棗等優質水果。
覃村每年都舉辦玻璃古節、文化體育節、物資交流會等,促進了覃村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覃村玻璃製作可追溯到唐代,一直延續至今綿延不絕。目前,該村裡有幾十個玻璃廠,產品遠銷海內外。此外,覃村人還有習武的好傳統。

傳統手工藝品

“玻璃咯嘣”又稱“琉璃咯嘣”,也有喚作“玻璃圪嘣”等的,叫法不一,但都是指同一樣東西,"琉璃咯嘣"是明清以來漢族地區春節期間流行的一種特殊音樂玩具,與晉商活動有密切關係,曾在民間廣為流行。是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覃村玻璃工藝絕活--玻璃咯嘣覃村玻璃工藝絕活--玻璃咯嘣
呂梁市交城縣夏家營鎮覃村是“琉璃咯嘣”原始產地,已有四百年的生產歷史。《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上布政使丁陳管見》“即以晉論,各處之絨毛,陽城之絲繭,交城之玻璃,潞城之草帽辮,我之售於他,獲利甚微……”。據史料上記載,中國各地類似"琉璃咯嘣"的手工製品都源自山西交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絕活。經歷代傳承生產的交城琉璃咯嘣,其產品流傳於全國漢族區域,而以黃河流域較為突出。一些臨近河流的百姓還用它來作為“河燈”,祭祀河神,是具有濃厚民族色彩和鄉土氣息的音樂性節日玩具和供器,是典型的民俗文物。
物美價廉的琉璃咯嘣,它只在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出現,流行時間短卻普及面廣,製作技術獨特,工藝造型獨特,玩法獨特,得到社會的欣賞,對青少年兒童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具有粗獷憨厚、稚拙樸素而又艷麗悅耳的民族特色。"玻璃咯嘣"是一種薄玻璃製造的響器,是春節前後應時的一種兒童玩具,頭大,呈扁圓形,中接細長管,用嘴吹,極薄的玻璃在氣流鼓動下發出“咯嘣、咯嘣”的聲音,清脆悅耳,深受兒童歡迎。每到春節,行銷一時。 每逢春節,孩童們手持這種晶瑩剔透的玻璃製品,大街小巷都傳出清脆悅耳的“咯嘣”聲,成為人們甜蜜溫馨的童年記憶。琉璃咯嘣以其獨特的製造工藝、稚拙樸素的造型和珍貴的民俗文化價值,2007年1月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節日

古節,又稱三月十五。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是覃村傳統的琉璃古節。節日持續兩天,目的是為來年的豐收祈福。沒到這一天,大街小巷敲鑼打鼓,大家喜聞樂見的鐵棍表演從白天持續到晚上,過節期間還會在村裡的戲台上唱大戲。節日當天村民會在自家大擺筵席,接待來訪賓客。
鐵棍表演鐵棍表演
表演內容有,覃村各廠礦的鐵棍、燈棍,村委組織的唱大戲、青年鑼鼓隊表演,學校組織的幼稚園秧歌隊扭秧歌、國小秧歌隊舞蹈秧歌表演、學校少年軍樂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