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馬場村

西馬場村,是隸屬於雲南省麗江永勝縣順州鄉的行政村之一。轄萬家村錢家村、大村、冉家村、高寨、馬安山、上岩根、下岩根等8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25 戶,有鄉村人口1358 人,其中農業人口 1318 人,勞動力 857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10 人。有耕地總面積3,694.00 畝(其中:田0.00 畝,地 3,694.00 畝),人均耕地 2.80 畝,主要種植 玉米、馬鈴薯 等作物;擁有林地 2,085.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85.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58 畝,主要種植 蘋果 等經濟林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馬場村
  • 隸屬:雲南省麗江永勝縣順州鄉的行政村
  • 現有農戶:325 戶
  • 耕地總面積:3,694.00 畝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村委會隸屬於雲南省麗江永勝縣順州鄉,地處順州鄉北邊,距順州鄉政府所在地11.00 公里,到鄉(鎮)道路為 土 路,交通方便,距縣45公里。東鄰梁官 ,南鄰迪里 ,西鄰州城 ,北鄰會文 。轄萬家村錢家村、大村、冉家村、高寨、馬安山、上岩根、下岩根等8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25 戶,有鄉村人口1358 人,其中農業人口 1318 人,勞動力 857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810 人。
全村國土面積 3.85 平方公里,海拔 2,490.00 米,年平均氣溫 11.00 ℃,年降水量 1,150.00 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烤菸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3,694.00 畝,人均耕地 2.8 畝,林地 2,085.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43.4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45.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94.00 畝(其中:田0.00 畝,地 3,694.00 畝),人均耕地 2.80 畝,主要種植 玉米、馬鈴薯 等作物;擁有林地 2,085.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85.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1.58 畝,主要種植 蘋果 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37 戶通自來水,有 142 戶飲用井水,有12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85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8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46 戶(分別占總數的 26 %和 14 %)。
該村到鄉(鎮)道路已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11.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1.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0 輛,拖拉機 8 輛,機車 18 輛。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64 戶;全村有1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 32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40.95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160.58萬元,占總收入的 36.42 %;畜牧業收入115.21萬元,占總收入的 26.13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379 頭,肉牛 148 頭,肉羊 547 頭);漁業收入 3.5萬元,占總收入的 0.79 %;林業收入 45.93萬元,占總收入的 10.42 %;第二、三產業收入 19.87萬元,占總收入的 4.51 %;工資性收入 95.86萬元,占總收入的21.74%。農民人均純收入 2523.3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30.28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85人(占勞動力的23%),在省內務工 112人,到省外務工 7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養殖業 ,主要銷售往 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烤菸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 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327 戶,共鄉村人口 1349 人,其中男性 729 人,女性 620人。其中農業人口 1331 人,勞動力 810 人。該村以僳僳族為主(是漢族、僳僳族、傣族、彝族、納西族混居地),其中漢族446人、僳僳族 848人、傣族41人、彝族44人、納西族6人。
到2010年底,享受低保 57人:
谷中祥 趙玉萍 趙正蘭 谷宗祥 陳金蘭 錢樹春 柳仙靜 錢富波 錢富權 子曉雲 錢富春 錢映林 柳開艷 萬富文 萬國良 李榮梅 和旭鑫 海學蘭 揚加慶 子學鵬 趙德香 楊枝紹 李光昌 楊 平 趙德美 白玉英 張潤金 鄭興美 周雲梅 高吉福 張潤蓮
五 保 戶:谷學雲 九學忠 羅長弟 羅樹弟 胡玉光 繆發元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2 所,校舍建築面積 69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9 人,在校學生 人,距離 鎮中學11.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7 人,其中小學生184 人,中學生43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25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3,694.00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0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 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9人,少數民族黨員34人,其中男黨員35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轄8個村民小組。

人文地理

順州一名始於元代,至今有628年的歷史。據《元史·地理志》記載:“順州在麗江之東,俗名‘牛賧’,唐朝貞觀元年遷居於此,元初時公為部落,名日“順部”後族漸盛,聚居人口增多,範圍擴大,故改名順州。”按字義解釋,順:吉祥的、勝利的,具有道德修養的象徵。解放前,曾為17代世襲子氏土司的領地,1958年設順州區公所,1988年設順州鄉人民政府,2006年與順州下片的板橋鄉政府合併為新的順州鄉。順州鄉政府駐地“團街”,則因民國時期常在此聚集民團點故名。
由於歷史淵源,順州境內少數民族頗多,其中以彝族、僳僳族、白族人口為最,除中國傳統的“春節”外,順州民間第二大節日為“火把節”,每年農曆6月24日,順州家家戶戶殺雞宰羊,傍晚火把通明,載歌載舞,歡度節日,此外,順州鄉年底“殺年豬”的習俗也頗為盛行。順州鄉政府駐地有著名的“悶水洞”,“悶水洞”存在已久,是順州兩大流域河,迪里、陽保河最終交匯聚集地,水怱轉注入悶水洞不知去向,而流向何處則無從考證,留下許多疑惑,引起人民無限遐想。“悶水洞”因此而聞名,更帶上了神秘的色彩。
順州鄉北面迪里、陽保兩個行政村土質疏鬆黑黝,土層下面為草煤、於泥所壘積,猛擊地面有強烈的晃動感,故稱“順州草海”,在“草海”下面,深埋著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房柱的木樁,農民犁田耕作時常常觸到,據當地居民猜測,“木樁”可能是由於土質疏軟,地殼下陷所致,或許是發生於一次毀滅性的大地震後留下的痕跡,如今木樁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呈逐年上升這勢,木樁排列整齊,且多為“T”字形狀,當地農民常常三五結伴,帶上工具,把“木樁”從地下拔起,作柴禾或燃料,更是每年“為把節”的佳料,“木樁”不知在地下沉睡了多少年,正如順州迪里陽保河進入悶水洞而不知去向一樣,至今無人知其究竟,順州人民美其名曰“萬年樁”。

新農村建設

西馬場村委會按照順州鄉黨委政府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按照“生產發展”的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按照“把推進農村經濟發展作為我們黨執政興農的第一要務”的要求,以“跳出農業抓農業”的理念,堅持“抓龍頭、帶農業、抓科技興農業、抓基地扶農業、抓市場活農業的發展思路,”按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益的要求,把烤菸產業和後續產業作為帶動永北農村經濟騰飛的“雙翼”,做大、做強烤菸產業,並積極引導各種煙區發揮其作用,使全鄉的烤菸產業朝著“一村一品”的專業化種植、信息化生產、組織化流通、品牌化銷售的方向發展;積極改良經濟林果品種結構,穩步培育和發展一批新興後續產業,積極探索農產品粗、深加工提質增效,總之,通過產業化來提升農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保證。
二是按照”生活寬裕“的要求,拓寬農村增收渠道,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全面啟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行動,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工作措施,繼續推進“一村一品”,實現增值增效;繼續把發展小城鄉作為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大戰略來抓,發揮城鄉化農村經濟帶動作用,加強以特色農產品為依託的專業市場和粗深加工建設,同時積極提升農業產業層次,把小規模集合成大產業,把小生產連線到大市場,推進農業產品由速度、數量型增長向數量、質量、結構、效益並重型轉變,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重視勞務輸出,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作為一個大產業來抓,借鑑企業、非公經濟產業發展典型經驗,積極培養特色產業帶動型,市場流通整活型,企業培育轉移型,非公經濟能人型等鄉土人才,最佳化人力資源,使人力資源變人力資本,用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武裝現代農民,發展勞務經濟,為農民增收培養新型農民。
三是按照“村容整潔”的要求,強化生態、能源建設,抓好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樹立“人民村鄉人民建,建好村鄉為人民”的環境改造意識和美好家園建設意識,動員民眾人人出力,共同參與新農村建設。從解決農民要求最急迫、最直接受益的問題入手,加快小城鄉建設和整治市容市貌和治理髒、亂、差現象,提高文明衛生城鄉創建水平和積極開展以改水、改路、改廁和治髒、治亂、治差等為主要內容的“三改三治”工作,整治村莊環境,建設清潔家園;切實保護好生態公益林,繼續推進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力度,綠化荒山,防治洪澇土石流綜合治理的建設模式;在全鄉大力推廣沼氣、煤等替代能源建設及節能技術的使用,切實加快農村能源建設,緩解生態壓力,構建環境友好鄉,環境美化村。
四是按照“鄉風文明”的要求,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按照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要求,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發農民民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文明社區、文明小城鄉等創建活動,組織開展“樹文明鄉風、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全面推進“平安鄉鄉”、“平安村寨”等創建活動,大力加強治安管理,淨化社會風氣。建立鄉風文明建設的激勵機制和長效機制,促進農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會風氣。
五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進一步鞏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紮實推進“四級聯創”活動和深入實施“雲嶺先鋒”工程,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提高黨員和基層幹部的素質,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黨員教育管理,發揮好“五好五帶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做好農村困難老“3+1”結對幫扶活動,切實解決困難黨員的實際問題,把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實質和意義落實到廣大黨員中去,把思想統一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上來,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繼續抓好各村委會幹部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村幹部素質,充分發揮基層黨團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種植業、烤菸產業,加大勞務輸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