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峽圖

西陵峽圖

《西陵峽》描繪長江三峽中最雄秀奇險的西陵峽景象。筆墨既單純又充滿了律動。江面用空水法畫出一艘船隻航行在平靜如鏡的江面上。峽岸高山重疊、雲氣迴蕩則盡情地展示他的“報石皴”的魅力。以粗重豪放的豎皴為主,中間夾雜細小的橫皴,顯示出縱橫恣肆、蒼莽渾厚的豪邁氣勢。近處山坡採用層層漬染的手法,與嶙峋的山崖形成明暗光影的韻味變化。江水的寧靜與山崖的動勢,使這幅作品充滿了無窮的韻味。這是傅抱石晚年的代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陵峽圖
  • 創作年代:1960年
  • :74.4厘米
  • :107.5厘米
  • 材質:紙本水墨設色
  • 館藏中國美術館
  • 作者傅抱石
作品欣賞,作者簡介,

作品欣賞

60年代初,傅抱石帶領江蘇畫家作行程二萬三千餘里的旅行寫生,此後舉辦的“山河新貌畫展”影響於畫壇,他帶領的江蘇美術群體被稱為新“金陵畫派”。其作品也更加激情奔放、氣勢磅礴,富於時代氣息。傅抱石在“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的創新思想的激發下,借鑑歷代山水皴法,結合對地質學的研究,創造了“抱石皴”技法。《西陵峽》為傅抱石此期的代表性山水作品之一,那破筆散鋒的“抱石皴”法,在他所喜用的皮紙上將西陵峽表現得蒼勁雄健,水墨淋漓,意境浩瀚。畫面構圖飽滿,峰不見頂反而愈顯其高聳挺拔、氣勢磅礴。作品重視大形節奏,充滿浪漫主義激情。

作者簡介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貧,11歲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1925年著《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於省立第一師範藝術科,並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1933年在徐悲鴻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34年在東京舉辦個人畫展。1935年回國,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抗日戰爭期間定居重慶,繼續在中央大學任教。1946年遷南京。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江蘇分會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會副會長。並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二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1952年任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