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長街大石橋位於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繁榮社區,東起東大街,西抵伊山北路有一條全長約270米的老街。此處位於縣城中心繁華地段,因地處鹽河西岸,水陸交通便利,商賈雲集,此地保留了大量清代民居及老字號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長街大石橋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特徵
這座西長街大石橋是清代“伊山八景”之一。石橋全長35米,橋面寬5.6米,中孔淨跨6.1米,矢高2.8米,東西兩孔為淨跨4.9米,矢高2.7米。全橋採用花崗岩條石砌築而成,橋面寬闊筆直,氣勢雄偉,歷經百年仍堅固如初。2010年,西長街大石橋被公布為連雲港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值得注意的是,西長街大石橋在橋墩處還設有中國古建築中首創的“分水尖”的結構。所謂“分水尖”,即在橋墩的迎水方向設定一個楔形的尖狀石墩,這種設計可以減小洪水中夾雜的異物對橋墩的的衝擊,從而起到保護橋樑的作用。更為難得的是,西長街大石橋的分水尖在砌築時,這個楔形的石墩與橋體並不相連,這樣即使分水尖被毀,也不會累及橋墩本身。此外,在每一個分水尖平台的頂端,還立有一根石柱,高約一米,這在中國古代橋樑的設計中被稱之為“斬龍劍”。灌雲地處蘇北,冬季寒冷的氣溫致使山前河河面封凍,春季冰雪融化時水勢陡漲,河水中攜帶著大量的浮冰,這些石柱可以將整塊的浮冰斬碎,避免冰塊堵塞橋洞,危及橋體安全。這種巧妙的設計最早見於《新唐書?李德昭傳》中的記載,“洛水步淙齒之,繕者苦勞。昭德始累石代柱銳其前,廝殺暴濤,水不能怒,自是無患。”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北京盧溝橋,在橋墩的設計上便採用了“分水尖”的設計,這一特殊的建築結構,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者的傑出創造,堪稱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