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金烏蘭湖-金沙江縫合帶。該縫合帶上目前蛇綠岩發現的最西位置為西金烏蘭湖北岸,向西沒有肯定的蛇綠岩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金烏蘭湖-金沙江縫合帶
- 外文名:無
- 地點:沒有肯定的蛇綠岩發現
- 地點:西金烏蘭湖
位置
但縫合帶可以西延,大體沿喀喇崑崙山北麓延伸,經紅山湖、伊力克、塔什庫爾乾縣城南,進入帕米爾;向東蛇綠岩分布比較連續,經風火山、沱沱河、大體沿金沙江河谷分布,至川滇邊境的奔子欄後變得模糊不清,一支可能大體沿蒼山西坡、哀牢山南麓,過金平後進入越南,大體沿紅河直插南中國海,另一支可能順昌寧-孟連帶向南直插泰國境內,我國境內全長在3000公里以上。縫合帶東段(玉樹以東)早已為許多人做過研究,西段資料還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有一點十分醒目,即在地層相帶上該縫合帶起了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它是青藏高原海相侏羅系的北界和三疊系巴顏喀喇群的南界。在塔什庫爾乾縣城南有一套角閃斜長岩和變質火山岩,由於變質較深,環境判別的投影點很分散,是否為蛇綠岩變質而來值得進一步研究。研究者一致認為,該縫合帶是古特提斯消亡後的遺蹟,縫合帶中的某些枕狀玄武岩與現代大西洋底的容顏面貌十分相像。有兩個問題還是值得探討的:一是蛇綠岩的時代問題,目前能定出時代的蛇綠岩全部都為石炭紀和二疊紀,因此,過去認為古特提斯的發育時間為泥盆紀至三疊紀看來證據不足。
在西金烏蘭湖等地可見二疊紀晚期至三疊紀已是代表穩定環境的淺水石英砂岩沉積,並不整合在蛇綠岩上;在金沙江沿岸也有許多早、晚二疊紀之間的不整合報導,或者是早三疊紀的地層不整合在海西期花崗岩與二疊系地層之上,這些都說明了古特提斯在二疊紀晚期已基本被消亡而停止了活動,其後僅僅是在強烈的變形過程中構造復活的結果。另一個問題是古特提斯沿該帶消減時的消減方向,20世紀70年代以前,普遍認為青藏高原所有縫合帶的消減方向都是一致地由南向北消減,直到目前仍有部分人持這種觀點;但是,80年代以來高原範圍的廣泛科學考察取得了許多新進展,其中包括了金沙江帶的消減極向問題,根據縫合帶及兩側的原生葉理,同期變形的構造樣式和伴生島弧的位置等綜合分析,認為金沙江縫合帶的消減方向是由北向南消減的,因而在縫合帶南側的羌塘-喀喇崑崙北緣發育了一條十分完整、幾乎與縫合帶同等規模的伴生島弧,島弧岩漿火山分布廣泛,從滇西南的哀牢山、白馬雪山,藏東南的芒康、江達,青海南部的玉樹、治多,直到羌塘北緣的烏麗、開心嶺、風火山,喀喇崑崙北緣的伊力克、卡拉庫勒等長達3000公里;特別是與其伴生的火山弧,從俯衝階段的中基性,到俯衝碰撞階段的中性,到碰撞後的酸性,發育系列十分完整。因此,不能單根據現在的斷層面傾向來推斷地質歷史時期的消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