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

《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是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為主要研究單位,韓永順、鄭偉元、溫明炬、朱明君、唐程傑、李憲文、苗澤、楊楓、徐建新、楊在田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
  • 依託單位: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 完成人:韓永順、鄭偉元、溫明炬、朱明君、唐程傑、李憲文、苗澤、楊楓、徐建新、楊在田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30006
項目名稱
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
主要完成單位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
主要完成人
韓永順、鄭偉元、溫明炬、朱明君、唐程傑、李憲文、苗澤、楊楓、徐建新、楊在田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3-2-3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立項背景:建國以來,我國已相繼開展了土地清查、土地概查、土地詳查,對全國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基本摸清了數量家底。但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技術的更新換代,原來調查的深度和廣度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特別是黨中央面向新世紀做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西部相關項目全面啟動,急需與之相關的現勢性強的基礎數據為決策提供依據。查清西部地區坡耕地數量、質量、分布、產量及相關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情況,近年來坡耕地退耕情況,以及西部地區耕地後備資源數量、分布情況和質量狀況等問題,已關係到西部大開發規劃、政策的科學制定和順利實施。 國土資源部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把為西部大開發戰略服務作為工作重要內容之一。2000年和2001年兩個年度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土地資源監測調查工程開展了本項目,安排項目資金4000萬元,涉及重慶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土地詳查基礎上,進一步查清了西部地區15°以上陡坡耕地的基本狀況及相關情況;查清了能夠形成國家級開發復墾基地的耕地後備資源情況,並對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進行科學評價和深入分析研究,為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等工程的實施及土地合理開發利用提供決策基礎,為制定西部大開發規劃和西部生態退耕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主要科學技術內容: (1)制定了《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在充分研究我國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特點基礎上,根據西部自然條件特點,研究制定了坡耕地調查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研究制定了集中連片能形成國家級基地耕地後備資源的調查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並在大量的試點和全面的套用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兩項技術規定和規程,使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有了全國統一的技術標準規範。 (2)坡耕地調查評價。以土地詳查和土地變更調查資料(數據、圖件)為基礎,充分利用相關部門有關資料,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許多地區還採用了最新遙感圖像和“3S”集成技術。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採用主導因素法等方法對坡耕地進行適宜性評價,對坡耕地退耕進行可行性分析。並由下而上逐級進行數據匯總,建立坡耕地調查評價資料庫,編制坡耕地調查評價圖。 (3)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根據土地資源狀況,內外業結合,以土地變更調查後的土地利用現狀圖為工作底圖,結合最新的航空、航天遙感圖,對耕地後備資源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採用主導因素法為主,結合專家評判法,對耕地後備資源進行適宜性評價。並對其開發利用前景做出總體分析評價。由下而上逐級進行數據匯總,建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資料庫,編制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圖。 主要研究成果: 1.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專著) 2.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數據集(專著) 3.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 4.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定 5.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多媒體演示系統(光碟) 6.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數據查詢系統(光碟) 7.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資料庫 8.西部大開發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數據匯總軟體 與國內外同類研究成果對比: ——與國內同類研究的比較。國內沒有進行過專項坡耕地調查評價及相關研究,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詳查)時只開展了耕地坡度分級。針對耕地後備資源專項調查評價及相關研究也沒有開展,涵蓋此項內容的後備資源調查,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開展3次。與國內同類工作相比,本項目的特點是: ①土地詳查時只是進行了耕地坡度分級,沒有進行適宜性評價。本次坡耕地調查以標準分幅圖圖斑為單元,以村為單位進行全面調查包括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調查,同時進行了適宜性評價和深入分析研究,並採用新技術手段,建立了各級坡耕地空間資料庫。 ②本次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與幾次相關調查比,是首次採用統一標準、系統的針對耕地後備資源的調查評價。第一次以標準分幅圖圖斑為單元,第一次進行全面的相關情況調查和深入的評價、分析研究,在技術手段上,更廣泛地採用了“3S”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等新技術手段。 ——與國外同類研究的比較。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理論和方法方面,已經相當成熟,為本次西部地區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提供了理論方法借鑑。但在國外,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問題沒有中國這樣對國家的糧食和生態安全格局產生劇烈影響,同時國外一些國家的社會體制也不允許在短時期內針對一個或幾個專題問題進行大範圍的調查評價。因此,本項目與國外相關項目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①西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中所採用的評價方法,借鑑了國內外的一些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同時針對調查評價對象和調查區域特點,制定了符合實際,並具有獨特性的評價指標體系,豐富和完善了土地資源調查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②西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具有範圍廣、時序統一、調查評價方法一致的明顯特點,而這些特點是國外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所不具備的; ③西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隸屬於土地資源的專題調查評價,其調查評價對象具有中國特色,而其他國家沒有進行過同類專題的大規模的土地資源調查評價。 成果套用和取得效益情況:西部土地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已經套用於全國及西部地區制定有關規劃和決策,主要包括: (1)編制各級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2002年國土資源部完成了《全國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其中西部地區耕地後備資源情況就採用了本次調查評價成果。西部地區各級地方編制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也都採用了本次調查評價成果。 (2)編制西部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規劃。2001年國土資源部完成了《“十五”西部國土資源規劃綱要》,涉及有關數據也採用了本次調查評價成果。 (3)開展西部土地開發利用規劃研究。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2000-2001年全國及西部各省(區、市)採用本次調查評價的最新數據,全面開展西部土地開發利用規劃研究。 (4)編制生態退耕規劃及有關決策。本次坡耕地調查評價成果已經廣泛套用於西部地區各級政府編制生態退耕規劃、計畫和制定有關政策。 (5)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利用。本次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耕地後備資源開發項目特別是國家級土地開發復墾基地立項的依據。 (6)通過本項目研究制訂的有關技術標準已全面套用於國土資源大調查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同類調查評價工作。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近10萬人參與了項目工作,通過項目實施也為西部地區培養了一批掌握土地資源調查、評價科學方法的技術人才,提高了國家土地利用管理的能力。本項目的實施過程也是一次宣傳國家有關政策、宣傳和普及土地知識的過程。因此,其社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推動科技進步的意義:該項目充分利用土地詳查等有關調查評價成果,借鑑國內外土地資源調查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結合西部大開發的需要,充分考慮現代技術手段的套用,研究制定了實用性、科學性、可操作性強的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制訂出台了有關技術標準,填補了坡耕地和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標準研究方面的空白;在土地詳查的基礎上,第一次對15度以上坡耕地和集中連片的耕地後備資源進行專項和全面深入調查,特別是第一次採用了統一的、操作性強、科學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評價,是對土地詳查等調查評價成果的補充、深化和創新;在調查評價技術手段上,還結合傳統的實地調查評價方法,廣泛套用遙感、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及“3S”集成技術,進行數據採集、分析和處理,並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建立相互聯繫的各級空間資料庫,為實現數據的共享、及時傳輸、匯總和更新以及國土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首次全面獲取了西部地區陡坡耕地和集中連片耕地後備資源(能形成國家級開發復墾基地)現勢性調查評價數據包括相關人口、經濟社會、生態環境方面數據,並且通過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西部地區坡耕地退耕和國家級耕地後備資源開發復墾基地建設的建議和對策措施,為有關規劃和決策以及開展相關科學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有關的標準也已套用於中部、東部地區開展同類調查評價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