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區、市)交通廳(局、委):
為實施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決策,認真落實我部“加快西部地區公路發展總體規劃”,根據西部地區建設條件,針對西部地區公路規劃、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經過部組織專題研究,從技術的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並將執行中的問題及時報部。
附屬檔案: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章)
二○○四年一月八日
附屬檔案: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
第一條為實施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決策,落實交通部“加快西部地區公路發展總體規劃”,根據西部地區的建設條件,並針對西部地區公路規劃、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問題,從技術角度提出指導性的政策建議,促進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實現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條西部地區公路建設方針是以發展為主題,以國道主幹線、西部省際通道與農村公路為重點,全面推進各層次公路的建設,實現西部地區公路交通面貌明顯改善的第一階段戰略目標。
第三條西部公路建設宜“量力而行,適度超前”,以資金可能為基礎,以需求為依據,以效益為目標,抓住西部開發的機遇,提高公路網的通行能力和通達深度,對於具有通道功能的重點路段,在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選用上應有前瞻性。
第四條應提倡全壽命分析的思想,統籌考慮建設與養護管理全過程,在建設中堅持速度、質量、安全、成本、環境相協調,以求得預期的投資效益與使用效果,推進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快速、健康的發展。
第五條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視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加強公路交通安全設計與運營管理,適時推進公路交通安全性評價,提高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
第六條公路建設中應考慮國土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對設計與施工方案的比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並貫徹“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保護方針,防止出現先污染再治理的情況,促進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條應在統籌考慮綜合運輸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特點,做好公路網規劃,保證規劃的科學性、連續性、嚴肅性。應重視跨省區通道技術標準的銜接,幹線公路過城鎮的方式以及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和晴雨通車水平。
第八條應按照基本建設程式的要求,論證確定公路工程項目的功能、標準與規模以及老路利用;加強基礎資料的收集,重點做好工程地質勘察與環境影響評價等項工作;保證前期工作的周期和經費,確保前期工作的深度與質量。
第九條根據公路基本建設程式各階段深度的要求,應高度重視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加強對基礎資料的分析審查,加強對不良地質路段治理的預研,以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
第十條應開展對公路沿線自然災害和地質災害的調查和監測,根據公路的使用功能、災害的影響程度,採用全壽命成本估算,確定設防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綜合防治預案。
第十一條應認真執行國家與行業相關的公路工程標準與規範,鼓勵研究制定地方性標準。在標準的使用中,應克服片面追求高標準或教條化採用指標的傾向,應綜合考慮安全、質量、環境與投資等因素,合理選用技術標準和技術指標。
第十二條線上位選擇中,應重視地質、生態因素,既要注重對地質不良路段的避繞,又要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還要考慮路線對沿線經濟的促進和拉動作用;應把走廊帶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近遠結合、綜合利用。
第十三條總體設計應明確指導方針、設計原則、指標體系以及各專業間設計界面與銜接方式;提出運營期工程結構的耐久性、車輛行駛的安全性、養護維修的可行性、防災減災的有效性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優先採用有利於生態保護的建設方案。
第十四條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近期交通量不大時,可以按照一次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合理安排建設計畫。整體式路基不得採用分幅分期修建方案,分離式路基的分幅分期修建應在一次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便於與二期工程銜接的配套措施,保證項目一期工程的有效利用和整體功能的實現。
第十五條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儘量利用原地形,避免深挖高填;高填方或土石混填路堤,應切實做好壓實度控制;凍土、黃土、鹽漬土、沙漠、濕地等特殊土質,應採用有效措施保證路基強度與穩定性。
第十六條提倡因地制宜選用路面材料和結構形式。應重視基層與面層壓實度控制和層間粘接。在水泥資源豐富的地區鼓勵採用水泥砼路面,但應加強基層與面板的施工質量控制。對於農村公路可採用簡易路面。
第十七條應合理控制邊坡高度。高邊坡應針對不同地質情況進行專項設計。高邊坡施工應按照自上而下、防挖結合、嚴格控制爆破強度的原則,重視坡頂的卸載、坡體的加固、坡腳的支護,並加強施工監控。邊坡防護形式應與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相結合,儘可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第十八條應高度重視公路防、排水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應根據當地降水強度和地形地貌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設計,使其具有足夠的匯水、導水、排水功能,保證路基及邊坡的穩定性,提高公路的防災能力。
第十九條鼓勵在試驗並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採用地方性材料和工業廢料。重點工程的材料應考慮西部地區的特殊氣候環境下的耐久性問題。在特殊土質路基處理與路面工程中宜有針對性地採用土工合成材料、土壤穩定固化材料、改性材料等新型材料。
第二十條倡導選用成熟的橋型;推薦採用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樑;橋樑結構計算應採用成熟的理論和方法,確保結構的可靠性與耐久性。採用大跨、高墩和異型橋樑方案時,應重視對關鍵結構、關鍵部位的細部設計,應做多方案比較;橋樑設計,特別是山區深谷高墩、高架橋設計宜採用便於養護和少養護的結構體系;對於一般橋樑,鼓勵採用標準化設計。
第二十一條橋樑施工應做出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推薦採用標準化、裝配化施工等橋樑施工技術;加強現場檢測,特別是關鍵部位的質量控制;大跨徑橋樑或特殊重要橋樑應進行施工階段的施工監控和運營階段的結構安全監控。
第二十二條山區公路應重視隧道方案的選用;通過對隧道標高、平面位置以及長隧道和隧道群方案的比較,控制隧道建設規模;隧道設計應考慮地質、地形、排水、通風、施工及運營安全等因素;隧道設施可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逐步完善;隧道洞口設計應以保證行車安全為重點。
第二十三條隧道施工應強化地質超前預報、圍岩變形監測及信息反饋工作;在高海撥、寒冷地區,應重視隧道結構與路面的防凍與保溫;重視改善隧道內施工環境,加強施工通風、防塵、降噪;應制定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制度、措施和預案。
第二十四條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的建設應服務於車輛安全運行及管理需求。收費系統設定應統籌考慮並以節約、高效為原則,高速公路應實施聯網收費;通信中心宜集中設定;在交通量不大的地區,服務區設施宜適當簡化,間距可適當加大;在特殊氣象環境、長隧道等區段應設定監控系統;山區公路應加強安全防護設施。
第二十五條工程設計中應重視土石方平衡,取棄土場應有設計並與水土保持措施統籌考慮;公路綠化要注重實效,鼓勵採用鄉土樹草;路側綠化應注意與綠色通道建設、邊坡防護和環境保護相結合。
第二十六條在建設全過程中,應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突出抓好工程總體設計、關鍵部位設計、材料控制及設計與施工工序控制,保證工程的內在品質和結構的可靠性、耐久性。
第二十七條應在重點工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研究,切實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具有西部特點的公路交通成套技術。
第二十八條應貫徹“穩定、培養、引進相結合”的人才發展戰略,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培養適應公路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為實施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決策,認真落實我部“加快西部地區公路發展總體規劃”,根據西部地區建設條件,針對西部地區公路規劃、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經過部組織專題研究,從技術的角度提出了《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並將執行中的問題及時報部。
附屬檔案: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章)
二○○四年一月八日
附屬檔案:西部地區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建議
第一條為實施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大開發戰略決策,落實交通部“加快西部地區公路發展總體規劃”,根據西部地區的建設條件,並針對西部地區公路規劃、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問題,從技術角度提出指導性的政策建議,促進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實現跨越式和可持續發展。
第二條西部地區公路建設方針是以發展為主題,以國道主幹線、西部省際通道與農村公路為重點,全面推進各層次公路的建設,實現西部地區公路交通面貌明顯改善的第一階段戰略目標。
第三條西部公路建設宜“量力而行,適度超前”,以資金可能為基礎,以需求為依據,以效益為目標,抓住西部開發的機遇,提高公路網的通行能力和通達深度,對於具有通道功能的重點路段,在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選用上應有前瞻性。
第四條應提倡全壽命分析的思想,統籌考慮建設與養護管理全過程,在建設中堅持速度、質量、安全、成本、環境相協調,以求得預期的投資效益與使用效果,推進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快速、健康的發展。
第五條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重視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加強公路交通安全設計與運營管理,適時推進公路交通安全性評價,提高公路的交通安全水平。
第六條公路建設中應考慮國土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對設計與施工方案的比選,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並貫徹“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境保護方針,防止出現先污染再治理的情況,促進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條應在統籌考慮綜合運輸體系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區特點,做好公路網規劃,保證規劃的科學性、連續性、嚴肅性。應重視跨省區通道技術標準的銜接,幹線公路過城鎮的方式以及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和晴雨通車水平。
第八條應按照基本建設程式的要求,論證確定公路工程項目的功能、標準與規模以及老路利用;加強基礎資料的收集,重點做好工程地質勘察與環境影響評價等項工作;保證前期工作的周期和經費,確保前期工作的深度與質量。
第九條根據公路基本建設程式各階段深度的要求,應高度重視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加強對基礎資料的分析審查,加強對不良地質路段治理的預研,以滿足工程設計的需要。
第十條應開展對公路沿線自然災害和地質災害的調查和監測,根據公路的使用功能、災害的影響程度,採用全壽命成本估算,確定設防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綜合防治預案。
第十一條應認真執行國家與行業相關的公路工程標準與規範,鼓勵研究制定地方性標準。在標準的使用中,應克服片面追求高標準或教條化採用指標的傾向,應綜合考慮安全、質量、環境與投資等因素,合理選用技術標準和技術指標。
第十二條線上位選擇中,應重視地質、生態因素,既要注重對地質不良路段的避繞,又要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還要考慮路線對沿線經濟的促進和拉動作用;應把走廊帶作為不可再生的資源,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近遠結合、綜合利用。
第十三條總體設計應明確指導方針、設計原則、指標體系以及各專業間設計界面與銜接方式;提出運營期工程結構的耐久性、車輛行駛的安全性、養護維修的可行性、防災減災的有效性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優先採用有利於生態保護的建設方案。
第十四條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近期交通量不大時,可以按照一次設計、分期實施的原則,合理安排建設計畫。整體式路基不得採用分幅分期修建方案,分離式路基的分幅分期修建應在一次設計的基礎上,提出便於與二期工程銜接的配套措施,保證項目一期工程的有效利用和整體功能的實現。
第十五條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儘量利用原地形,避免深挖高填;高填方或土石混填路堤,應切實做好壓實度控制;凍土、黃土、鹽漬土、沙漠、濕地等特殊土質,應採用有效措施保證路基強度與穩定性。
第十六條提倡因地制宜選用路面材料和結構形式。應重視基層與面層壓實度控制和層間粘接。在水泥資源豐富的地區鼓勵採用水泥砼路面,但應加強基層與面板的施工質量控制。對於農村公路可採用簡易路面。
第十七條應合理控制邊坡高度。高邊坡應針對不同地質情況進行專項設計。高邊坡施工應按照自上而下、防挖結合、嚴格控制爆破強度的原則,重視坡頂的卸載、坡體的加固、坡腳的支護,並加強施工監控。邊坡防護形式應與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相結合,儘可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第十八條應高度重視公路防、排水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應根據當地降水強度和地形地貌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設計,使其具有足夠的匯水、導水、排水功能,保證路基及邊坡的穩定性,提高公路的防災能力。
第十九條鼓勵在試驗並取得經驗的基礎上採用地方性材料和工業廢料。重點工程的材料應考慮西部地區的特殊氣候環境下的耐久性問題。在特殊土質路基處理與路面工程中宜有針對性地採用土工合成材料、土壤穩定固化材料、改性材料等新型材料。
第二十條倡導選用成熟的橋型;推薦採用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樑;橋樑結構計算應採用成熟的理論和方法,確保結構的可靠性與耐久性。採用大跨、高墩和異型橋樑方案時,應重視對關鍵結構、關鍵部位的細部設計,應做多方案比較;橋樑設計,特別是山區深谷高墩、高架橋設計宜採用便於養護和少養護的結構體系;對於一般橋樑,鼓勵採用標準化設計。
第二十一條橋樑施工應做出詳細的施工組織設計,推薦採用標準化、裝配化施工等橋樑施工技術;加強現場檢測,特別是關鍵部位的質量控制;大跨徑橋樑或特殊重要橋樑應進行施工階段的施工監控和運營階段的結構安全監控。
第二十二條山區公路應重視隧道方案的選用;通過對隧道標高、平面位置以及長隧道和隧道群方案的比較,控制隧道建設規模;隧道設計應考慮地質、地形、排水、通風、施工及運營安全等因素;隧道設施可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逐步完善;隧道洞口設計應以保證行車安全為重點。
第二十三條隧道施工應強化地質超前預報、圍岩變形監測及信息反饋工作;在高海撥、寒冷地區,應重視隧道結構與路面的防凍與保溫;重視改善隧道內施工環境,加強施工通風、防塵、降噪;應制定確保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制度、措施和預案。
第二十四條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的建設應服務於車輛安全運行及管理需求。收費系統設定應統籌考慮並以節約、高效為原則,高速公路應實施聯網收費;通信中心宜集中設定;在交通量不大的地區,服務區設施宜適當簡化,間距可適當加大;在特殊氣象環境、長隧道等區段應設定監控系統;山區公路應加強安全防護設施。
第二十五條工程設計中應重視土石方平衡,取棄土場應有設計並與水土保持措施統籌考慮;公路綠化要注重實效,鼓勵採用鄉土樹草;路側綠化應注意與綠色通道建設、邊坡防護和環境保護相結合。
第二十六條在建設全過程中,應貫徹質量第一的方針。突出抓好工程總體設計、關鍵部位設計、材料控制及設計與施工工序控制,保證工程的內在品質和結構的可靠性、耐久性。
第二十七條應在重點工程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研究,切實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形成具有西部特點的公路交通成套技術。
第二十八條應貫徹“穩定、培養、引進相結合”的人才發展戰略,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和具體措施,建立激勵機制,培養適應公路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