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早在1981年,我校教師就參與國家交通建設大討論,成立了交通經濟管理教研室,對交通經濟問題展開研究。1993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面向綜合交通的經濟專著《運輸經濟學》(喬樂中主編)。長期的積累,形成了老中青結合的綜合交通經濟、交通美學、社會保障學術研究群體,2000年正式成立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成立時間:2000
  • 下設研究所:4個
概述,歷史沿革,研究工作基礎,計畫構想,

概述

目前,中心有教授11人(博士3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4人)、講師11人(博士生3人)。
中心的發展與西部同行,與我國交通發展通行,經過20餘年的努力,現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交通經濟理論研究、交通景觀美學研究中心之一。
中心下設4個研究所:交通經濟研究所、交通美學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研究所。
中心定位:立足重慶,面向西部,服務社會,服務交通,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以科學研究為中心,以科研項目為支撐,把握學術前沿,發揮基地特色,把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建成國內先進,具有重要影響的重點研究基地。

歷史沿革

申報機構的發展與西部同行、與我國交通發展通行,她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81年~1989年,參與國家交通建設大討論,成立交通經濟管理教研室(管理系)。
第二階段:1989年~1993年,開始綜合運輸經濟領域的研究,標誌成果──我國第一本面向綜合交通的經濟專著《運輸經濟學》(喬樂中主編)。
第三階段:1994年~2001年,形成老中青結合的綜合交通經濟研究學術群體,2000年成立西部交通經濟研究中心。研究領域相對穩定、集中在研究中心的幾個主要領域的學術群體 包括有 教授8人(博士3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4人)、講師11人(博士生3人)。
第四階段:1999年~,研究領域拓展階段,開展交通美學、交通與社會發展領域的研究,2003年成立西部交通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獨立中心)。 經過20餘年的努力,現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交通經濟理論研究、交通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之一。

研究工作基礎

隨著本研究機構的充實提高和發展壯大,在專業設定、科學研究、學科和學位點的建設,包括研究隊伍、研究項目、經費、研究條件等基礎,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些都為科學研究工作更上一個新台階奠定了良好的硬體和軟體基礎。
近年來,共完成和在研科研項目73項(不含校內項目),其中,省部級科研項目32 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3項,公開發表論文130篇,主編和參編教材10本,出版專著(16部,科研經費522萬元。在教學、行政、學生管理等方面,已建立和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正邁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式,形成了一支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各層次人員配備齊全,富有朝氣的教學科研隊伍。
在交通經濟理論、公共運輸政策、交通基礎設施景觀、城鄉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特色。
目前,中心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 10 項、橫向項目 19 項。

計畫構想

研究方向:結合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以下五個方面展開研究。 ① 交通可持續發展研究; ② 交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係研究; ③ 交通與西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④ 橋樑美學、山區道路美學研究; ⑤ 西部農村城市化道路研究,農村社會保障研究。進一步形成優勢和研究的特色。
成果方面:力爭在2005——2010年期間完成或在研國家級課題3-5項、省部級課題15項、橫向課題35項、出版專著10部,教材12部,譯著2部;在國家一級期刊發表論文10-15篇,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篇以上;出版專著15部以上。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0項以上。
基地建設方面:通過基地申報和實際運作形成以項目為龍頭,有項目就進、無項目就出的動態用人機制;形成獎罰分明,激勵約束健全的運行機制;形成面向市場、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開放性機制,形成硬體合理、軟體先進的管理體系。一是建立和形成一支以項目負責人為主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學位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相對穩定的科研隊伍。二是鼓勵申報高層次課題、爭取橫向資助經費,擴大對外交流。三是以辦研修班、短訓班、轉化科研成果、培養教學人才。為重慶市經濟建設、西部乃至全國交通發展服務。四是爭取碩士點的增加 和 博士授權點零的突破。
總之,力爭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本中心建設成為重慶市的一流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