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郊落花歌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雜言古詩
- 作者:龔自珍
- 作品出處:《龔自珍全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郊落花歌1
出豐宜門一里2,海棠大十圍者八九十本3。花時車馬大盛,未嘗過也。三月二十六日,大風,明日風少定,則偕金禮部應城4、汪孝廉潭5、朱上舍祖轂6、家弟自谷出城飲而有此作7。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來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8。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9。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10。
如錢唐潮夜澎湃11,如昆陽戰晨披靡12。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13,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14?
玉皇宮中空若洗15,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16。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難窮期17。
先生讀書盡三藏18,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19。
又聞淨土落花深四寸20,冥目觀想尤神馳21。
西方淨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22,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23,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西郊:三官廟在北京西郊。
2.豐宜門:金代時北京城南門。
3.本:株。
4.金禮部:即金應城,字子彥,安徽歙縣人。嘉慶六年(1801年)拔貢,官禮部主事,郎中。
5.汪孝廉:即汪潭,浙江錢塘人,舉人。
6.朱上舍:即朱祖轂,生平不詳。
7.家弟:即作者的堂弟龔自樹(1798~1845年),字秋田,官湖南辰州府經歷。
8.沽:買。
9.嗤(chī):譏笑。
10.痴:此為發獃意。
11.錢塘潮:錢塘江由於近海,受海水潮汐的影響,形成壯觀的江潮,是勝景。
13.八萬四千:佛教用語中常用來夸言極多的數字。天女:佛教說法,為欲界六天中的女性,即《法華經》和《維摩經》中的所謂散花天女。
14.琴高鯉:乘鯉魚的仙人琴高。唐·陸廣微《吳地記》:“乘魚橋在交瀆。郡人丁法海與琴高友善,高世隱不仕,共營東皋之田。時歲大稔,二人同行田畔,忽見一大鯉魚,長可丈餘,一角兩足雙翼,舞於高田。法海試上魚背,靜然不動,良久遂下。請高登魚背,魚乃舉翼飛騰,沖天而去。”
15.玉皇:玉皇大帝。
16.三十六界:道教稱玉皇宮和人世之間隔有三十六層天。青蛾眉:古代女子以青色黛畫眉,這裡代指天上的天女。
17.難窮期:沒有窮盡之日。
18.三藏:佛教典籍中經藏、律藏、論藏的總稱,包括一切佛教法義。這裡是誇張地說自己讀過所有佛經。
19.維摩卷:即《維摩詰所說經》。
20.淨土:即佛國,亦即下文的“西方淨國”。據《大乘義章》雲,佛經中所說的佛地、佛界、佛國、佛土,或淨剎、淨國、淨土,均為同義,即所謂西方的“極樂世界”。
21.冥:閉上眼睛。
22.綺(qǐ)語:本佛家語,指一切雜穢不正的言辭。漓漓:這裡形容文筆滔滔不盡。
23.安得:怎能得到。安,疑問詞,怎能。
白話譯文
出北京城南門一里左右,有一片海棠花,大約有八九十株。開花時車來人往十分熱鬧,從來都是這樣。三月二十六日,大風,第二天風會減弱,則邀請金應城、汪潭、朱祖轂、堂弟與我一起出城觀看,而作此篇。
西郊的落花真是天下的奇景,古人對著落花,只知道寫下傷春的詩句。
西郊看花的車馬都散盡了,定庵先生買酒來賞落花。
定庵先生尋春的時候無人知曉,送別殘春又被人嗤笑。
邀請朋友也邀到了三四位,出城見到如此落花,都神色大變,驚訝如痴。
眼前落花如同夜來澎湃的錢塘江巨潮,又如昆陽之戰的清晨,軍隊一片潰敗。
落花鮮艷繁盛,又如天上的眾多仙女洗臉方罷,一起向這裡傾倒下胭脂水。
海棠花滿天飛舞,如同天上的奇龍怪鳳,愛下降至人間漂泊。琴高的鯉魚為何反而要上天去?
繁花盡落,枝頭無花,宛如天上玉皇的宮殿中因此一空,三十六天中都無一位天女。
落花翩然百態,如我平生的憂患,模糊怪誕,層出不窮。
我讀遍三藏的佛經,最喜歡《維摩詰所說經》中的清詞麗句。
我又聽說西方淨土,滿地落花四寸。閉目以心神去觀賞,尤其會心動神馳。
西方的淨土佛國不能輕易一到,因為我下筆作詩文,便多作綺語不已。
怎么能夠樹上有落不盡的花才好,新落的花更鮮更美,一年三百六十日,永遠都是落花時節。
創作背景
道光七年(1827年)龔自珍在北京任內閣中書,當時詩人第五次參加會考,不幸又一次落第。此詩為龔自珍與金應城、汪潭、朱祖轂等人同往西郊賞花而作。
作品賞析
整體賞析
此詩是詩人用靈魂表現的一首“落花”的讚歌。這首詩以迥異於傳統落花感傷悲諒的情調和意味,在萬艷飛舞的璀璨壯觀中賦予了落花全新的審美含義,張揚了一種悲壯的獻身精神,一種崇高的生命境界。詩歌格調高昂,慷慨奮進。
詩前小序,格調就非同一般。它敘寫了海棠花春意正濃、賞花者絡繹不絕之時,詩人不曾隨俗趨之若鶖欣賞花開之美,反是在大風颳過的第二日,邀上三四親朋前往觀賞落英繽紛。這一反世俗常態的行為,表現出詩人不同流俗的孤高情懷,詩人對落花的禮讚和婉可見。
詩歌開篇,就先點明西郊海棠落花不同凡響的天下奇觀,出語奇兀,引人作觀古來落花本有暮春殘紅的傷春意蘊,但詩人一個“但”字卻輕輕否定了前人見落花傷情、替落花嗟嘆的傳統筆調,表現出一種不循於此的品質。“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照應詩前小序,詩人卓爾不凡、瀟灑清逸的形象脫穎而出。“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兩句,再一次表明自己不同流俗的雅趣和愛好。在詩人眼裡,“春”是自己的知己好友,所以才來“探春”,才來“送春”,可見“春”是詩人心中獨具特色的藝術意象。但這種超常的行為活動卻為世人漠視、嗤笑,這就深刻地反映出詩人內心深處不為世用、不為時重的失落悲哀與做岸不羈之感這種略帶悲涼的自我調侃同樣有著《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悲調。而春歸景象如何,詩人暫撇開一筆,而是生動傳神地抓住觀落花者看到海棠落花時霎那間的神態變化“出城失色神皆痴”來先聲奪人呼應“西郊落花天下奇”,這種以奇筆來寫奇觀,可見海棠落花真的是“奇”之至了。
接下來詩人就抓住這個“奇”字馳騁想像,以極度誇飾渲染之筆,細緻描寫了落花漫天遍地、艷麗異常的奇觀。詩人以鋪張揚歷的排比句式,連用七種生動的形象來比喻落花,新穎奇特,異彩紛呈。在詩人筆下,落花如錢塘之夜潮澎湃,如昆陽之古戰披靡,如天女胭脂之水流成河,如奇龍怪鳳遊人間,如琴高之鯉上天庭,如玉皇宮中、三十六界之仙女翩翩下凡,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綿延不絕……如此壯美的景觀,如此斑斕的色彩,如此動人心魂的艷美,有?>杜牧《金谷園》里“落花猶似墜樓人”的驚心動魄,有劉克莊《落梅》里“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的悲壯蒼涼。但與美艷痴情、墜樓而亡的綠珠喻落花相比,有美之毀滅於一瞬的悲壯,卻無香消玉隕的淒涼;與韓愈被貶出秦嶺,屈原放逐沉沅江喻落花相比,有哀憐身世的感傷,卻無傷心難止的絕望。詩人就在這無比新奇的想像和誇張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哀景寫樂,以我觀物,讓人領略到落花年年歲歲無窮無盡的恍惚,漫天飛舞、綽約繽紛的風姿。
這璀璨爛漫的落花狂想曲中,詩人多處引用了歷史神話傳說來豐富落花的內涵,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如先引用歷史上劉秀帶領八千兵馬與王莽四十萬大軍對戰昆陽的激烈場面來形容落花墜地之精彩曼妙,再引用神話中奇龍怪風的漂泊無方來映村落花紛飛之飄忽不定,接著又引用傳說中的琴高之鯉來質問落花飛天的無緣無故……這樣,紛揚的落花不僅具有了新的生命內涵,而且更呈現出光怪陸離、令人眩目的繽紛畫面。這些不落斧痕的典故妙用,彰顯出詩人藝術才華的高深絕奧。此外,詩人在盛讚落花之瑰麗時,也十分重視錘鍊字句,生動傳神。如“齊向此地傾胭脂”中的“傾”字,就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落花飛舞的色彩和動態:猶如天女洗妝後傾灑的胭脂水粉艷麗奪目,赤色慾流。再如“玉皇宮中空若洗”中的“空”“洗”二字,更是誇張地寫出飛花點點的動人之處:猶如三十六界的仙女全部下凡幻化為落花,翩躚起舞,隨風而動。鍊字功力簡直如壁龍上點睛,生動傳神又貼切自然,甚是風流。
詩歌緊接下來,詩人更是透過漫天飛舞的落花畫面,借用佛教三藏和維摩卷里的清詞,閉目凝神,神遊象外,冥想仙界裡落英璀璨的景象,心醉神馳、如痴如狂。覺得自己定然是得了仙機,才使得自己能夠如此下筆生花,綺語綿綿。最後詩人竟然突發狂想,“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希冀一年到頭都有不盡之落花降臨人間,如雨飄灑,真是疏狂至極、愛落花成痴了。
據說詩人在年輕時,曾像《紅樓夢》中的黛玉一樣有過葬花之舉。春歸落花不僅觸動詩人的憐香之情,更觸動詩人的身世之感。在葬花之後的十年,在經歷很多的人生風雨之後,詩人曾發出過纏綿悱側的人生哀歌:“十年千里,風痕雨點斑斕里,莫怪他,身世依然如落花。”落花已成為詩人情感的偏愛,精神的寄託,自我的寫照。儘管如此,《西郊落花歌》中詩人在睹物悲身,哀憐身世之時,也於落花的飄零之中看到了一種不屈的生命壯美,這是一種生命美的極致:雖然隕落,但卻燦爛無比;雖然即將消逝,但生命的熱力卻舞出最後的輝煌。這就是不屈於命運的詩人做岸不羈的個性,失意苦悶而又不甘沉淪、不願退伏的心路歷程。
顯然,詩人繼承了屈原、李白兩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創作傳統,奇思聯翩,意想塵外。奇異的構思、大膽的想像、新穎的比喻、肆意的誇張、凌厲的排比形成了詩歌浩瀚磅礴的氣勢、壯美瑰麗的圖景,境界奇肆,形象生動。詩歌語言參差錯落,時而行雲流水,時而激流沖澗;音律調配典麗自然,既琅琅上口,又盪氣迴腸。詩歌夾雜著強烈的情緒律動,感情激越,筆力逍勁,酣暢淋漓之中呈現出詩人靈魂重重壓抑下飛騰起舞的姿態,進發出生命崇高的壯美,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不愧為一首非凡獨特、奇思艷絕的“落花”的讚歌。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鄧蔭柯《中華詩詞名篇解讀》:這首詩奇異之處在於飛揚奔放的想像。這想像達到了不講詩詞情理、不顧文字規範、挑戰理性、不論可能與否的地步。這種大氣魄、大境界、大場面、大歡喜、大審美,也只有龔自珍這樣的襟懷闊大、視野廣闊、氣焰萬丈的人才能寫得出來,也只有龔自珍寫出來才是一篇被承認被推崇的文字。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年),字瑤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學家,他還是近代思想、文學及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道光九年(1829年)進士,官至禮部祠祭司行走、主客司主事。其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飽含憂國憂民之情和追求理想的精神。風格瑰麗奇肆,情感激切,富於浪漫主義色彩。有《龔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