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釋厄記》就是古代小說《西遊記》的原名,西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西遊,是西方遊走,釋厄,就是消除困難走出困境之類的意思。此書描寫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歷經諸多磨難的傳奇歷險故事。書中人物名字的喻示也都頗有講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遊釋厄記
- 又稱:《西遊記》
- 著作時間:元初
- 作者:春邱真君
- 派別:龍門教
- 類別:神話小說
簡介,人物喻示,釋厄記,
簡介
(清)悟元子劉一明《西遊原旨序》
《西遊記》者,元初龍門教祖長春邱真君之所著也。其書闡三教一家之理,傳性命雙修之道。俗語常言中,暗藏天機;戲謔笑談處,顯露心法。古人所不敢道者,真君道之;古人所不敢泄者,真君泄之。一章一篇,皆從身體力行處寫來;一辭一意,俱在真履實踐中發出。其造化樞紐,修真竅妙,無不詳明且備。可謂拔天根而鑽鬼窟,開生門而閉死戶,實還元返本之源流,歸根復命之階梯。悟之者在儒即可成聖,在釋即可成佛,在道即可成仙。不待走十萬八千之路,而三藏真經可取;不必遭八十一難之苦,而一觔斗雲可過;不必用降魔除怪之法,而一金箍棒可畢。蓋西天取經,演《法華》、《金剛》之三昧;四眾白馬,發《河》、《洛》、《周易》之天機;九九歸真,明《參同》、《悟真》之奧妙;千魔百怪,劈外道旁門之妄作;窮歷異邦,指腳踏實地之工程。三藏收三徒而到西天,能盡性者必須至命,三徒歸三藏而成正果,能了命者更當修性。貞觀十三年上西,十四年回東,貞下有還原之秘要;如來造三藏真經,五聖取一藏傳世,三五有合一之神功。全部要旨,正在於此。其有裨於聖道,啟發乎後學者,豈淺鮮哉?憺[澹]漪道人汪象旭,未達此義,妄議私猜,僅取一葉半簡,以心猿意馬,畢其全旨,且註腳每多戲謔之語,狂妄之詞。咦!此解一出,不特埋沒作者之苦心,亦且大誤後世之志士,使千百世不知《西遊》為何書者,皆自汪氏始。其後蔡、金之輩,亦遵其說而附和解注之。凡此其遺害,尚可言哉?繼此或自為頑空,或指為執相,或疑為閨丹,或猜為吞咽。乾枝百葉,各出其說,憑心造作,奇奇怪怪,不可枚舉。此孔子不得不哭麟,卞和不得不泣玉也。自悟一子陳先生《真詮》一出,諸偽顯然,數百年埋沒之《西遊》,至此方得釋然矣。但其解雖精,其理雖明,而於次第之間,仍未貫通,使當年原旨,不能盡彰,未克盡美而未盡善耳。予今不揣愚魯,於每回之下,再三推敲,細微解釋。有已經悟一子道破者,茲不復贅,即遺而未解,解而未詳者,逐節釋出,分晰層次,貫串一氣。若包藏卦象,引證經書處,無不—一註明。俾有志於性命之學者,原始要終,一目了然,知此《西遊》,乃三教一家一理,性命雙修之道,庶不惑於邪說淫辭,誤入外道旁門之塗,至於文墨之工拙,則非予之所計也。
時在乾隆戊寅孟秋三日,榆中棲雲山素樸散人悟元子劉一明自序。
人物喻示
唐僧師徒,直如世間眾生,眾生有三,利根,中根,鈍根。
地藏經云: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這孫悟空就是那利根者,師從須菩提祖師,本就是天地造化的靈猴,戒尺三擊,秘處傳道
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舍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祖師道:"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跪於榻下。祖師云: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里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這祖師教給悟空的前半為密法口決,後一半為預言,即預言了孫悟空要做一件大大的功德,功完隨你也可以做佛也可以做仙自選。
悟空一聞即信受,《西遊記》第二回標題“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意為悟空證得阿羅漢果,得了長生不老的妙法,即有殺賊之能。雖得了個阿羅漢,卻也是三年後才又學得這七十二般變化。此後唐僧一路西去,遇諸煩惱賊,皆被悟空等一一除之。《西遊記》第一回中
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悟空說一生無性,正對了佛家言,真如本性,性自本空,說明,一來到這世間就是一個大大的利根之人。且終日只吃些爪果,天地造就的靈氣。這類利根是少之又少的,多為乘願再來的菩薩。若說悟空證得阿羅漢,也不太正確,很明顯,須菩提教給悟空的是亦佛,亦道。且後來文章中說悟空,從一個“太乙散仙,棄道從僧”太乙散仙是未列仙班以前,後來大聖二次上天宮,得一個“齊天大聖”的名號,已是名正言順的太乙金仙。類同於佛教的阿羅漢。
豬八戒,是這中根之人,也如這世間之諸眾生相,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嘴巴甜。好吃能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美色所迷,難分敵我。貪吃貪睡,自私自利,好進讒言。常常想作弄人,但不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就是作繭自縛。為什麼連這樣一個人也最終修成正果?經言: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此謂中根。最妙的就是八戒的武器,釘耙,中國大多數人是農民,抗撅頭,使釘耙,勞動人民的本色。
沙悟淨就是這鈍根之人,原是天庭中的捲簾大將,失手打碎琉璃盞被貶下凡,說明悟淨是個非常笨的人。落入凡間也是笨手笨腳,無甚言詞。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著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從不左顧右盼,謹守佛門戒律。與初出場時凶相畢露,曾經兩次吃唐僧的背景很不相稱。意為一個人如果真心皈依佛門,謹守佛門戒律,朝朝暮暮一句佛號不離心間,暗鈍之機,久化已歸。
唐僧又名三藏,三藏,是佛教典籍的三種形態,經藏是佛說的佛經,律藏是戒律,論藏是後來的弟子們來著書立說,解釋佛經及戒律等是了不起的著作,只要精通經藏,律藏,論藏的人就可以被稱之為三藏法師,唐僧即是駐世的正法,也是精進中的修行者。第三層意思即為菩提心,即大慈大悲之心,光有這個心也難成道,所以有三個層次的徒弟助其西行之路,這三個徒弟即世間所有上,中,下根器的眾生。其實就是四個行腳僧的故事。這三個徒弟隨本事各異,但其缺乏成佛做祖所必須的菩提心,所以唐僧的本事也突現出來了,即時時碎碎念,“勿傷眾生”。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這西行路上,唐僧肉身未脫,凡人一個,不俱識妖辯魔的能力,故處處有悟空護佑,即真修行人,處處時時的有如悟空般的護法善神庇護。
緊箍咒出自《西遊記》第十四回:“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初認為這是出家人持戒所得的戒體,後有人說這是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得戒體者,若有意念犯戒,這師一念懺悔文,便受戒體約束,也是有些道理的。遇事衝動魔來擾之,自身不知惡業,師說戒,唐僧即代徒懺悔,悟空即時身心受戒體約束,如帶上‘緊箍兒咒’一般糾結。當下息卻我執即得清淨。 (佛門是沒有緊箍咒的)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意指唐僧師徒一路修行路上所遇諸多魔怪。也可喻為眾生修行路上所遇諸相,也謂,惡人聞善魔來擾之。也指世間所有不敬佛者,佛緣,福緣俱淺者。
小白龍,小白龍的喻意是說如果一個人發心上求佛道,不退初心,即得菩薩佛力加持。即一路護持到西方。這白龍就是菩薩的助力。且還有那遍虛空的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
整個西遊記描寫了天上,地下,地府,也謂經法之三藏,以心經為主,並將多部經書以小說的形勢演繹,吳承恩當為須菩提再來。
【澹漪子曰】:
《西遊記》一書,仙佛同源之書也。何以知之?曰即則其書知之。彼一百回中,自取經以至正果,首尾皆佛家之事,而其間心猿意馬,木母金公,嬰兒奼女,夾脊雙關等類,又無一非玄門妙諦,豈非仙佛合一者乎?大抵老釋原無二遭,世尊曾育過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而紫陽真人亦言,如能忘機息慮,即與二乘坐撣相同。是言仙不能離佛,言佛不能離仙也。今觀書中開卷即言心猿求仙學道,而所拜之仙,乃名須菩提祖師。按,須菩提為如來大弟子,神仙中初無此名號,即此可見仙即是佛,業已顯然明白。而仙佛之道,又總不離乎一心,此心果能了悟,則萬法歸一,亦萬法皆空,故未有悟能、悟淨,而先有悟空,所謂成佛作祖,皆在乎此。此全部《西遊》之大旨也。世人未能參透此旨,請勿浪讀《西遊》。
又曰:開口說個《西遊釋厄傳》,厄者何?即後之種種魔難是?釋厄者何?即後之脫殼成真是。明明自詮自解,無煩註腳。但人知為釋厄傳,而不知為證道書。證道而不能釋厄,所證何道?釋厄而不能證道,又何貴乎釋厄也。要知釋厄即是證道,證道即是釋厄,原是一部《西遊》,莫作兩部看。
篇中已明言仙、佛、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伏閻王老子管矣。而南贍部洲之人,終日搖搖擺擺,爭名奪利,不顧身命,必欲向閻王老子殿前,自家投到而後已。鳴呼!此其所以為南贍部洲也歟!
古月老陰,不能化育;子系細男,正合嬰兒。如此妙論,天然吻合,金丹大旨,躍躍現前。即使三教聖人撞鐘擂鼓,登壇說法數十年,不過爾爾。而世人擾只作稗史小說,草草看過,無乃以《西遊》為猢猻演義耶!】
釋厄記
從西遊記的名子說開來,就是一個人如果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其間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及境相。吳承恩對這各種各樣的困難及境相做了一個全面的闡述。奇的是作者似欲知了後人會將小說的名子簡化,竟然將原書的名子安在了開篇中
孫悟空其實是太上老君與須菩提祖師合夥打造的一個偶像,這個偶像的使命就是引導眾生解脫無明,最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孫悟空即眾生,眾生即孫悟空。 孫悟空會七十二變,凡夫眾生哪裡會呢?君不見一個人若是稍微的有了些本事,哪個不是今天追求這個,明天追求那個,或什麼物件,或是男歡女愛,或是事業,工作。或身材,相貌,或是日常凡鎖。恐怕悟空的七十二變,尚不及一個小小凡人。
靈石化猴,震驚天庭,想天庭都震驚到了,肯定也震到這須菩提祖師了,這須菩提祖師的能力世人皆知,怎一個強字了得。祖師教會悟空七十二變,那這祖師會多少變,就成了個未知了。
猴王尋師覓祖遇得個樵子,便誤以為神仙,這樵子定為須菩提安排的。猴王初見菩提祖師,有詩為證曰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這詩是說,看上去像個神仙,其實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須菩提祖師,這祖師的變化是隨心隨意的,是一位明心見性的大法師。只有佛門的和尚才叫法師,這裡說的很明白,是一位歷劫明心大法師。意為佛門祖師之意。
孫悟空後來的大鬧天宮後被天庭封為齊天大聖,是名正言順的金仙,大覺金仙沒垢姿,那么如孫悟空等這樣的金仙,大覺之後是什麼仙呢?是沒垢姿,沒垢,就是身心內外皆清淨無染。沒垢即《多心經》中所喻意不垢不淨。
西遊記全書中的核心《多心經》,是唯一全篇幅出現的經文,唐僧一眾的目標即取經,且書中多次說明了這心經的重要,我們來看看《多心經》說些什麼。
西遊記原文
三藏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禪師道:"遠哩!遠哩!只是路多虎豹難行。"三藏殷勤致意,再回:"路途果有多遠?"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總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經云: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此時唐朝法師本有根源,耳聞一遍《多心經》,即能記憶,至今傳世。此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
須菩提是釋加牟尼座下十大弟子之一的解空第一,孫悟空是須菩提祖師的弟子,即是釋加牟尼佛的徒孫,所以悟空姓孫。悟空的意思,就是說要讓弟子學師傅,要悟到萬法皆空,真如本性。承須菩提祖師的道業。且早就安排好了要唐僧做他的師傅,這唐僧乃釋加牟尼弟子,從唐僧之頭論,悟空還是釋加牟尼的徒孫。
“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箇是: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祖師並沒有專一的將悟空打造成什麼人,儒,釋,道,三家只要是可以教化的,無所不授,且後來又搬出個三百六十旁門來吸引孫悟空,考驗悟空取正取覺全在悟空的一念之間。這悟空一門心思的要脫生死門,其它一切妄念皆不能入眼,是說一個人如果心無旁念,究竟成佛。如果悟空當時對旁門左道稍微有一點點的窺探之意,只怕沒有《西遊記》一書流傳世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