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柳斯故居

西貝柳斯故居是西貝柳斯終老的地方。他以妻子的名字建立的莊園“艾諾娜”(Ainola)位於優美的湖畔,這位芬蘭音樂之父在此曾住過53年之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貝柳斯故居
  • 地理位置:芬蘭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AAAAA
簡介,生平事跡,作品一覽,身後榮譽,

簡介

“阿依諾拉”位於距赫爾辛基30多公里處的圖蘇拉湖畔,是芬蘭著名作曲家西貝柳斯的故居。這裡的環境寧靜秀美,空氣清新,景色宜人。西貝柳斯的好朋友、著名建築師拉爾斯專門為他在鬱鬱蔥蔥的樹林裡設計了一幢木製別墅。1904年,西貝柳斯搬到這個以妻子阿依諾命字命名的“阿依諾拉”鄉間別墅隱居,潛心從事創作。這位天才的作曲家喜歡在“阿依諾拉”的林間小路上散步,並不時拿出鉛筆和空白五線譜紙記下腦中的靈感。他還喜歡在木樓的陽台上構思,來回踱度打腹稿,一旦胸有成竹,便回到工作室將樂曲一氣呵成。
西貝柳斯故居
1905年,西貝柳斯在“阿依諾拉”修改完成了被後人譽為世界十大著名小提琴協奏曲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以深刻豐富的內涵、真摯明快的熱情性和獨具特色的音樂風格成為世界小提琴協奏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使西貝柳斯在國際樂壇上的聲譽越來越高。1907年,西貝柳斯在平和的心境中寫出了《第三交響曲》,這是一部情調明靜而富有生機的生命讚歌,散發出田園花草般的芬芳氣息。之後,他又有多部傷口以及最著名的室內管弦樂四重奏《親切的聲音》等樂曲在“阿依諾拉”問世。酷愛大自然的西貝柳斯在林間別墅——“阿依諾拉”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這幽靜的環境裡完成的。
1957年9月20日晚9點15分,92歲的西貝柳斯因腦溢血在“阿依諾拉”安詳地離開人世。西貝柳斯去世後,每年都有許多芬蘭人和外國人來到“阿依諾拉”,在西貝柳斯和夫人合葬的方形大理石墓碑前獻上鮮花,哀悼和紀念這位傑出的音樂家。

生平事跡

簡·西貝柳斯(Jean Sibelius)港台地區翻譯為西貝流士,是芬蘭著名音樂家,古典音樂民族樂派的代表人
物。 西貝柳斯一生作過7首交響樂和交響詩,一部歌劇和許多小型作品,初學小提琴和音樂理論,畢業於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後赴柏林、維也納進修。著有多部作品,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因而獲得了世界的公認。自1950
西貝柳斯圖片西貝柳斯圖片
年起在赫爾辛基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音樂節——西貝柳斯音樂周。 芬蘭將他的頭像印到了原來的馬克鈔票上,芬蘭人經常自豪地說,芬蘭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出過兩位世界名人,一位是西貝柳斯,另一位是九枚奧運會長跑金牌獲得者努爾米。
西貝柳斯出生在芬蘭一個小鎮,早年在赫爾辛基學習法律,24歲時赴德國學習音樂。後來去維也納深造。三年後回芬蘭作了第一首音樂詩《薩迦》(意思是來自古老的傳說),立即轟動,他的最著名作品是交響詩《芬蘭頌》,是用芬蘭民歌憂傷的曲調組成,以一種不諧和的和聲號召反抗,是民族主義音樂的典型代表,成為號召芬蘭人民反抗沙皇俄國統治的號角,俄國政府一直禁止在芬蘭演奏《芬蘭頌》。芬蘭獨立後政府立即頒給西貝柳斯終身年金,鼓勵他繼續為芬蘭民族寫作樂曲。他被稱為“芬蘭民族之魂”。
其代表作有廣為流傳的交響詩《芬蘭頌》、七部交響曲、交響傳奇曲 四首(包括著名的《圖翁涅拉的天鵝》)、小提琴協奏曲、交響詩《薩加》(即《冰洲古史》)、《憂鬱圓舞曲》(戲劇配樂的一章)、弦樂四重奏《內心之聲》,以及為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的配樂。此外還作有大量的歌曲、鋼琴曲等等。

作品一覽

芬蘭民族音樂之魂 最偉大的民族主義音樂作品也許就是《芬蘭頌》—一首用芬蘭民歌和故事以及憂傷的旋律組成的音詩,它的作曲者就是偉大的芬蘭人西貝柳斯。
1899年夏,處於沙俄統治下的芬蘭人民不滿於統治者的壓迫和獨裁政治,掀起了一場捍衛芬蘭的自由和維護憲法權利的運動,人們為了聲援被迫相繼停刊的報界,組織起為新聞記者募集資金的義演活動,在義演最重要的一次晚會上,展示了以芬蘭神話和歷史主題組成的在當時最受歡迎的一系列生活畫面,這個節目稱作“歷史場景”。西貝柳斯為這一“歷史場景”所寫的配樂,包括一首總的序曲、每一場的前奏曲,為詩朗誦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總結性音詩—《芬蘭頌》。
《芬蘭頌》這首舉世聞名的傑作,曾對芬蘭民族解放運動起過很大的推動作用。它在向全世界訴說位於北極圈的這個小國為生存而進行的殊死鬥爭,並使全世界確信芬蘭並不是沙俄獨裁統治下的一個附屬國,所起的作用比千萬本小冊子和報刊論文都重要得多。它被譽為芬蘭的“第二國歌”。
整個樂曲由若干個性格突出的主題動機及其展開構成。音樂一開始的銅管合奏有力地呈現出主題,粗獷、強烈而沉重,被稱為“苦難的動機”,表達出一種受禁錮的人民所蘊藏的反抗力量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音樂的進行突然加快,在低音弦樂器陰森森的背景的襯托下,銅管樂器和定音鼓帶出的一個極其刺激的節奏型,把聽者帶入了充滿緊張的戲劇性衝突的戰鬥場面,掀起了一個強有力的高潮,後來,音樂在低音樂器簡單眼復的音型中,傳出了一曲勝利的頌歌,這支旋律從銅管樂器的戰鬥吶喊中發展出來,但它的純樸明朗,就像是一支具有舞蹈性節奏的歡快民歌。緊接著,木管樂器呈示出的充滿必勝信心的鬥爭動機,和勝利頌歌的主題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氣勢磅礴的鬥爭場面。 後來,樂曲出現了頌歌主題,曲調莊嚴舒緩,滲透了人民熱愛祖國的崇高而神聖的感情。
他和理察·施特勞斯曾經被稱做現代音樂中兩個偉大的“S”。《芬蘭頌》以一種召喚人民武裝起來的莊嚴的、不協和和弦的鏗鏘聲開始。只要那些俄國人占領著芬蘭,他們就不允許這個作品公演,因為怕它會煽動芬蘭人的反抗情緒。當芬蘭終於獲得自由時,政府每年發給西貝柳斯一筆養老金,使他能夠把自己的一生用於作曲。 在西貝柳斯時代,芬蘭人已經從一些民間藝人和鄉下的老百姓那裡收集到了所有的芬蘭古傳說,並且將它們匯集在一本題為《卡列瓦拉》的豐富的芬蘭傳說集裡。西貝柳斯使用真正的民歌曲調,將《卡列瓦拉》的精神滲透在他所有的作品裡,甚至在那些偉大的交響曲里。
他的大多數音詩把《卡列瓦拉》的各部分繪成一幅幅音畫——例如他那首《圖翁涅拉的天鵝》描寫了一個死亡區域,被一條黑河圍繞著,在上面有一隻天鵝總是唱著悲傷的歌曲。那首偉大的民族主義的音詩《芬蘭頌》用音符講述了一些關於在人類有記憶以前就住在黑暗森林裡的勇敢的諸神和英雄們的故事,但它更多地講的是每個鄉下人心裡的愛和自豪感。由於芬蘭政府的津貼,西貝柳斯才能把長期安靜的歲月用來創作交響曲和音詩,並且使作品都滲透著古老的芬蘭民間傳說的精神。他一直生活在離芬蘭首都二十英哩的可愛的農村莊園裡,他崇拜貝多芬高於其他一切作曲家。許多人相信:未來將把西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時代的偉人當中,並且在貝多芬的旁邊。

身後榮譽

西貝柳斯一生都在為芬蘭音樂的現實主義發展道路和芬蘭音樂的民族獨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樂作品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凝聚著熾熱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濃厚的民族特色,這些反映芬蘭民族精神的音樂作品奠定了他作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並在世界音樂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稱自己崇拜貝多芬高於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許多人相信:未來將把西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時代的偉人當中,並且應該在貝多芬的旁邊。
西貝柳斯去世後,芬蘭人在赫爾辛基市為他樹立了一座由600多根不鏽鋼管組成的紀念碑,類似管鋼琴,芬蘭的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圖南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紀念碑的建造,每個鋼管的處理都表現了芬蘭金屬處理的不同特殊工藝。芬蘭總統曾送給來訪的前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一座紀念碑模型,這個模型的製造比原型要費事的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