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補隆村

西補隆村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呼和溫都爾鎮區西,全村有兩個村民小組,共113戶487人,其中黨員1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補隆村
  • 所屬地區:內蒙古
  • 面積:4200畝
  • 人口:487人
  • 全村總戶數:113戶
村情概況,經濟建設,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現有耕地4200畝,飼養牲畜28000頭(只)。近年來,隨著該旗工業的發展,該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搶抓機遇,通過開發沙石料資源和出讓土地迅速壯大集體經濟積累,農牧業生產條件和農牧民生活不斷改善,各方面工作走在了全旗的前列,因成績突出,該村被評為市級“五個創建”先進單位和“五個好”嘎查村黨組織。

經濟建設

一、發揮立地優勢,壯大集體經濟,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村民生活。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沙石料資源,通過對其合理開發以及工業用地徵收補償所得,集體經濟實力較為雄厚。藉助集體經濟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該村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已比較完善,我們把集體經濟主要用於提高村民生活條件上,通過村民代表會協商,村集體每年拿出5萬元為全村免費交納有線電視費、自來水費、動物防疫費、合作醫療費等費用。2007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又在鎮區開工建設農牧民住宅樓和村兩委辦公樓,屆時將實現全村整體搬遷到鎮區居住。為實現一次性整體搬遷的目標,旗委政府承擔了住宅小區的道路硬化、綠化、排污、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建設的費用,每平米降低成本達到200元,並且旗政府給每戶補貼現金1.5萬元,幫扶企業和單位補貼1萬元,村集體補貼3.5萬元,住宅樓每戶100平方米,總價10萬元左右,所以村民個人只需拿3.5萬元左右即可購得樓房一套。
二、通過組織外出考察提升村民素質,結合實際確定產業發展路子。近年來我們已多次組織村民外出考察觀光,開闊眼界,幾乎所有人都已經外出了2次以上。村民思想意識明顯提高,例如提出在鎮裡建樓的動議後,村民幾乎沒有反對的。該旗提出的“三區分離”和土地經營權換社保等政策都在該村得到了積極回響。結合本村優勢,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確定了“種植上規模、養殖增效益、務工促增收、資源強集體”的產業發展路子。產業規模逐年壯大。一是發展種養結合,藉助草場與農田可互補的優勢,大力發展畜牧業,村民普遍養殖絨山羊和改良肉羊,採取“北繁南育”模式,加快出欄速度,增加養殖效益,減輕草牧場壓力。種植上以飼用玉米和牧草為主,輔以制種玉米等較高附加值作物。二是通過開荒拓墾和農田草牧場的村內流轉,培養種養大戶,推行規模經營,全嘎查種田百畝以上的農戶有10多戶。
三、以整體搬遷為契機,全面實現“五化”目標。今年,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農村牧區“農業規模化、居住社區化、社會保障化、就業非農化、管理民主化”的工作目標,西補隆村有能力也有義務作出表率形成典型。在整體搬遷後,將下大決心對原村莊進行整合,儘快完成生活區、養殖區、種植區分離,通過“村企互助鏈”等載體,轉移更多的勞動力到二三產業就業,鼓勵村民積極進行土地流轉,爭取50歲以上村民全部以土地換社保的方式享受到養老保險,及早實現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村兩委辦公樓建成後,我們將把一部分房屋出租,所得資金全部用於村民活動場所的完善,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理財小組等村民自我管理機制,並逐步向社區化管理方式轉變。

發展重點

下一步打算:在農田水利上,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村集體拿出部分資金投身建設,計畫新建襯渠1萬米,新修農田道路10公里。做好村民喬遷新樓事宜,完成新建辦公樓的配套設施建設。加大班子成員的學習力度,發揮黨支部的基層堡壘作用,組織廣大村民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加強勞動教育培訓,積極轉移剩餘勞動力,使廣大村民投身於新農村建設中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