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社會

西街社會,泛指當代基層社會一種形態,主要由國家建構的社區居民組織,傳統延續下來的民族社團,以及新興民間社團構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街社會
  • 外文名:xi jie she hui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對一條廣州老城街道中社區組織的研究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余冰著
導師
周大鳴指導
學科專業
人類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山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社區 組織機構 社會生活
館藏號
D669.3
館藏目錄
2010\D669.3\3

內容簡介

目前國內以城市社區及普通居民為對象的都市人類學研究尚少,本文以廣州西街——一條老城區街道中的社區組織為觀察對象,意欲探討都市社會人群結合特點及其與城市中的大傳統和小傳統的關係,同時本研究也關注作為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都市性在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實踐中的體現。 傳統中國的鄉土社會以家族主義為核心,社區組織是一種輔助性的結構,僅為補充家族組織之不足而出現。現代國家政權建設試圖改變這一傳統社會格局,尤其是1949年以來的新中國政權徹底顛覆了城市社會的原有結構,通過改造和重組原有的城市社團組織、瓦解和重構城市基層社區組織,建立起高度統一的“單位制+街居制”的城市管理體制,並在人們的心態秩序上建立起某種“社會主義新傳統”。本研究所觀察的當代城市社區組織就在這樣一種背景中重新生長起來。 本研究在西街觀察到三個較為典型的社區組織,一是中國所特有的、遍及中國各個城市的、由國家建構的社區居民組織,一是以研究推廣本民族文化、凝聚本區域族胞為己任的民族社團,一是為致力於社區公益、扶貧助弱的草根青年志願者團體。本研究認為草根公益型社區組織的出現更能體現城市社會的精神氣質。而三個社區組織在人員結合、日常實踐、觀念認同等方面均表現出一定的國家性和社會性,本研究認為,這正是城市中的大、小傳統在社區組織中的表現。另一方面,由團體生活帶來的個體性以及由家族主義傳統延續而來的家庭意識亦同時存在於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觀念當中,構成某種富有中國特色的都市性。 本文亦討論了人類學傳統研究方法在都市研究中的適用性問題,包括城市社區和社區組織的邊界,選擇特殊對象還是普通對象,田野觀察的具體過程,以及一些新方法如多地點、多方式的田野選擇,對話和多音位模式的嘗試等。本研究在廣州西街觀察到的是一個“組織中的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