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雜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查布區日灣查卡的早石炭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雜石柱珊瑚
- 外文名:Mictolithostrotion xizangense Fan
- 形成時代:早石炭世
- 產地: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查布區日灣查卡
- 保存單位: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西藏雜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查布區日灣查卡的早石炭世時期化石。
西藏雜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查布區日灣查卡的早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塊狀復體珊瑚,由細小的多角(5~6邊)柱單骸組成,直徑4~5毫米;偶爾出現少數邊緣泡沫板;隔壁薄而微弱彎曲,在5毫米直徑的切片內,隔...
中間型雜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江達縣青泥洞鄉龍幫弄的早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塊狀復體珊瑚,由多角柱(5~6邊)單骸組成,直徑4.5~5毫米;隔壁短而薄,少數隔壁的始端消失在邊緣泡沫板中;一級隔壁的末端伸到單骸中心,與中柱相聯;二級隔壁長度占一級隔壁1/2,隔壁總數14~15×2條,單中柱...
雜多小石柱珊瑚是產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吉扎公社巨浪寺的早石炭世(C1)的化石。特性描述 塊狀復體。個體為5~6邊形,個別的7邊形,體徑12~17毫米。隔壁數(23~28)×2。一級隔壁幾乎伸達中心或僅為個體半徑的2/3,老年斯後縮。次級隔壁為一級隔壁之半或2/3。隔壁常斷續地著生於泡沫板上形成隔壁峰...
柱狀小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邦達鎮邦達鄉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外壁的內緣為平緩的串珠狀,邊緣具一至二列泡沫板,泡沫板大小不十分一致,比較平緩。隔壁數計(14~16)×2。一級隔壁的末端都未延伸入軸部;中軸呈長板狀。二級隔壁的長度約為一級隔壁的2/3~3/4。鱗板呈稀疏的同心狀...
瑤嶺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芒康縣如美村登巴鄉銳拉南坡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叢狀復體,有時相互聯接,故個體呈拉長的圓柱狀。橫切面最大體徑為5~7毫米。隔壁細,數約(20~21)×2,一級隔壁向中心延伸,其中少數到達軸部。二級隔壁的長度不定,一般為一級隔壁的1/3。鱗板帶窄,寬度不超過...
優雅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類烏齊縣尚卡鄉依日鄉日侏山頂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成年個體體徑一般為6~7毫米,少數為9毫米。一級隔壁細長,數約18~22,部分一級隔壁延伸至中心,其中有兩個位置對應的一級隔壁相互聯結在一起,末端且微弱加厚,其餘一級隔壁成束狀地排列在一起,中軸不明顯。二級...
類烏齊小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類烏齊縣甲桑卡鄉倫左寺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最大直徑為10~12毫米。外壁薄,邊緣泡沫帶的寬度不一,有時一級隔壁始端直抵外壁;泡沫板的大小也不十分一致,且不甚規則,一般凸度較大,隔壁薄,數計20×2,一級隔壁長,末端向中心延伸,幾乎與中軸相連。二級...
疑惑石柱珊瑚是發現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巴麥麥多卡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隔壁兩列,數計(18~22)×2,加厚的部位在鱗板帶,但是不呈均勻地加厚,故隔壁微呈曲折狀。隔壁長,部分一級隔壁的末端伸抵中心,二級隔壁的長度通常約為一級隔壁的1/2~2/3。中軸微呈紡綞狀,兩端或一端與兩個一級...
江達小石柱珊瑚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江達縣青尼洞區巴拉鄉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塊狀復體。個體不規則5~6邊形。外壁微加厚,具隔壁峰。隔壁數(18~20)×2,外部被泡沫板所阻;一級隔壁長但不到中心,較細,對隔壁與中軸相連;次級隔壁很短或不明顯。泡沫帶之寬約為個體半徑之1/3,泡沫板大水、...
石柱珊瑚屬 石柱珊瑚屬(Lithostrotion)是皺紋珊瑚目的一屬。塊狀或叢狀復體三帶型珊瑚。隔石柱珊瑚壁長短相間排列,對隔壁伸達中心加厚而成中軸。橫板帳篷狀。鱗板小,發育好,鱗板帶較窄。石炭紀,常見於早石炭世。亞洲、歐洲及北美。中國南方及西北、吉林等地化石很多。
囊謙石柱珊瑚是發現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巴曲卡公路邊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大,成年個體的最大體徑為12~14毫米,青年期個體的最大體徑為8毫米。隔壁兩列,數計22×2,在隔壁的中部,常呈不規則的加厚,除兩個一級隔壁與紡錘狀中軸相連外,其餘的一級隔壁的末端均未到達中心。二級隔壁長,稍短...
石柱珊瑚 石柱珊瑚是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城縣的早石炭世(C1)的化石。特性描述 個體切面呈圓形,少數隔壁伸達中軸兩側。該類化石次極隔壁較短,中軸呈板狀,長而彎曲,一端與對隔壁相連,另一端則斷續與主隔壁相連。鱗板帶窄,排列不規則。保存單位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小石柱珊瑚(LithostrotionellaYabe et Hayasaka,1915?)是採集於綿陽市江油市的化石標本。特徵描述 角柱狀群體。個體呈5~6邊形。外壁厚。最大對角線長3.5~6mm。一級隔壁一般不達外壁;二級隔壁很短。泡沫帶較窄,不等,由一列拉長形泡沫板組成。橫板完全,向中軸升起,在5mm內有10~12個。主要用途 科學...
角柱狀擬石柱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縣布崗的中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角柱狀群體。個體呈5~7邊形,長對角線為2.5~3.5mm,一級隔壁11~12個,細薄微彎曲,少數延至中軸;二級隔壁極短,有的缺失。對隔壁伸至中心加厚,形成板狀中軸。鱗板長半圓形;鱗板帶甚窄。橫板完整,向中軸傾斜下凹...
微小小石柱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雲縣弄朋的下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角柱狀群體。個體呈5~6邊形。外壁厚。最大對角線長3.5~6mm。一級隔壁一般不達外壁;二級隔壁很短。泡沫帶較窄,不等,由一列拉長形泡沫板組成。橫板完全,向中軸升起,在5mm內有10~12個。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不規則石柱珊瑚是產於湖南省湘鄉市的早石炭世(C1)的化石。特性描述 復體,叢狀。個體切面呈圓形,體徑為5毫米。該類化石隔壁多,數約22+22,部分一級隔壁伸達中軸。次極隔壁的長度不及前者的1/3。自外壁至個體中心1/3處的一列鱗板相互交接且加厚,形成顯著的內壁。中軸呈梨狀,兩端與主、對隔壁相連。...
角叢狀石柱珊瑚 角叢狀石柱珊瑚是發現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棋梓橋的下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群體,個體呈角柱狀及圓柱狀。中軸呈小棗核形,常與對隔壁連線。一級隔壁16~18個,細薄,少數延達中軸;二級隔壁長為一級隔壁的2/3。鱗板呈疏鬆的同心狀排列。橫板不完整。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柱石柱珊瑚是發現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棋子橋的早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復體珊瑚,塊狀。個體小而規則,體徑常為3毫米或不及3毫米。一級隔壁的數目為13-14,比較短,未到達中心。中軸由對隔壁的末端延伸至中心加厚而成。次級隔壁較長,約為一級隔壁長度的3/4或4/5。鱗板帶比較窄,鱗板排列稀疏,呈同心...
亞洲石柱珊瑚是發現於湖南省婁底市漣源市爛劃草坪的下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叢狀群體。一級隔壁15~16個,部分延至中軸,外端微加厚;二級隔壁長為一級隔壁的1/3。中軸呈小紡錘形,常與主、對隔壁相連。橫板帳篷狀,在5mm內有9~10個。鱗板呈同心狀排列,一列,極少有2列,體積小。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
刺狀石柱珊瑚(比較種)刺狀石柱珊瑚(比較種)(Lithostrotionella cf. spiniformis Yü)是採集於婁底市漣源市七星街的化石標本。化石產地 婁底市漣源市七星街 主要用途 地層劃分與對比。
墨卡小石柱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范家寨的中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群體,塊狀。個體呈5~7角柱形。外壁厚齒狀。最大對角線為9~11mm。泡沫帶發育,寬度不等,由1~2列拉長而不勻的泡沫板組成。一級隔壁延至半徑的1/2~2/3;二級隔壁長占一級隔壁的2/3。橫板完整。保存單位 中國...
波特洛克石柱珊瑚是發現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棋梓橋的下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角柱狀群體。個體呈6~7邊柱形,直徑4~6.5mm。一級隔壁15~17個,微加厚,長達或幾達中軸;二級隔壁長為一級隔壁的1/2。中軸呈小紡錘形,與主、對隔壁相連。橫板帳篷狀。鱗板呈同心狀排列,2~4列,體積較小。保存單位 中國...
門鎖石柱珊瑚 門鎖石柱珊瑚(Sithostrestion portlocki Broun)是採集於邵陽市的化石標本。化石產地 邵陽市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瓣狀石柱珊瑚 瓣狀石柱珊瑚(Lithostrotion petalaxoidea Yü)是採集於湘潭市湘鄉市棋子橋車站的化石標本。化石產地 湘潭市湘鄉市棋子橋車站 主要用途 地層劃分與對比。
環江擬石柱珊瑚是發現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環江縣布崗的中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叢狀群體。一級隔壁18~22個,長占半徑的1/2~2/3;二級隔壁短齒狀。中軸常由對隔壁延至中心微加厚形成。橫板完整,不規則彎曲,向中心傾斜下凹,在5mm內有3~4個。鱗板帶窄,由一列鱗板組成,偶見2列拉長形鱗板。保存...
可疑石柱珊瑚 可疑石柱珊瑚是發現於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棋梓橋的下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塊狀群體。個體呈5~7邊柱形,一級隔壁均與中軸相連;二級隔壁長占一級隔壁的2/3。鱗板寬鬆,呈不規則的同心狀排列;鱗板頻寬為半徑的1/2。中軸紡錘形。橫板不完整。向中軸上升。保存單位 中國地質博物館。
據《西藏考古綜述》載:西藏古代存在一種大石文化,是新石器傳統上發展起來的巨石原始文化,並認為是由青海湖一帶的東北藏區進入藏族腹地。這種大石崇拜在藏區各地多有遺存,分三種形式:獨石、石圈、列石。如藏南大鹽湖以南的多仁發現十八行石柱,東西方向。還有列石,其西端有兩個同心圓的石圈,石圈中央另有三塊...
羊卓雍湖,藏語意為“天鵝池”,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4410米,東西長130千米,南北寬70千米,湖岸線總長250千米,總面積638平方千米,湖水均深20-40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羊湖汊口較多,像珊瑚枝一樣,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為“上面的珊瑚湖”。湖內分布有10餘個小島,大的可容五六戶居住...
據《西藏考古綜述》載:西藏古代存在一種大石文化,是新石器傳統上發展起來的巨石原始文化,並認為是由青海湖一帶的東北藏區進入藏族腹地。這種大石崇拜在藏區各地多有遺存,分三種形式:獨石、石圈、列石。如藏南大鹽湖以南的多仁發現十八行石柱,東西方向。還有列石,其西端有兩個同心圓的石圈,石圈中央另有三塊...
薩迦寺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薩迦縣本波山下,是一座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也是薩迦派的主寺。薩迦寺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薩迦”系藏語音譯,意為灰白土。公元1073年(北宋熙寧六年),吐蕃貴族昆氏家族的後裔昆·貢卻傑布(1034-1102)發現奔波山南側的一山坡,土呈白色,有光澤,現瑞相,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