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1/25萬赤布張錯幅區域地質調查

《西藏自治區1/25萬赤布張錯幅區域地質調查》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姚華舟、段其發、牛志軍、白雲山、王建雄、甘金木、魏君奇、段萬軍、卜建軍、朱應華、曾波夫、盛賢才、徐安武、張仁傑、袁正新、鞠秀英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自治區1/25萬赤布張錯幅區域地質調查
  • 成果登記號:20080204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80204
項目名稱
西藏自治區1/25萬赤布張錯幅區域地質調查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宜昌地質調查中心
主要完成人
姚華舟、段其發、牛志軍、白雲山、王建雄、甘金木、魏君奇、段萬軍、卜建軍、朱應華、曾波夫、盛賢才、徐安武、張仁傑、袁正新、鞠秀英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2-12-01
主題詞
區域地質調查;地層古生物;青藏高原;1∶25萬
任務來源
部門計畫;

成果摘要

通過全面的區域地質調查,建立了長江源各拉丹冬地區系統的地層序列。在生物地層和古生物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二疊紀-古近紀地層中共發現動物化石233屬365種,二疊紀發現植物化石6屬6種;發現古近紀孢粉57屬48種,新近紀孢粉68屬73種,早更新世孢粉24屬31種,晚更新世孢粉136屬147種,全新世孢粉118屬156種,在此基礎上建立19個生物地層單位。通過獲得的11個ESR年齡數據(1180-9.3ka)及孢粉化石,建立第四紀地層序列、編制第四紀地質圖。系統總結第四紀以來的地質生態環境因子,認為測區內僅發育一級夷平面和3次冰川作用。對測區岩漿岩進行了岩石學、岩石化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特徵研究,新獲得21個年齡數據,劃分出岩漿活動期次。在各拉丹冬雪山周圍地區新發現晚三疊末期中酸性島弧型火山岩。劃分了測區及昌都地塊的構造旋迴和構造運動。系統描述測區褶皺構造的主體各拉丹冬復背斜。確定亞恰韌性剪下帶的存在,為龍木錯-瀾滄江縫合帶提供了新的證據。發現銅礦化點、銻礦化點、石膏礦(化)點及溫泉群。上述地質資料和研究成果對提高長江源基礎地質的研究程度和羌塘盆地地質演化均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