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提斯沉積地質

《西藏特提斯沉積地質》是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地質學院為主要完成單位,餘光明、王成善、張哨楠、吳瑞忠、林文球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特提斯沉積地質
  • 類別:科研項目
  • 主要完成單位: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地質學院
  • 主要完成人 :餘光明、王成善、張哨楠、吳瑞忠、林文球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19910046
項目名稱
西藏特提斯沉積地質
主要完成單位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成都地質學院
主要完成人
餘光明、王成善、張哨楠、吳瑞忠、林文球
獲獎證書編號
KJ-91-2-14
獎種
科技
等級
二等

項目摘要

該成果是我國首次系統的進行西藏沉積學研究,也是首次全面的以沉積學理論為基礎來論述特提斯構造的專著。 通過大量野外和室內工作,在全面系統地研究了西藏地區侏羅——第三系沉積特徵的基礎上,套用沉積盆地分析方法,首次建立了該地區侏羅系、白堊系深海——大陸沉積盆地演化模式。 在區域沉積學的基礎上,採用了較多的方法,分析沉積盆地演化及古板塊構造性質,收到了很好效果。對礫岩和混積岩提出了新的分類方案;運用砂岩骨架顆粒成分分析了板塊性質;套用泥岩微量元素R型及Q型聚類分析進行了古環境探討;建立了各種沉積環境模式;對該區部分有爭議的構造混雜岩,首先確認為滑塌堆積,並建立了區分標誌;首次建立了該區遺蹟相模式;首次發現了侏羅系珊瑚礁等深流沉積、白堊系厚殼蛤、有孔蟲、牡蠣生物建隆、以及洋脊沉積物——褐土岩等。 從沉積盆地分析入手,對西藏中生代的板塊構造格局,提出了有充分依據的九種盆地類型。對侏羅紀班公湖——丁青轉盆地和晚白堊世活動陸緣邊界、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對白堊系藏北弧背盆地和岡底斯南緣余洋殼弧前盆地,以及喜馬拉雅地區被動陸緣等 ,提出了新見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