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層古生物》是由地礦部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劉桂芳、盛懷斌、邱洪崇、林寶玉、姚建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地層古生物
- 成果登記號:19880287[02758]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19880287[02758] |
項目名稱 | 西藏地層古生物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劉桂芳、盛懷斌、邱洪崇、林寶玉、姚建新 |
主題詞 | 西藏;地層;古生物 |
《西藏地層古生物》是由地礦部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劉桂芳、盛懷斌、邱洪崇、林寶玉、姚建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成果登記號 | 19880287[02758] |
項目名稱 | 西藏地層古生物 |
第一完成單位 |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劉桂芳、盛懷斌、邱洪崇、林寶玉、姚建新 |
主題詞 | 西藏;地層;古生物 |
《西藏地層古生物》是由地礦部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劉桂芳、盛懷斌、邱洪崇、林寶玉、姚建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成果登記號19880287[02758]項目名稱西藏地層古生物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西藏地層與古生物》是地質研究所為主要完成單位,林寶玉、王乃文、劉桂芳、王思恩、盛懷斌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基礎信息 項目摘要 該成果是目前有關西藏地區最完整和最系統的地層古生物著作之一,突出的有下述三方面: 一、完善和...
林芝人是1958年拉薩西藏社會歷史調查組在林芝地區偶然發現的,包括頭骨和肢骨,屬於青年女性個體,從體質特徵看,屬於蒙古人種現代人類型,有一些早期的現代人常出現的結構,比如較厚的頭骨壁,較為粗壯的下頜和牙齒等。夏河人化石於上世紀...
西藏沙氏蛤,馬尾蛤目動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饒馨博士等人與英國公開大學Peter W. Skelton教授、日本富山大學Shin-ichi Sano教授合作,在拉薩地塊白堊紀中期郎山組中發現一固著蛤新屬新種...
《西藏古生物(第四分冊)》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內容簡介 《西藏古生物》記述的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於1973—1976年在西藏進行科學考察所採集的古生物材料,為《青藏高原...
《阿里古生物》原為《西藏阿里西部地區地質考察報告》的一部分,該書不是單純的古生物屬種的描述,而是一部融地層、古生物地理區係為一體的獨立專著。 成果(包括已提前發表的25篇論文)對阿里地區自奧陶紀到新第三紀從有孔蟲到脊椎動物...
《西藏古生物(第五分冊)》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內容簡介 《西藏古生物(第五分冊)》35.3萬字,共描述化石331種,並討論了生物區系、化石的地層意義等,附圖版91幅。圖書目錄 《...
本項目屬於地質學中的基礎研究,即地層古生物學。 主要內容:a.對我國晚古生代地層進行區劃,顯示當時不同海域,不同沉積環境的分布,可以指導找礦。b.建立西藏及鄰區晚古生代皺紋珊瑚序列、組合帶及組一級地層系統,並與相關區對比。c...
《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報告》是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西藏科學考察隊於1966—1968年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的綜合考察工作總結,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科研成果。《報告》按地質、古生物(第一、二、三分冊)、第四紀地質...
每個單元均包括了古生物系統描述,菊石年代地層學,生物沉積學,生物古地理等諸多內容。本書可供從事地層古生物專業研究人員、生產單位地質技術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使用。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西藏聶拉木縣格米格組瑞替期(晚...
《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報告》是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西藏科學考察隊於1966—1968年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的綜合考察工作總結,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科研成果。《報告》按地質、古生物(第一、二、三分冊)、第四紀地質...
《西藏阿里古生物》楊遵儀等著,該書由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於1990年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地質大學、西藏第二地質隊聯合考察的成果之一,主要對阿里地區奧陶紀至第三紀的古生物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並論及地層時代、古生物地理區系、青藏...
《西藏1:5萬雙湖區角木日地區四幅區域地質調查》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根厚、梁曉、袁國禮、高金漢、李典、唐宇、杜瑾雪、方斌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晚古生界地層為一套非史密斯地層,具...
《西藏嘉黎邊壩晚古生代中生代及吉隆等地新生代地層研究》是由田立富,孫黎明等主編的圖書,該書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為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與演化,提高青藏高原整體研究水平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珠穆朗瑪峰地區科學考察報告》是中國科學院組織的西藏科學考察隊於1966—1968年在我國西藏自治區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的綜合考察工作總結,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科研成果。《報告》按地質、古生物(第一、二、三分冊)、第四紀地質(包...
本項目進一步完善了拉薩地區的旁多群的地層序列、厘定了申扎地區德日昂瑪-下拉剖面的岩石地層序列。通過系統分析,進一步完善和修訂了西藏地區石炭系-三疊系的地層格架。在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層區發現了三疊系的碳酸鹽岩地層剖面,新建了...
岡瓦納大區包括南非、南美、印度、澳大利亞、南極和中國西藏、滇西等地,以出現小型單體珊瑚和特有的冷水型寬鉸蛤動物群為特徵。二疊紀的海生生物分區與晚石炭世的相似。泥盆紀至石炭紀早期古植物是廣布的,到古生代晚期世界性的植物地理區...
在中國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中含有各種菊石,特別是廣西的早泥盆世菊石群,華南二疊紀菊石,廣西、青海和西藏三疊紀菊石和西藏侏羅紀及白堊紀菊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化石 菊石一般漂浮在海水上層,下面經常是極其缺氧區域,沒有生物。菊石死...
青泥洞群 青泥洞群是四川區域地質調查大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於1982年命名的岩石地層名稱。命名 四川區域地質調查大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982年命名,同青泥洞組。分布範圍 西南,西藏。
東北北部,僅大小興安嶺出露奧陶系,以碎屑沉積為主,夾有火山岩系,厚度巨大,岩層變質,動物群為東南型。西藏珠穆朗瑪峰地區奧陶系以灰岩為主,早期動物群為北方型,中期為南方型。沉積礦產有華北亮甲山組及馬家溝組的石灰岩,山西馬...
他對中國筆石動物群及其有關地層進行生物地理分區,將中國奧陶系分為6個大地層區,即華北區(或稱黃河區)、華中區(或稱揚子區)、華南區(或稱珠江區)、藏滇區(即西藏—滇西區)、西北區、北方區(或稱準噶爾—興安區)。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