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藏昌都卡若遺址的斷代為距今4300--5300年,據此有觀點認為,西藏人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遷入高原的。而這一新發現卻很可能改寫以往的認識,為古環境學、西藏考古、西藏史前史研究等學科提供重要的線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古人類遺址
- 省份: 西藏
- 類別:古人類遺址
- 關鍵字:西藏 遺址 古人類 化石 石器
對西藏昌都卡若遺址的斷代為距今4300--5300年,據此有觀點認為,西藏人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遷入高原的。而這一新發現卻很可能改寫以往的認識,為古環境學、西藏考古、西藏史前史研究等學科提供重要的線索。
對西藏昌都卡若遺址的斷代為距今4300--5300年,據此有觀點認為,西藏人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遷入高原的。而這一新發現卻很可能改寫以往的認識,為古環境學、西藏考古...
穿洞古人類遺址位於安順以北26公里的普定縣城郊,是我國繼北京周口店遺址之後一次極其重要的發現。現擬建“穿洞古人類遺址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尼阿底(Nwya Devu)遺址位於西藏北部羌塘高原申扎縣,海拔4600米,距最近的城市拉薩和那曲將近300公里,是一處規模宏大、石製品分布密集、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曠野...
卡若遺址位於中國西南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年代為距今4000~5000年,該遺存被命名為卡若文化。卡若...
2019年1月,考古學家在西藏阿里發現了青藏高原科學考古迄今為止發掘的首個史前洞穴遺址——梅龍達普洞穴遺址,遺址位於阿里地區革吉縣革吉鎮森布村獅泉河的源頭帶,海拔...
廣昌古人類腳印遺址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赤水鎮上坪村蠶坑,1999年8月廣昌縣文博工作者發現,並在現場拍攝了酷似人類右足腳印的清晰照片。2006年5月,新華社、中國...
西藏尼阿木底遺址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調查發現的一處規模宏大、石製品分布密集、地層堆積連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西藏首個古人類遺址公園--卡若遺址公園在西藏昌都市開工建設,工程將模擬復原西藏古人類生產生活場景,為公眾認知青藏高原史前文明、探尋藏民族起源之謎提供直觀視窗。....
西藏民俗文化論, 民俗是生活於某一特定地域的民族或人們共同體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習俗慣制,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
1982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貴州省博物館對穿洞遺址正式發掘,發現...以銳棱砸擊法製成的石器,在四川、西藏、廣西、廣東、台灣及菲律賓均有發現。...
中國西藏旅遊指南主要從西藏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水體旅遊資源、氣象、氣候旅遊資源、植物、動物旅遊資源、自然保護區、古人類遺址、古建築、園林建築、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