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詹森(Simon Johnson),1963年1月16日出生於英國謝菲爾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羅納德· A·庫爾茨創業學教授、全球經濟與管理小組的負責人,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系統性風險委員會聯席主席。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西蒙·詹森曾是華盛頓特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BaselineScenario.com聯合創始人、國會預算辦公室經濟顧問小組成員以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系統性解決諮詢委員會成員。2007至2008年,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2014年7月至2017年初,擔任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 (OFR) 金融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擔任該委員會全球脆弱性工作組主席。2021年2月,加入房利美董事會。先後與他人合著了《十三位銀行家:華爾街接管和下一次金融危機》《白宮大火:開國元勛、我們的國債以及它對你的重要性》《啟動美國:突破性科學如何重振經濟成長和美國夢》《權力與進步:我們為技術與繁榮而進行的千年鬥爭》等多部作品,《十三位銀行家》出版後便成為暢銷書,是金融危機領域評價最高的書籍之一。他關於長期經濟發展、公司財務、政治經濟和公共衛生的學術研究論文被廣泛引用。
西蒙·詹森明確支持結束“大而不倒”的公共政策,曾被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CBA)評為2013年度“街頭英雄”。他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2017年度Jamieson教學卓越獎。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4日,西蒙·詹森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職業生涯
- 任職哈佛大學
- 任教杜克大學
- 任教麻省理工學院
- 任職機構智庫
- 回歸麻省理工學院
擔任職務
學術任職
任職時間 | 職務 |
---|---|
2020年9月起 | 《新冠肺炎經濟學》(COVID Economics)編輯委員會成員 |
2008年至2009年 | 比較經濟研究協會( 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主席 |
2007年至2010年 | 《比較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編輯委員會成員 |
2007年至2010年 | 《氣候計量學》(Cliometrica)編輯委員會成員 |
2005年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
2004年至2011年 | 《金融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副主編 |
2003年至2008年 | 《經濟與統計評論》(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副主編 |
1999年 | 倫敦商學院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
1999年 | 查理大學經濟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
1997年至1998年 | 《俄羅斯經濟趨勢》季刊(quarterly edition of Russian Economic Trends)編輯 |
參考來源: |
機構任職
時間 | 職務 |
---|---|
2023年10月 | 麻省理工學院藍圖實驗室研究員 |
2022年9月 |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塑造未來工作倡議”教員聯合主任 |
2021年8月 | CFA協會系統風險委員會創始成員、聯合主席 |
2021年2月 | 房利美董事會成員 |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 | Immune Observatory (501c3)聯合創始人 |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 | 新冠肺炎政策聯盟(COVID-19 Policy Alliance)聯合創始人 |
2020年至2021年 | 新冠肺炎應對顧問公司(COVID Response Advisors)聯合創始人 |
2017年至2020年 | 《智力平方》(Intelligence Squared)顧問委員會成員 |
2017年至2019年 | 新經濟中心(Center for a New Economy)波多黎各增長委員會委員 |
2014年至2016年 | 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金融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 |
2011年至2016年 |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系統處置諮詢委員會成員 |
2010年至2018年 | 新經濟思維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 |
2009年至2015年 |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經濟顧問小組成員 |
2009年至2014年 | NBER非洲項目聯合主任 |
2008年至2019年 |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
2008年至2015年 | BaselineScenario.com聯合創始人 |
2007年至2008年 | NBER非洲項目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07年 | BREAD(Bureau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高級研究員 |
2006年 | NBER非洲項目聯合創始人 |
2006年至2017年 | 發展經濟學小組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成員 |
2006年至2007年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顧問 |
2006年至2007年 | 華盛頓特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學者 |
2006年至2007年 | NBER非洲增長研討會項目聯合組織者、主要組織者 |
2006年至2007年 | 全球發展中心拉丁美洲改革工作隊聯合主席 |
2005年 | NBER研究助理 |
2004年至2006年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助理主任 |
- | BREAD(Bureau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會員 |
- | CEPR(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研究員 |
2002年 | CASE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01年至2003年 | 韓國大學亞洲公司治理研究所非駐地學者 |
2000年至2005年 | NBER Faculty Research Fellow |
2000年至2002年 | Analysis Group公司經濟學顧問 |
2000年至2001年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市場信息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00年9月 | NBER印尼經濟危機會議項目聯合主席 |
1999年至2002年 | Brattle Group公司顧問 |
1998年至1999年 |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高級助理 |
1997年至1998年 | 所羅門兄弟公司顧問 |
1997年 |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威廉戴維森研究所研究員 |
1997年至1999年 | 俄羅斯歐洲經濟政策中心團隊負責人 |
- |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顧問 |
- | 世界銀行顧問 |
1996年7月至1996年12月 |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訪問學者 |
1996年至1998年 |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研究助理 |
1995年至1996年 |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Ostekonomiska研究所研究員 |
1995年 | 中歐大學客座教授 |
1994年9月至1994年12月 |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Ostekonomiska研究所訪問學者 |
1994年8月至1994年12月 | 烏克蘭經濟部長高級顧問 |
1994年6月至1995年1月 | 莫斯科經濟分析研究所研究助理 |
1992年至1998年 |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
1990年6月至1990年8月 | 哈佛大學蘇聯改革問題顧問 |
1990年1月至1990年4月 | 波蘭國家銀行高級副總裁顧問 |
參考來源: |
專欄作家
時間 | 期刊雜誌 |
---|---|
2022年 | 《洛杉磯時報》特約專欄作家 |
2010年 | 《Project Syndicate》每月專欄作家 |
2010年至2013年 | 彭博社和彭博觀點定期專欄作家 |
2009年至2014年 | 《紐約時報》每周專欄作家 |
參考來源: |
觀點主張
- 制度影響經濟繁榮
- 反對金融寡頭
- 反對“大而不能倒”的公共政策
- 技術進步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
- AI加劇勞動者貧富差距
- 看待金融全球化問題
- 看待中國經濟
成果貢獻
主要作品
學術論文
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期刊名稱 |
---|---|---|
2023年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exports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
2020年 | Transitioning Out of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Zone-BasedSocial Distancing | Frontiers of PublicHealth |
2014年 | Ending ‘Too Big To Fail’: Government Promises Versus Investor Perceptions | Review of Finance |
2012年 | Hither Thou Shall Come But No Further: ‘Reply to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omment’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11年 | The Consequences of Radical Reform: The French Revolutio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9年 | Re-evaluating the Modernization Hypothesis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ontracting Costs | Journal of Finance | |
2008年 | Mixing Family with Busines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Income and Democracy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
2007年 | Disease and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Life Expectancy on Growth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5年 | Unbundling Institution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
From Education to Democracy?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
2003年 | Propping and Tunneling | Journal of ComparativeEconomics |
The Emergence of Temporal Correlations in a Study of Global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 Quantitative Finance, | |
Cronyism and Capital Controls: Evidence from Malaysia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
Disease and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 |
Institutional Causes, Macroeconomic Symptoms: Volatility, Crises and Growth |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 |
2002年 | Property Rights and Finance |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Distribution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 |
2001年 |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Coase versus the Coasians |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 |
Escaping the Under-Reform Trap | IMF Staff Papers | |
2000年 |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Tunneling |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 |
Why do Firms Hide? Bribes and Unofficial Activity After Communism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
Dodging the Grabbing Hand: Determinants of Unofficial Activity in 69 countries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
Entrepreneurs and the Ordering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Poland, Slovakia, Romania, Russia, andUkraine Compared |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 |
1998年 | Regulatory Discretion and Corruptio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97年 | The Unofficial Economy in Transition | Brookings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
On Reform Intensity Under Uncertainty | Journal ofComparative Economics | |
Dynamic Monotonicity and Comparative Statics for Real Options | Journalof Economic Theory | |
1996年 | Complementarities and Economic Reform |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
How to Stabilize: Lessons from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 |
Complementarities and the Managerial Challenges of State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Evidencefrom Two Shipyards |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 |
1995年 | How One Polish Shipyard Became a Market Competitor | Harvard BusinessReview |
Starting Over: Poland After Communism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
1994年 |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in Poland: Shock Therapy and Starting Over |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
1993年 | The Macroeconomics of NEP |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
1991年 | Managerial Strategies for Spontaneous Privatization | Soviet Economy |
Did Socialism Fail in Poland? |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 |
參考來源: |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 著作名 | 出版社 |
---|---|---|
2023年 |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 Public Affairs |
2019年 | Jump-Starting America: How Breakthrough Science Can Reviv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American Dream | Public Affairs |
2016年 | African Successes: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s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African Successes: Human Capital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African Successes: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African Successes: Sustainable Growth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2012年 | White House Burning: The Founding Fathers, The National Debt, and Why It Matters To You | Pantheon Books |
2010年 | 13 Bankers: The Wal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 | Pantheon Books |
Macrofinancial Linkages: Trends, Crises, and Policies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
1995年 | Starting Over in Eastern Europe: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Renewal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
1994年 | Managing Business Enterprises After Communism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
1989年 | The Collected Works of Franco Modigliani | MIT Press |
參考來源: |
作品名 | 作品封面 | 作品簡介 |
---|---|---|
《13個銀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真實圖景》由西蒙·詹森與經濟學者郭庾信合著,揭示了政商大佬們如何暗地勾結,不擇手段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卻將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推向崩潰邊緣的全過程。書中列舉了華爾街腐蝕華盛頓的幾種“秘密武器”。比如,通過政治獻金和遊說控制國會。又比如,通過旋轉門與監管當局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 ||
《美國創新簡史》由喬納森·格魯伯與西蒙·詹森合著,該書回答了美國科技為什麼領先的問題,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創新的全貌,其討論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基於范內瓦·布希所構建的美國政府研究基金管理和分配的機制。由此,該書系統地論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家競爭力提升等結果之間的關係。闡述了如何通過再次公共投資研發在美國創造數百萬好工作。基於這本書觀點相關項提案得到了美國兩黨的支持。 | ||
《火燒白宮》由西蒙·詹森著和郭庾信合著,揭開了國家債務的面紗,揭示了國家債務的來源,勾繪了一幅清晰而且有吸引力的圖景,它顯示了如何在壯大經濟、保留政府核心功能的同時解決美國當前的債務危機。本書揭穿了關於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些關鍵服務必須被削減到最低限度的錯誤說法,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急速增長的國家債務問題,並建議在不使中產階級家庭和老年人陷入貧困的同時,消除它對美國人所享有福利的威脅。 |
報告文章
時間 | 作品名 | 發表渠道 |
---|---|---|
2023年 | Can We Have Pro-Worker AI? Choosing a Path of Machines in Service of Minds | MIT Shaping the Future of Work Initiative |
2022年 | The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Exports, Explained | Harvard Kennedy School |
How to Implement Sanctions on Russian Oil: Create an Inverse OPEC | CEPR Policy Insight 116 | |
A Bluepri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kraine | CEPR Rapid Response Economics | |
2019年 | What Countries and Companies Can Do When Trade and Cybersecurity Overlap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
2018年 |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Finance: A Catalyst for Change | Centre for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
2017年 |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 An Essential Role for the Evolving US FinancialSystem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
2016年 | The Surprisingly Dire Situation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ural West Africa: Results from theCREO study in Guinea-Bissau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ducation Outcomes) | NBER Africa Project |
2013年 | Systemic Lack of Prudence in Wealthy Countries | Financial Systems |
Policy Advice and Actions during the Asian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 a joint PIIE-ADB volume | |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 |
Governing the Federal Reserve After the Dodd-Frank Act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 |
2012年 | The European Crisis Deepens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Policy Brief |
2011年 | Europe on the Brink |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Policy Brief |
2010年 | Will the politics of global moral hazard sink us again? | Make Markets Be Markets |
Shooting Banks | The New Republic | |
2009年 | The Next Financial Crisis – It’s Coming and We Just Made It Worse | The New Republic |
The Quiet Coup | Atlantic Monthly | |
2006年 | Helping Reforms Deliver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 Task Force report |
Levers for Growth |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 |
Understanding Prosperity and Poverty: Geography, Institutions, and the Reversal of Fortune | Understanding Poverty | |
2005年 |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Long-Run Growth |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
2004年 | Small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Policy | 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 Discussion Paper |
2003年 | Institu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rises | World EconomicForum/Davos volume edited by Peter Cornelius and Bruce Kogut |
Institutions, Volatility, and Crises | NBER/EASEvolume edited by Takatoshi Ito and Andrew Rose | |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
An Africa Success Story: Botswana |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 |
2002年 | 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Governance in Japan: The Road to the Future”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Coase and the Reform of Securities Markets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 |
2001年 | Institutions and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 A Decade of Transition: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
2000年 | Coas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Latin America | Abante: Studies inBusiness Management |
Observation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Crisis |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Lessonsfrom Recent Events | |
1998年 | Institutions and Prospects for a Currency Board in Russia: Perspectives on a Deepening Crisis |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
1997年 | Formal Employment and Survival Strategies After Communism | Transforming Post-Communist Political Economies |
1996年 | The Acquis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Ukrainian Agriculture | Reforming Asian Socialism: The Growth of Market Institutions |
1995年 |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After Communism | Economic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and Russia: Realities of Reform |
1994年 | Pol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hock Therapy | Voting forReform |
Private Business in Eastern Europe | The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 | |
1993年 | New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ow Do They Operate? | Changing the Economic System in Russia |
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