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詹森

西蒙·詹森

西蒙·詹森(Simon Johnson),1963年1月16日出生於英國謝菲爾德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羅納德· A·庫爾茨創業學教授、全球經濟與管理小組的負責人,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系統性風險委員會聯席主席。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西蒙·詹森曾是華盛頓特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BaselineScenario.com聯合創始人、國會預算辦公室經濟顧問小組成員以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系統性解決諮詢委員會成員。2007至2008年,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2014年7月至2017年初,擔任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 (OFR) 金融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擔任該委員會全球脆弱性工作組主席。2021年2月,加入房利美董事會。先後與他人合著了《十三位銀行家:華爾街接管和下一次金融危機》《白宮大火:開國元勛、我們的國債以及它對你的重要性》《啟動美國:突破性科學如何重振經濟成長和美國夢》《權力與進步:我們為技術與繁榮而進行的千年鬥爭》等多部作品,《十三位銀行家》出版後便成為暢銷書,是金融危機領域評價最高的書籍之一。他關於長期經濟發展、公司財務、政治經濟和公共衛生的學術研究論文被廣泛引用。

西蒙·詹森明確支持結束“大而不倒”的公共政策,曾被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CBA)評為2013年度“街頭英雄”。他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2017年度Jamieson教學卓越獎。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4日,西蒙·詹森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蒙·詹森
  • 外文名:Simon Johnson
  • 出生地:英國謝菲爾德 
  • 出生日期:1963年1月16日 
  • 畢業院校牛津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 代表作品:十三位銀行家:華爾街接管和下一次金融危機 
  • 主要成就: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早年經歷,職業生涯,擔任職務,學術任職,機構任職,專欄作家,觀點主張,成果貢獻,主要作品,學術論文,出版著作,報告文章,所獲榮譽,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63年1月16日,西蒙·詹森出生於英國謝菲爾德。從童年開始,他就聰明好學,並對經濟學頗感興趣。1984年,本科畢業於牛津大學經濟和政治學專業,獲得一等榮譽學士學位。1986年,以優異成績獲得曼徹斯特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前往麻省理工學院進修。198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職業生涯

  • 任職哈佛大學
1989年至1991年,西蒙·詹森在哈佛大學擔任初級學者,是哈佛大學國際與地區問題研究院成員以及哈佛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
  • 任教杜克大學
1991年9月,西蒙·詹森進入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任教,擔任助理教授。1993年1月,擔任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聖彼得堡發展中心主任(位於俄羅斯)。1995年7月,升任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副教授。此後,在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任教至1997年6月。
  • 任教麻省理工學院
1997年,西蒙·詹森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擔任Michael M. Koerner '49創業職業發展副教授。2001年,轉任Ronald A. Kurtz創業學副教授。2002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職。2004年,擔任庫茨創業學講座教授(Ronald A. Kurtz Professor of Entrepreneurship)
  • 任職機構智庫
2004年,西蒙·詹森出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for Economic Research)助理研究員;同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IMF Research Department)助理主任。2007年,升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任,並任職到2008年。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期間,西蒙·詹森對全球金融政策和危機應對的實踐作出很大貢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他提出多項政策建議,強調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主張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來約束金融機構的過度風險行為,以防止系統性危機的發生。
西蒙·詹森
2008年,西蒙·詹森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
  • 回歸麻省理工學院
2008年,西蒙·詹森重新回到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庫茨創業學講座教授,並負責領導該學院的全球經濟與管理項目。他的研究興趣也逐漸由金融、金融危機問題轉向對於制度和長期增長問題的關注。
西蒙·詹森並非一個純學院派的學者,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之餘,他兼任了眾多機構的學術職務。2014年7月至2017年初,擔任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 (OFR) 金融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並擔任該委員會全球脆弱性工作組主席。2020年11月,被任命為喬·拜登過渡團隊的志願成員,負責支持與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相關的過渡工作。2021年起,兼任房利美的董事會,協助監督其在美國住房市場的金融政策和風險管理。此外,他還積極為報刊撰寫專欄,並出版了包括《十三位銀行家》(13Bankers)在內的多本暢銷書。

擔任職務

學術任職

任職時間
職務
2020年9月起
《新冠肺炎經濟學》(COVID Economics)編輯委員會成員
2008年至2009年
比較經濟研究協會( Association for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主席
2007年至2010年
《比較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編輯委員會成員
2007年至2010年
《氣候計量學》(Cliometrica)編輯委員會成員
2005年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2004年至2011年
《金融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副主編
2003年至2008年
《經濟與統計評論》(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副主編
1999年
倫敦商學院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1999年
查理大學經濟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博士論文校外審閱人
1997年至1998年
《俄羅斯經濟趨勢》季刊(quarterly edition of Russian Economic Trends)編輯
參考來源:

機構任職

時間
職務
2023年10月
麻省理工學院藍圖實驗室研究員
2022年9月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塑造未來工作倡議”教員聯合主任
2021年8月
CFA協會系統風險委員會創始成員、聯合主席
2021年2月
房利美董事會成員
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
Immune Observatory (501c3)聯合創始人
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
新冠肺炎政策聯盟(COVID-19 Policy Alliance)聯合創始人
2020年至2021年
新冠肺炎應對顧問公司(COVID Response Advisors)聯合創始人
2017年至2020年
《智力平方》(Intelligence Squared)顧問委員會成員
2017年至2019年
新經濟中心(Center for a New Economy)波多黎各增長委員會委員
2014年至2016年
美國財政部金融研究辦公室金融研究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1年至2016年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系統處置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0年至2018年
新經濟思維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
2009年至2015年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經濟顧問小組成員
2009年至2014年
NBER非洲項目聯合主任
2008年至2019年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2008年至2015年
BaselineScenario.com聯合創始人
2007年至2008年
NBER非洲項目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7年
BREAD(Bureau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高級研究員
2006年
NBER非洲項目聯合創始人
2006年至2017年
發展經濟學小組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成員
2006年至2007年
2006年至2007年
華盛頓特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6年至2007年
NBER非洲增長研討會項目聯合組織者、主要組織者
2006年至2007年
全球發展中心拉丁美洲改革工作隊聯合主席
2005年
NBER研究助理
2004年至2006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助理主任
-
BREAD(Bureau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會員
-
CEPR(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研究員
2002年
CASE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1年至2003年
韓國大學亞洲公司治理研究所非駐地學者
2000年至2005年
NBER Faculty Research Fellow
2000年至2002年
Analysis Group公司經濟學顧問
2000年至2001年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市場信息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0年9月
NBER印尼經濟危機會議項目聯合主席
1999年至2002年
Brattle Group公司顧問
1998年至1999年
劍橋能源研究協會高級助理
1997年至1998年
1997年
密西根大學商學院威廉戴維森研究所研究員
1997年至1999年
俄羅斯歐洲經濟政策中心團隊負責人
-
-
1996年7月至1996年12月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訪問學者
1996年至1998年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研究助理
1995年至1996年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Ostekonomiska研究所研究員
1995年
中歐大學客座教授
1994年9月至1994年12月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Ostekonomiska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4年8月至1994年12月
烏克蘭經濟部長高級顧問
1994年6月至1995年1月
莫斯科經濟分析研究所研究助理
1992年至1998年
1990年6月至1990年8月
哈佛大學蘇聯改革問題顧問
1990年1月至1990年4月
波蘭國家銀行高級副總裁顧問
參考來源:

專欄作家

時間
期刊雜誌
2022年
洛杉磯時報》特約專欄作家
2010年
《Project Syndicate》每月專欄作家
2010年至2013年
彭博社和彭博觀點定期專欄作家
2009年至2014年
紐約時報》每周專欄作家
參考來源:

觀點主張

  • 制度影響經濟繁榮
達龍·阿西莫格魯、西蒙·詹森和詹姆斯·A·羅賓遜三人認為,制度,尤其是包容性制度,在塑造國家經濟繁榮中起著關鍵作用,而非單純的資源或地理因素。他們利用歐洲人殖民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歷史,證明了制度對經濟繁榮的影響。具體來說,在貧困和人口稠密的地區,殖民者往往建立“榨取性制度”(或稱為“掠奪性制度”),目的是剝削當地人口和資源,為少數精英謀利。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區,殖民者傾向於建立“包容性制度”,以鼓勵更多歐洲人定居,這些制度為大多數人提供了經濟機會和政治權利。包容性制度能夠給每個人帶來長期利益,為經濟帶來持續性的繁榮,而掠奪性制度只能給統治精英帶來短期利益,卻會抑制創新,限制經濟長期發展。同時,他們認為制度對國家經濟差距的影響是深遠的。三人因為“研究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繁榮”,獲得了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
西蒙·詹森在制度經濟學領域的核心觀點主要集中在制度的重要性、權利與腐敗、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以及全球經濟治理等幾個方面。在制度的重要性方面,詹森認為,良好的經濟制度(如產權保護、法治、透明度和政府問責制)是經濟成長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他分析了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的長期停滯,指出制度性因素(如銀行體系的缺陷和政策回響的滯後)在經濟衰退中的關鍵作用。在權力與腐敗方面,詹森研究了腐敗如何影響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發展進程,強調反腐敗措施的重要性,並指出權力的集中往往導致腐敗,而腐敗則會削弱經濟制度的有效性,阻礙經濟成長。在金融危機的制度根源方面,詹森強調製度的脆弱性對經濟危機的影響。他提出金融危機不僅是市場行為的結果,也是制度缺陷(如缺乏有效監管和透明度)的產物,並強調製度改革和更嚴格的金融監管是預防未來危機的關鍵。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詹森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之間的制度差異會影響全球經濟治理的有效性。詹森研究了全球經濟體系面臨的挑戰,強調需要跨國合作和制度改革,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詹森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經濟制度在國家發展和全球經濟穩定中的核心地位,極大地推動了制度經濟學領域的理論創新與政策實踐。
  • 反對金融寡頭
IMF的經歷,有力地推動了西蒙·詹森反金融寡頭的思維觀。2009年5月,他在《大西洋月刊》發表文章《無聲的政變》,揭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個“令人不愉快的事實”:金融危機的實質是金融寡頭專政。他寫到:“金融產業已經有效捕獲了美國政府,新興市場的這種事態更加典型,這也是很多新興市場危機的核心所在?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危局可能比大蕭條更嚴重,因為這個世界現在如此盤根錯節,因為銀行部門現在如此之大。我們面臨的是幾乎所有國家同時陷入經濟低迷,個人和公司的信心不斷削弱,政府財政出現了大問題。”他在《13位銀行家》中,直言必須拆分美國的大型銀行,以防止引發另一輪的經濟危機。在他的名單中,花旗集團、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高盛集團這些美國大型銀行的規模都應該被削減。他強調:“如果我們的領袖認識到後果嚴重,我們還有希望看到政府對銀行體系採取大動作,看到政府與舊精英的割裂。我們希望能早點看到這一天。”
  • 反對“大而不能倒”的公共政策
西蒙·詹森明確反對“大而不能倒”的公共政策。2010年,美國通過的《多德–弗蘭克金融改革法案》(Dodd-Frank Financial Reform Act),西蒙·詹森認為,這對防範時代下的最大金融風險並沒有什麼作用,因為銀行已經變得“大到無法救助”(too big to save)了,原因或者在於它們的潛在虧損會超越政府的資源,或者因為公眾將拒絕批准給予它們另一次救助。無論出於哪種原因,世界經濟都會因此而崩潰。但是,在爆發任何崩潰之前,人們總會看到世界範圍的“超繁榮”(meta-boom)
  • 技術進步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
在達龍·阿西莫格魯與西蒙·詹森合作完成的著作《權力與進步》中,兩人通過考察過去千年的重大技術變革得出兩個驚人結論。首先,並非所有技術進步都能帶來經濟繁榮;其次,即使技術進步確實推動了經濟成長,這種繁榮也不一定會惠及所有普通勞動者,這存在不確定性。由此得出,如果沒有有效的制度來平衡不同利益集團,沒有保護弱勢群體的制度,那么技術進步可能會加劇貧富差距。
  • AI加劇勞動者貧富差距
西蒙·詹森與達龍·阿西莫格魯合著了《權力與進步:我們為技術和繁榮奮鬥的千年》一書,書中提到,AI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利潤的增長,但並沒有改善工人的利益,反而加劇了低技能工人的失業,降低了勞動收入份額,加劇了勞動者群體中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他在評論文章《What’s wrong with ChatGPT?》中提出,人工智慧對於工人、消費者甚至投資者來說,都是一場挑戰,但也為人類提供了更高效協作的機會。
  • 看待金融全球化問題
西蒙·詹森認為,管理好金融全球化對於所有的國家都十分重要。金融全球化固然帶來了重大的機會,但也帶來了風險,各個國家要在機會和風險間做出權衡。譬如,通過巨觀經濟政策來實現明智的風險監管,並對全球化過程進行管理。
  • 看待中國經濟
2007年,詹森·西蒙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對中國經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建議。在中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方面,他非常贊同中國政府的相關態度。第一,加強和改善金融行業,讓中國國有商業銀行進一步市場化。銀行可以對貸款方說“不”非常重要。第二,讓中國各個地區,各個階層都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尤其是讓那些偏遠的,落後地區也要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這不是指把當地的年輕人送到上海、北京等地打工,而是要在當地加強基礎建設,加大教育投入,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並認為,像中國這樣擁有大量外匯儲備的國家,建立國家主權基金是非常有意義的,但關鍵是要披露一定的信息。

成果貢獻

西蒙·詹森的學術研究包括發展經濟學、金融危機的研究,制度與經濟成長的關係等多個領域。同時,他在金融危機方面也有重要貢獻,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經濟的研究。此外,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2007年至2008年),西蒙·詹森對全球金融政策和危機應對的實踐也有很大貢獻,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他提出了很多政策建議,強調金融監管的必要性,主張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來約束金融機構的過度風險行為,以防止系統性危機的發生。他的研究強調了經濟制度在國家發展和金融穩定中的核心作用,其理論提供了理解經濟成長、腐敗和金融危機之間複雜關係的重要框架,推動了對制度改革的重視,尤其是在開發中國家的政策制定中。

主要作品

學術論文

西蒙·詹森在多個頂級期刊上,發表過學術論文。他關於長期經濟發展、公司財務、政治經濟和公共衛生的學術研究論文被廣泛引用。
西蒙·詹森撰寫&參與撰寫的主要期刊文章
發表時間
文章標題
期刊名稱
2023年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export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20年
Transitioning Out of the Coronavirus Lockdown: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Zone-BasedSocial Distancing
Frontiers of PublicHealth
2014年
Ending ‘Too Big To Fail’: Government Promises Versus Investor Perceptions
Review of Finance
2012年
Hither Thou Shall Come But No Further: ‘Reply to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om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年
The Consequences of Radical Reform: The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9年
Re-evaluating the Modernization Hypothesi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Determinants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ontracting Costs
Journal of Finance
2008年
Mixing Family with Busin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Income and Democr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7年
Disease and Development: The Effect of Life Expectancy o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5年
Unbundling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rom Education to Democr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3年
Propping and Tunneli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Economics
The Emergence of Temporal Correlations in a Study of Global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Quantitative Finance,
Cronyism and Capital Controls: Evidence from Malaysia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Disease and Development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Institutional Causes, Macroeconomic Symptoms: Volatility, Crises and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2年
Property Rights and Finance
American EconomicReview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Distribu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年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Coase versus the Coasians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Escaping the Under-Reform Trap
IMF Staff Papers
2000年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Tunneling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Why do Firms Hide? Bribes and Unofficial Activity After Communism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Dodging the Grabbing Hand: Determinants of Unofficial Activity in 69 countrie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Entrepreneurs and the Ordering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Poland, Slovakia, Romania, Russia, andUkraine Compared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998年
Regulatory Discretion and Corrup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年
The Unofficial Economy in Transition
Brookings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On Reform Intensity Under Uncertainty
Journal ofComparative Economics
Dynamic Monotonicity and Comparative Statics for Real Options
Journalof Economic Theory
1996年
Complementarities and Economic Reform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How to Stabilize: Lessons from Post-Communist Countrie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Complementarities and the Managerial Challenges of State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Evidencefrom Two Shipyard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1995年
How One Polish Shipyard Became a Market Competitor
Harvard BusinessReview
Starting Over: Poland After Communis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年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in Poland: Shock Therapy and Starting Over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1993年
The Macroeconomics of NEP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1年
Managerial Strategies for Spontaneous Privatization
Soviet Economy
Did Socialism Fail in Pol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參考來源:

出版著作

西蒙·詹森先後與他人合著了《十三位銀行家:華爾街接管和下一次金融危機》《白宮大火:開國元勛、我們的國債以及它對你的重要性》《啟動美國:突破性科學如何重振經濟成長和美國夢》《權力與進步:我們為技術與繁榮而進行的千年鬥爭》等多部作品。其中,《十三位銀行家》出版後便成為暢銷書,是金融危機領域評價最高的書籍之一。西蒙·詹森的作品中,被翻譯到中國的著作主要有:中信出版社出版的《13個銀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真實圖景》《美國創新簡史》,以及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火燒白宮》等。
西蒙·詹森撰寫&參與撰寫的主要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著作名
出版社
2023年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Public Affairs
2019年
Jump-Starting America: How Breakthrough Science Can Reviv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American Dream
Public Affairs
2016年
African Successes: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frican Successes: Human Capita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frican Successes: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frican Successes: Sustainable Growth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2年
White House Burning: The Founding Fathers, The National Debt, and Why It Matters To You
Pantheon Books
2010年
13 Bankers: The Wall Street Takeover and The Next Financial Meltdown
Pantheon Books
Macrofinancial Linkages: Trends, Crises, and Polici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5年
Starting Over in Eastern Europe: 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Renewa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年
Managing Business Enterprises After Communis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1989年
The Collected Works of Franco Modigliani
MIT Press
參考來源:
西蒙·詹森在中國出版的主要著作
作品名
作品封面
作品簡介
西蒙·詹森
13個銀行家
《13個銀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真實圖景》由西蒙·詹森與經濟學者郭庾信合著,揭示了政商大佬們如何暗地勾結,不擇手段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卻將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推向崩潰邊緣的全過程。書中列舉了華爾街腐蝕華盛頓的幾種“秘密武器”。比如,通過政治獻金和遊說控制國會。又比如,通過旋轉門與監管當局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西蒙·詹森
美國創新簡史
《美國創新簡史》由喬納森·格魯伯與西蒙·詹森合著,該書回答了美國科技為什麼領先的問題,系統地介紹了美國創新的全貌,其討論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基於范內瓦·布希所構建的美國政府研究基金管理和分配的機制。由此,該書系統地論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國家競爭力提升等結果之間的關係。闡述了如何通過再次公共投資研發在美國創造數百萬好工作。基於這本書觀點相關項提案得到了美國兩黨的支持。
西蒙·詹森
火燒白宮
《火燒白宮》由西蒙·詹森著和郭庾信合著,揭開了國家債務的面紗,揭示了國家債務的來源,勾繪了一幅清晰而且有吸引力的圖景,它顯示了如何在壯大經濟、保留政府核心功能的同時解決美國當前的債務危機。本書揭穿了關於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這些關鍵服務必須被削減到最低限度的錯誤說法,毫不留情地剖析了急速增長的國家債務問題,並建議在不使中產階級家庭和老年人陷入貧困的同時,消除它對美國人所享有福利的威脅。

報告文章

西蒙·詹森長期擔任多家智庫、研究機構的學術職務,為眾多研究機構撰寫研究報告,還為多家報刊撰寫專欄。
西蒙·詹森撰寫&參與撰寫的研究報告、文章(部分)
時間
作品名
發表渠道
2023年
Can We Have Pro-Worker AI? Choosing a Path of Machines in Service of Minds
MIT Shaping the Future of Work Initiative
2022年
The Price Cap on Russian Oil Exports, Explained
Harvard Kennedy School
How to Implement Sanctions on Russian Oil: Create an Inverse OPEC
CEPR Policy Insight 116
A Blueprin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Ukraine
CEPR Rapid Response Economics
2019年
What Countries and Companies Can Do When Trade and Cybersecurity Overlap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8年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Finance: A Catalyst for Change
Centre for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2017年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 An Essential Role for the Evolving US FinancialSystem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2016年
The Surprisingly Dire Situation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 Rural West Africa: Results from theCREO study in Guinea-Bissau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ducation Outcomes)
NBER Africa Project
2013年
Systemic Lack of Prudence in Wealthy Countries
Financial Systems
Policy Advice and Actions during the Asian and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a joint PIIE-ADB volume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Governing the Federal Reserve After the Dodd-Frank Act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Policy Brief
2012年
The European Crisis Deepens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Policy Brief
2011年
Europe on the Brink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 Policy Brief
2010年
Will the politics of global moral hazard sink us again?
Make Markets Be Markets
Shooting Banks
The New Republic
2009年
The Next Financial Crisis – It’s Coming and We Just Made It Worse
The New Republic
The Quiet Coup
Atlantic Monthly
2006年
Helping Reforms Deliver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a Task Force report
Levers for Growth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Prosperity and Poverty: Geography, Institutions, and the Reversal of Fortune
Understanding Poverty
2005年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Long-Run Growth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2004年
Small Enterprises and Economic Policy
Carnegie Endowment forInternational Peace, Discussion Paper
2003年
Institu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rises
World EconomicForum/Davos volume edited by Peter Cornelius and Bruce Kogut
Institutions, Volatility, and Crises
NBER/EASEvolume edited by Takatoshi Ito and Andrew Rose
Privatiz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n Africa Success Story: Botswana
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2002年
Review o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Governance in Japan: The Road to the Fut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ase and the Reform of Securities Market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2001年
Institutions and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A Decade of Transition: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2000年
Coas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Latin America
Abante: Studies inBusiness Management
Observation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sian Crisis
Global Financial Crises: Lessonsfrom Recent Events
1998年
Institutions and Prospects for a Currency Board in Russia: Perspectives on a Deepening Crisis
Post-Soviet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1997年
Formal Employment and Survival Strategies After Communism
Transforming Post-Communist Political Economies
1996年
The Acquisi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in Ukrainian Agriculture
Reforming Asian Socialism: The Growth of Market Institutions
1995年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After Communism
Economic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and Russia: Realities of Reform
1994年
Pol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hock Therapy
Voting forReform
Private Business in Eastern Europe
The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
1993年
New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How Do They Operate?
Changing the Economic System in Russia
參考來源:

所獲榮譽

西蒙·詹森明確支持結束“大而不倒”的公共政策,曾被美國獨立社區銀行家協會(ICBA)評為2013年度“街頭英雄”。他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曾獲得麻省理工學院2017年度Jamieson教學卓越獎。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三位來自美國大學的經濟學家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以表彰他們在關於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經濟繁榮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
西蒙·詹森
西蒙·詹森獲得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人物評價

縮小國與國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而西蒙·詹森的研究成果深刻地證明了社會制度對於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性。(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雅各布·斯文松 評)
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等人跟老一代制度經濟學家不同,他們是通過做實證研究得出結論,並展開敘事,但爭議很大。(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 評)
對於經濟繁榮的理解的確需要深入考慮政治體制與政治權利分配的角色,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的工作推動了經濟學界對這一重要方向的努力。(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勇 評)
制度經濟學天然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雖然都研究制度經濟學,但有所差別,其中,阿傑姆奧盧側重於經濟學,詹森側重於金融學,魯濱遜側重於政治學,這三個組合在一起基本是無敵的。他們三人是一個固定的團隊,可以說是黃金搭檔。(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 評)
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等人在研究制度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時採用的方法可能還有待商榷,但是其對於這一問題進行定量研究的嘗試本身就是值得欽佩的。(《比較》雜誌研究部主管陳永偉 評)
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這三位學者另闢蹊徑,以嶄新的制度因素、權力因素、歷史維度結合的研究視角、動態理論機制和實證方法 (自然實驗和跨國數據)的有機統一,做出一系列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引領了學術界新的研究方向。(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 評)
達龍·阿傑姆奧盧、西蒙·詹森和詹姆斯·魯濱遜這三位經濟學家長期致力於制度如何影響經濟成長的相關研究,是當代經濟學界關於制度經濟學分析的領軍人物。(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助理教授葛爾奇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