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猝倒病

西葫蘆猝倒病

該病是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種芽感病,苗未出土,種芽或胚莖、子葉已腐爛;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莖基部開始有黃色水漬狀病斑,隨後變為黃褐色,乾枯收縮成線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有時帶病幼苗外觀與健苗無異,但貼服土面,不能挺立,細檢此苗,莖基部已乾縮成線狀。此病在苗床內蔓延迅速,開始只見個別病苗,幾天后便出現成片猝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葫蘆猝倒病
為害症狀,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該病是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種芽感病,苗未出土,種芽或胚莖、子葉已腐爛;幼苗受害,近土面的胚莖基部開始有黃色水漬狀病斑,隨後變為黃褐色,乾枯收縮成線狀,子葉尚未凋萎,幼苗已猝倒。有時帶病幼苗外觀與健苗無異,但貼服土面,不能挺立,細檢此苗,莖基部已乾縮成線狀。此病在苗床內蔓延迅速,開始只見個別病苗,幾天后便出現成片猝倒。當苗床濕度大時,病部表面及其附近土表可長出一層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幼苗發病初期莖基部出現水浸狀病斑,病斑很快變黃褐色。以後病斑縊縮使莖基部變成細線狀,嚴重時,子葉凋落。幼苗出現大片死亡。濕度大時病部腐爛,幼苗附近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

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萌發產生遊動孢子囊,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染幼苗。病菌也可以菌絲體在病殘體或在土壤內腐殖質上腐生生活,菌絲形成遊動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侵染幼苗。病菌主要通過澆水或管理傳播,帶菌糞肥和操作工具也可傳播。病菌侵染後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展,以後在病部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最後在病組織內產生卵孢子越冬。土壤溫度15~16℃病菌繁殖很快,土壤高濕極易誘發此病。澆水後苗床積水或苗床棚頂滴水處多為發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長勢弱,或育苗期遇寒流或連陰雨、雪天氣,低溫潮濕,病害發生嚴重。 發病的適宜地溫為10℃,病菌生長適溫為15~16℃,低溫高濕下易發病。早春育苗期遇陰雨、下雪、密播以及棚膜滴水等均易發病。

防治方法

育苗床採用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保溫性強的溫床,用營養缽育苗,為幼苗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增強幼苗的抗菌能力。床土藥劑處理:每平方米苗床用50%的拌菌雙粉劑7克,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9克,總細乾土5千克拌勻製成藥土。先澆足底水,水下滲後取1/3藥土撒在畦面上,播種後將其餘2/3藥土覆蓋種子上。
苗床底水要澆足,出苗後儘量不澆水。分苗水嚴禁明水大澆。苗床地溫保持在15℃以上。幼苗發病初期可薄撒一層藥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