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處於雲南高原逐漸向越南低山丘陵過渡地帶,地形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
雞街鄉大寨村民委保崔大山海拔1962.9m,最低為東南部坪寨戛布河谷,海拔667.9m,全區平均高程1400-1450m。岩溶窪地、坡立谷底部高程自西灑附近的分水嶺地區,分別向東和向西逐漸降低。如西灑鎮的標高為
1474m,蚌谷1360m,興街1125m。岩溶坡立谷和較大的窪地均分布在分水嶺地帶的西灑—蚌谷地段。另外,高位(海拔1600m左右)殘留岩溶峰林準平原也保存在分水嶺地區.
地質地貌
西疇縣廣泛地分布著泥盆系——下三迭系的石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泥質灰岩等。其分布面積為1079KM2,占全縣總面積的72.3%。碳酸鹽岩在兩側砂頁岩的相夾之下,經過以八布為中心的旋轉作用下,形成了碳酸岩的“耳”狀分布特徵。地層分布和地質構造的“耳狀”結構嚴格地控制了岩溶地貌的發育和演化。岩溶地貌的發育和分布嚴格受岩性、地質構造的控制。總的地貌組合類型為峰叢窪地和峰叢坡立,它們的空間分布可分為東部和西部。坡立谷和窪地的長軸方向與斷裂構造相一致,東部地區為近東西向,西部則從北東向逐漸變為北西向。東部和西部地區又分為三帶,靠近非碳酸鹽岩的西疇旋轉構造的內帶和外帶,發育了垂直構造的椎峰和窪地,中帶的峰林和窪地的長軸延伸與區域構造線一致。全區以蚌谷斷層為界,東部地區發育了受區域構造線控制的條狀峰叢,西部地區則為簇峰叢窪地。
氣候特徵
西疇縣岩溶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地處雲貴高原南部邊緣的山地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15.9℃,年均降水量1260mm,區域內空間變化幅度1072.7-1615.3mm。降水量豐富,但年內分配不均勻,具有明顯的乾濕季。一般5-10月為雨季,其降水量約占年降水量的79-86%,而乾季(11月至次年4月)僅占年降水量的14-21%。區內具有春溫高於秋溫,春早春暖,來早來涼,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氣候特徵。
水文狀況
西疇處於紅河水系的盤龍河和南利河的分水嶺地塊。作為區域排泄基準的盤龍河支流疇陽河、八布河、雞街河分別發育於研究區的南部和北部。疇陽河呈現出高原河流的特徵,布北部的雞街河支流八戛河河谷第四紀以來已深切了200-350m。它們控制了本區的岩溶地貌發育方向。碳酸鹽岩分布區除南丘地下水系的上游段有長13.7㎞的地表河段外,整個岩溶區很少有地表河。岩溶水的賦存、運移和排泄嚴格地受到地質構造的控制,形成了構造岩溶水文系統。岩溶裂隙含水層、管流含水層和皮下含水層構成了研究區岩溶含水層二元結構體系。
文化藝術
2010年,西疇縣委政府與文山新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拍攝了西疇縣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電影《倮·戀》。彩色故事片《倮·戀》講述了西疇縣曼龍花倮人保護和傳承被國務院批准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花倮人葫蘆笙舞的故事,影片在國內外上映後,獲得下列榮譽:
國家廣電總局推薦影片;
被評為國家電影精品項目,獲國家電影精品專項資金資助;
榮獲中國農村題材電影最佳作品獎;
雲南省委宣傳部獎勵影片;
第三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優秀製片人金獎;
第三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最佳音樂獎提名獎;
第七屆雲南文藝基金獎;
第二十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推介展映影片;
被國家廣電總局定為民族語譯製片,已譯製成彝語、藏語、壯語、苗語等12個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電影在全國放映;
被國家廣電總局採購為公益影片在全國公益放映;
2012年5月18日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CCTV6)播出。
民俗節日
【壯族】傳統節日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陽節、七月半、中秋節等,至今仍保留著本民族特色的有:
祭龍:通常是在每年老歷三月渴望雨水栽種的時節,民眾湊錢殺豬宰雞讓長老獻龍山龍樹,寄希望龍神保佑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每戶去一個人在龍樹下會餐,有的藉此機會商量封山育林之約。同時,家家戶戶上山采面蒿和各種植物顏料拌糯米麵做成紅、綠、紫、蘭、黃等各種彩色的龍粑。綠色的面蒿粑,吃起來香甜可口,涼吃味道更佳,滋潤柔軟。
“六郎”、“七郎”節:六月初一祭獻六郎,七月初一祭獻七郎,傳說是紀念楊六郎和楊七郎,整天不出工,一般都要做紅、橙、黃、蘭、綠、紫等花糯米飯;有的人家殺雞或用鮮、臘肉做菜加湯在門外奉獻,並邀請親友同過節日。
嘗新節:每年穀黃收割前都事先嘗新,時間擇日而定,到時將新米泡水後用香草水分灑蒸或用香草墊在甑底里蒸。一進灶房門就會聞到香噴噴的氣味,再將從街上買來的黑桃、板栗,從地里挖來的芋頭、花生,從河裡撈來的魚蝦,殺雞殺鴨或買來鮮肉做成可口的豐盛的鮮菜。嘗新節這一天,多將自己的親朋好友請來過節,不少漢族和其他民族的乾親家也非常樂意到壯族親家家裡過嘗新節。好客之家,一般要把親朋好友留住幾天。嘗新節吃飯前要先餵狗,主人將所做的菜飯每一樣挑選一點盛在盆(或瓢)里讓狗先吃。對此傳說不一,有說谷種最先是狗從海上帶來的,嘗新先讓它吃;有說壯族把狗當作圖騰崇拜等。
西灑鎮上果村“女子太陽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用“朵盼”(黃色染飯花)花煮湯浸泡糯米,二月初一清早,各家蒸製金黃色糯米飯,製作祭祀太陽女神的供品。這天,凡年滿18歲以上的女性,必須到村前小河裡洗澡淨身後才能上太陽山參加祭太陽活動。上果村西側的太陽山上,立有一塊石碑,碑上刻有“太陽神位”四個字,全村女性都要到太陽神位前舉行祭祀太陽女神儀式。凡吃過黃色糯米飯供品的女人,從此可以履行女人的天職。傍晚,在遠古太陽女神沐浴的河邊,參加祭祀的女性,要陪神共進晚餐。女子太陽節,也是女人的節日,為了讓女人們過好自己的節日,煮飯、做菜等家務勞動全由男人承擔。
【苗族】最為隆重的是春節和三月踩花山。西疇苗族由於居住分散,僅在蓮花塘鄉獨樹村舉辦過花山場。這天,不管路程多遠,不少人都要趕去參加,特別是青年男女,把“踩花山”看作尋求知己、共鑄良緣,對歌擇偶,談情說愛的最佳節日。
【瑤族】崇拜多神,又信仰道教,凡事都用陰陽五行來解決。有很多帶有濃重迷信色彩的祭祀活動,如:“祭龍”、“祭神”、“跳封”、“過法”等。其中:“過法”是宗教封習中最重要的一種。
【彝族花倮支系】花倮人受漢族影響,重視春節、清明、端午等節日,但最隆重的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蕎菜節”,即每年農曆四月初四到十四的第一個屬兔日。屆時全村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集於村中場院上。男人吹葫蘆笙,女人跳舞。為祭奠祖先神靈,家家戶戶帶美酒佳肴到場院集中,菜餚中必須有一碗蕎菜和一碗魚肉。花倮人“蕎菜節”里吃蕎菜,源於一個傳說:據說,在遠古的時候部族遭饑荒,蕎神送來蕎籽和魚救活氏族,本族得以生存繁衍,為紀念蕎神,“蕎菜節”必須吃蕎菜和魚。